鄧華
內容摘要:針對高職《應用文寫作》當前普遍存在與專業課之間融合度不高的情況,提出了應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開展教學改革的建議,并為課程定位、教學內容、課堂模式、教學方法、學業測評等方面提供了改革策略。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課程改革工作過程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強調,要“加強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間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要“對接最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深化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語言文字能力和應用水平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種基本能力,是高端技能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內涵,是現代各類行業崗位所必須的職業素養,《應用文寫作》作為高職院校培養語言文字能力和應用水平的重要公共基礎課程,其功能和地位尤顯重要。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文寫作》與專業課間的融通還存在縫隙,與“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技術教育也存在溝壑。實施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的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是提高其教學實效的必然選擇。
一、問題的提出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重視技能訓練,還要注重綜合素質培養。隨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實用型的技能訓練已逐漸被廣大師生所接受,但對學生文化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卻逐漸被弱化。部分學校除了把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等國家明文規定必須開設的公共基礎課開足開齊外,其他公共基礎課常常以“不實用”為由而邊緣化、甚至淘汰,《應用文寫作》也同樣因為教學“實效性”不強而遭遇學生不愿學、教師不愿教、學校不重視的尷尬境地。其結果是培養的學生如同“機器人”,除掌握了老師手把手傳授的技能外,能正確寫作短信、借條、請假條等常用應用文的畢業生不足50%,能正確寫作通知、請示、紀要等常用公文的畢業生不足20%,學生的職業素養與企業行業對崗位能力的需求形成了鮮明反差。在高職公共基礎課時嚴重受限的情況下,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以必需、夠用為度,是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的必然方向。
二、探索與實踐
(一)課程定位凸顯專業實用。應用文是“應付生活,用于實務的文章”,是現代信息生產、儲存、傳遞、交流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其本身就具有實用性的特點,是各行業和崗位處理工作事務的常用工具。同時,不同的行業和崗位,使用應用文書的常用種類也有所不同,例如公務員多使用公文、導游多使用導游詞、商務營銷多使用合同、會計多使用財務報告、機電多使用產品說明書等,這表明應用文也具有職業性的特點。因此,《應用文寫作》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基礎課的素質教育功能外,也是一門實用性強的專業課。將《應用文寫作》按照專業課的設置方式,培養學生崗位(崗位群)職業素質所必須的應用文寫作及閱讀能力,是《應用文寫作》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發力點。
(二)教學內容立足崗位需要。傳統的《應用文寫作》教材強調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常按照學科的邏輯順序來確定課程內容、組織課程體系、選擇教學資源。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難以、甚至是不可能將所有的應用文寫作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必須立足崗位需要,以“必需、夠用”為標準,按照“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大膽刪去“偏、難、雜”的理論知識,分專業選擇不同的教學重點,分專業選取不同的應用文書和經典范例,分專業選取恰當時機開展職業修養滲透,有針對性地培養不同崗位需要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和職業綜合素養。為適應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需要,《應用文寫作》可按照專業需要,細分為《財經應用文寫作》、《旅游應用文寫作》等,各類《應用文寫作》在基礎理論知識、日常應用文書、素質拓展引導等方面保持共性,在公務文書、經濟專用文書等方面根據專業實際選擇教學內容。
(三)課堂模式緊貼工作過程。對于大多害怕寫作的高職學生而言,以緊貼工作過程的體驗是激發寫作動機的關鍵。《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崗位實際寫作的工作過程創設教學情境,按照工作過程邏輯建構教學內容,通過任務驅動、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帶著完成實際工作任務和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渴望,在具體的工作情景中訓練學生的寫作技能和綜合素質,實現課堂情景與職業情景、專業學習與職業活動緊密銜接。例如:在對商務管理專業學生教學合同寫作時,教師可結合學生主要以采購、銷售為主要就業崗位的情況,在簡潔講授合同的基本格式和寫作技巧后,創設學生畢業后被公司安排采購或銷售蘋果的這一工作情景,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體驗、實踐工作任務布置、資料查詢熟悉情況、合同草擬、合同談判、合同簽訂等工作工程,從中領悟、掌握合同的基本格式、語言的準確性等寫作常識和技巧。同時,與《商務談判》等課程結合,綜合訓練禮儀、電話短信交流、報價、談判等職業技能,在工作情景中培養學生從事商務管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學以致用。
(四)教學方法注重練評結合。“勤積累、勤練筆、勤比較”是提高應用文寫作水平的關鍵。高職學生在寫作借條、請假條、介紹信等簡單應用文時常常出現錯誤,其原因也主要在于“動筆實踐太少”、“不知道自己寫作中的失誤”。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除了引導學生積累一些經典的寫作格式和范例,更要鼓勵學生提筆寫作,通過講評等方式,指出優劣,糾正失誤,發現差距,以學生身邊的寫作案例總結經驗教訓。特別要把寫作中的初稿和修改稿、審定稿加以對照,細心揣摩,從對比中體會應該怎樣寫,不應該怎樣寫,在反復的實踐與修改完善中不斷提高寫作水平,養成精益求精的寫作素養。
(五)學業測評側重寫作運用。高職院校的學業測評注重技能運用,其《應用文寫作》的學業測評重點理當為寫作和閱讀技能。命題時,教師可結合就業崗位對應用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將鮮活的職業場景“移植”到試卷中,重點測評應用文的寫作運用能力,讓應用文寫作的測評增添更多職業化色彩。例如,針對商務管理專業,可設計以下測試情景:你畢業后被某商場(可具體)選聘為采購員,入職后,商場安排你負責到某果品公司(可具體)銜接某經理(可具體)開展一次采購水果的工作。測試內容可以設計為:1.你初次與果品公司某經理銜接,擬以短信的方式預約拜見經理的時間和地點,請編輯短信的內容。2.經初步商談,果品公司初擬了采購水果的合同,并送你商議,請指出合同中涉及語病和格式錯誤的地方,并加以改正(合同文本應根據測評需要提供)。3.請根據果品公司初擬的合同,從平等互利的角度,為商場擬草一份向果品公司的公文,提出水果采購業務中的合同修改意見。4.本次采購水果的業務順利完成后,請為商場采購部擬寫一份工作總結(或擬寫一份向商場匯報本項業務開展情況的公文)。
三、改革的困難
任何一項課程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的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打破了以前一本教材可以通用各專業、一個教案可以通用各個班的情況,既給教師增添了更多的工作量,更要求教師通曉各專業的就業面向和崗位工作情況。針對這些困難和要求,學校層面應把《應用文寫作》的教學改革工作列入人才培養質量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專業建設中發揮專業教學團隊的整體合力,注重《應用文寫作》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讓各項教學資源緊貼崗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需要;教研室層面應根據全校中文寫作教師的情況,積極倡導集體備課的方式,分工合作,揚長避短,以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克服眾多專業各自不同教學內容的挑戰;教師個人層面應正確認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意義,主動融入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中,深入開展專業調研,主動到企業行業實踐鍛煉,廣泛學習了解各專業各崗位需要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全面提升教學水平。
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的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是一樣綜合性的教學改革。雖強調教學過程中應以培養實用的崗位技能為核心,強調與專業課的滲透和融合;但《應用文寫作》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在文化育人中更具獨特優勢。為此,《應用文寫作》教師應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切實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為學生實現職業生涯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