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石楠
內容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各種語言的發展和應用都與其形成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法語作為越來越廣泛使用的語言,在二外課堂教學當中,法語語言文化與法國文化背景的滲透與傳播,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導入點,以此來達到提高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地目的。本文結合二外法語課堂教學實踐,對文化教學在二外教學中的必要性以及有效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文化教學
法語二外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下,語言的應用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語言作為人類交流的工具,作為文化的載體,教授語言意味著必然教授文化。文化教學始終貫穿于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尤其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文化教學是導人語言教學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積極性。
1、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語言的學習和使用,其終極目的是為了消除溝通障礙,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學語言不僅以語音,語法等基礎學習內容為主,還應當重視文化的了解。如果忽略法國的文化背景,包括地理,歷史,社會等方面的了解,那么交流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在真正需要用到法語跟法國人進行交流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文化思想方面的差異而阻礙重重。例如,法語當中的一些表示身體部位的詞匯,除了其本意之外,在文化背景的含義下,還有一些類似俗語的引申意義,例如“faire latete”,從字面意義上看,我們可能會理解為與頭有關的動詞短語,但是在法語語境當中,此短語有生氣,擺臉色的意思。再比如,某人“avoir le bras long”,字面理解的意思是,有一個長胳膊,顯然在法語文化語境當中,我們不能按照本意理解,這就需要我們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Bras,寓意能夠干預某人某事,所以此短語應正確理解為“avoir beaucoup dinfluence”形容某人有很大的影響力,可以干預人或事物。通過這兩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很容易發現,在語言的使用當中,社會文化背景因素在語言表達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由于中文和法語扎根與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法文化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都有所不同,人們在信仰、習俗、觀念等領域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異。在傳統的法語教學中,教師大都把精力集中在語言知識的講授上,而不太重視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盡管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語音,語法等語言知識,但是往往缺乏在不同的場合恰當地使用語言的能力,這就導致學生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都受到制約。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文化教學,結合教材導入文化教學,揭示隱藏在語言背后特別是容易引起誤解的文化背景知識,才能使學生真正認識法國,了解法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表達習慣,從而掌握地道的語言表達方法,真正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
2、如何在二外課堂中優化文化教學
首先,在導人文化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由簡人深地介紹文化背景知識。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文化內容尤其不可忽視。例如在《簡明法語教程上冊》中的第二十三課,“法國人怎么吃?”在講述這一課時,可以以法國美食為主體來進行文化導人,講述享譽世界的法國大餐。由于中法文化的不同,用餐習慣有很大的差異。法國人的正餐通常是晚餐,分為三道菜,前菜,冷盤或沙拉;主菜,以肉類為主;甜點,以糕點為主;此外餐桌禮儀也大不相同,法國人吃飯分人分盤,刀叉擺放順序和使用習慣也是約定俗成,在了解了這些基本文化背景知識的基礎上,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而且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文章含義。
其次,在課堂中設置文化情景語境。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挑選文化主題,特別是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主題,如打電話,交通,購物,點餐等等,設置具體語境,組織課堂討論,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完成情景會話。還可以在課前或課后給學生五到十分鐘時間做expos 6,介紹法國的歷史地理文化背景,法國人的生活習慣等等,這些話題貼近生活,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最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在法語二外課堂上,使用ppt插入圖片等直觀展示法國文化的多媒體元素,如電影,音樂,新聞等等,讓學生在視覺聽覺各個感官上浸泡在法國文化背景當中。例如,在講述《簡明法語教程上冊》第二十六課“La France”的時候,可以插入法國行政區劃,法國地形區劃地圖,插入法國國家旅游局官方宣傳片,讓學生對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有一個概括且全面的了解,在學習課文內容的時候就能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法語二外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其導入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制定教學方案,讓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相得益彰,交相輝映,最終達到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