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 朱海雪
內容摘要:中國是“詩”的國度。古詩詞是中華名族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瑰寶,學習古詩詞,對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情趣、愛國情感,對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阜陽市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現狀進行調研,數據結果發現,小學生古詩詞學習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興趣目的、態度能力、掌握運用及周圍環境方面對古詩詞學習的影響,為以后更好地學習古詩詞提供實踐基礎。
關鍵詞:古詩詞學習 態度能力 掌握運用 周圍環境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歷史綿長,文化精粹。古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至珍之寶,對學生形成良好文化素養至關重要。而當前國內各種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都增選了大量的古詩詞,或許就是最有力的說明。那么,如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跨越有限的課堂文化,走進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之韻,在體味詩句韻律的同時,深受傳統文明的熏陶感染,實現人類文明的薪火傳承。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語文學科在“對于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國民素質”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明確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這些是我們在課程改革之后,對語文教學乃至具體到古詩詞的教學都有了明確的方向及指導。2011年版的《語文新課程標準》,將誦讀古詩詞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熟練背誦一定篇目的古詩詞。然而,目前我國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現狀卻不容樂觀。
那么,新的舉措、目標在師生的共同實施中,在家長的配合中達到了怎樣的效果,給學生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和改變呢?本文以阜陽市小學生為例,為了全面地了解阜陽市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的現狀,深入阜陽市以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展開為期7天的調研活動,以期得到有關阜陽市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的情況,以此為基礎提出一些建議供參考。
一、調查過程
(一)調查對象
在阜陽市區補習班、圖書館、少年宮、“掰手”1對1等多個輔導機構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問卷調查主要針對1-6年級小學生,共發放200份問卷,有效回收180份,其中男生97人,占53.9%,女生83人,占46.1,平均年齡11.24歲,調查對象之前均未參與過類似調查。
(二)調查工具
參考前人的研究,根據阜陽市實際情況,編制《小學生古詩詞學習調查現狀》問卷,問卷共20個題目,分為四個維度:興趣目的方面、態度能力方面、掌握及運用方面、周圍環境方面。對家長、教師及教育工作者的調查采用自編訪談提綱,提綱主要針對小學生古詩詞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展開。
(三)施測過程
在學生正常教學及學習過程中,對小學各個年級的學生按一定比例隨機發放問卷,低年級(3年級以下)的學生,由于識字有限,由主試口頭測驗,根據學生口頭報告的結果進行記錄,高年級的學生自己填寫。問卷填寫完畢后當場收回,之后并對問卷進行整理,剔除無效問卷,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興趣目的方面
對小學生古詩詞興趣目的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缺乏興趣。被動學習古詩詞的比例高達50.26%。通過個別咨詢得知原因是他們學習任務比較重;古詩詞學習難度大;部分教師急功近利,一節課想把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不知從何學習,處于一種“忙亂”、“消化不良”的狀態;老師教學方法死板陳舊,無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2、態度能力方面
對小學生古詩詞態度能力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學生對古詩詞學習態度能力不足。持積極態度學習的僅達到37%,無法全部理解古詩詞意思的高達56.3%.由于教學條件的參差不齊,特別是有些古詩詞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深奧,學生能力、興趣的不足,很難真正理解詩意,只會死記硬背,缺乏感情,背誦后遺忘率很高,這種情況下,枯燥乏味的古詩詞就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
3、掌握及運用方面
對小學生古詩詞掌握及運用方面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古詩詞。采取死記硬背方式背誦古詩詞占44.3%,能記起一部分背誦過的讀詩詞的高達58.1%。古詩文與我們的生活距離較遠,且詩歌內容多是根據詩人自身經歷有感而發,學生年齡尚輕,人生閱歷尚淺,所以難以完全理解詩歌內涵,只會死記硬背,缺乏感情,背誦后遺忘率很高。
4、周圍環境方面
對小學生古詩詞掌握及運用方面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熱愛程度的影響較大。45%的同學認為古詩詞的學習和老師有很大關系,其原因是老師采取的古詩詞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不利于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其中有50.6%的學生希望老師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教授古詩詞。其次,學生父母僅限于關心孩子成績,不太重視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很少提醒過學生,有的家長從來都沒有提醒過學生。采訪中了解到,有些學生有時想學習更多的古詩詞,喜歡誦讀,但家長不支持,反對看這類“閑書”。這都表明他們所處的環境沒有為其創造有利條件。
(二)教育局、教師以及家長的采訪分析:
1、環境因素
從二十世紀以來,不僅在教育領域,我們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于古典文化精粕的揚棄,而且在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怕現代人迷失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有好的專業,有高的待遇,或能賺很多的錢。”
2、教材因素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材是現代課程的三大主要構件之一,是根據語文教學大綱編定的系統反映閱讀教學內容的教學用書,是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的重要工具。正如張志公先生所指出的;“在這完整的體系中,那本‘教科書畢竟是核心。”教學實踐中,教師們也總是以此“本”為本,開展教學活動,而現行教材在古詩文篇目的選編上卻恰恰有所局限。
3、教師因素
教師同時作為社會人,當然也深受環境的影響。個人的學生生涯中便缺少傳統文化的浸淫,古典詩文底蘊豐厚之人鮮見,對古典詩文的文化價值、教育價值、藝術價值等缺乏足夠的認識。
4、教學方法
教師自身對古詩文價值認識不足,傳統文化積淀的“貧血”,教學觀念的滯后,必然體現在教學設計和過程的實施中,其主要表現:
(1)重內容,輕意蘊
(2)重傳授,輕感悟
(3)重背默,輕朗讀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在當前的小學教學體系中,古詩詞教學占有一定的比重,由于古詩詞的選錄與安排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以及小學語文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廣泛運用,當前小學生古詩詞認知上取得了很大進步。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基于教學目標和部分教師的個人認識等方面的原因,當代小學生對小學古詩詞學習還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為:一、學習古詩詞的時間少: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習任務、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每天用于讀、背古詩詞的課外時間越來越少。二、學習古詩詞的途徑窄: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途徑主要來自于老師和課本,而課外讀物、讀物、電視及網絡資源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三、學習方法過于被動:中小學生學習古詩詞一般是在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下“被動”閱讀。四、應用能力差:中小學生很難將學習的古詩詞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運用到生活中。這些問題對于中小學生的影響不可小覷,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實踐調研活動應注意的問題和應關注的角度。
在與阜陽市輔導機構優秀教師交流時,了解到教師在古詩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困惑,如:教師帶領學生逐字逐句學習的方法枯燥;古詩文數量大,學生背得快,但遺忘得也快;學生雖然會背了,但是對于古詩文的詩意及意境卻根本沒有理解;古詩文課堂教學如何人情入境;教師的古詩文積累有限;文化底蘊不足,難以應對學生的需求。
在對阜陽市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和對教師、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關進行訪談后發現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擬從以下幾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幾點促進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的建議:
第一,根據古詩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需要,融入與其想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讓學生站在角色的立場上深入古詩詞中說出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以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
第二,讓學生多誦讀。節奏韻律是詩人表達情感的最有效手段,而把握詩歌節奏韻律最好的方式就是誦讀。
第三,古詩詞教學多應繪聲繪色。課堂中可以運用幻燈片、圖片、多媒體等具有很強的直觀性的教具,變詩歌的語言文字為可感的視覺形象,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禮節性記憶。寓教于樂。采取多種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參與到古詩詞的學習,如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改寫成兒童詩或就詩改詩。學校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多開展有關古詩詞的活動或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