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徐徐
學校又要交高考輔導資料費了,但對他來說,這早已是不能承受之重了。可如果不交就意味著他將拿不到輔導資料,更不能參加至關重要的模擬考試。
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家里要,他讓回去的同學順便去趟自己家,把交錢的重要性說明白。很快,同學回來了。父親給他帶來的不是錢,而是一張皺巴巴的小字條,上面寫著歪歪扭扭的幾行字,大意是,讓他再等個把月,自己已經找到一個賺錢的好門路。
一直以來,貧困就像一道驅之不去的魔咒,始終籠罩著他——從小學到現在,他從沒按時交過學費,為此,他甚至有些討厭父親,為什么一個男人,連兒子的學費都掙不來?
父親是一個老實人,做過很多活,可一年忙到頭,還是掙不來幾個錢。后來父親在做活時,還不小心弄瞎了一只眼,自那以后,家里就更加拮據了。
一個多月后,他決定回家去要錢,因為學校已經找他談了好幾次話了。
回家要過江,需坐十幾分鐘的輪渡。那天,輪渡上擠滿了人,他找了一個視野不錯的位置站定。
有一條游輪從遠處駛來,朝輪渡發出避讓的汽笛聲。幾分鐘后,他突然看見一條小船,更準確地說是一個木盆,朝游輪迅速靠了過去。木盆里坐著一個人,雖然游輪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此時水流湍急,木盆剛一靠近,就差點被波浪掀翻。所有人都替那人捏了一把汗。
但那個人似乎沒有意識到危險,還是一邊使勁劃動手中的槳,一邊熟練地從木盆里取出一條軟梯,瞅準時機,使勁朝游船的甲板上扔去,反復幾次,他終于成功了——將軟梯架設在木盆與游輪間,順著軟梯,那人背著一個大包爬上了游輪。之后,他開始從包里掏出礦泉水、茶干、瓜子……原來,他是一個在江上兜售小商品的“賣貨郎”。
聽輪渡上經常來往于兩岸的人說,那個“賣貨郎”是一個不要命的老頭,好幾次從軟梯上摔下來,還被大浪掀翻落入江中,要不是游輪上的水上警察施救,早就沒命了。不過,老頭還真能賺一些錢,因為來往這里的游輪好幾天都不靠岸,游客們需要食物和水,而游輪上的要比“賣貨郎”的貴好幾倍,誰不愿意買?
說話間,那個“賣貨郎”已做成了幾筆生意。下了游輪后,他又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此時,輪渡已與木盆咫尺之遙,他大致可以看清“賣貨郎”——那是一個似曾相識的身影。當“賣貨郎”轉過臉來,想朝輪渡上的人推銷商品時,他震驚了!天哪,居然是父親。原來,父親說的賺錢的好門路就是冒著死亡的危險,在江上當“賣貨郎”。
他不敢朝父親喊,怕這一喊會讓父親亂了陣腳。他側過臉,躲進人群中,不想讓父親認出他來。可他的眼淚,卻在剎那間無法控制地奔涌出來。
月月鳥摘自《安徽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