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文詠
大家都是爸爸的兒子
□ 侯文詠

可是,當我把x光片帶回急診室時,閱片欄周圍已經站滿著白色制服的資深、資淺醫師。我趕忙把x光片掛上去,好奇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精彩的病例,引起這么多醫師的興趣。
一反以往熱烈討論的情況,片子掛上以后全場鴉雀無聲,似乎大家都被這兩張x光片難倒了。看著這一片沉默,我正想表達一點看法,卻被身旁的張醫師制止。他低聲告訴我:“你不要惹火上身。這是內科周醫師的汽車,撞到一個‘臺北市議員’的孩子,事情正鬧得不可開交。”
內科周醫師我認識,才從軍隊退役下來的年輕住院醫師。他正站在人群里,焦急地看著x光片。
看了半天,似乎沒有人想表達意見。站在前頭一個打扮時髦的女人不耐煩地問:“你們這么多醫師,到底有沒有骨科的?出來說句話呀。”
幾個外科醫師推托半天,總算推派一名資深的住院醫師出來讀片。他站在閱片欄前,又考慮一會兒,終于以平穩的語氣告訴女人:“這看起來有一點不完全骨折的味道。小孩子沒有什么關系,綁個固定夾板,回家休息幾天就可以了。”
聽他這么一說,肇事的周醫師似乎松了一口氣,轉身對女人說:“我早告訴你沒什么關系,現在連骨科醫師都這么說。”
女人似乎有所不甘,又去看片子,看了半天忽然發現那道輕微的裂痕:“裂這么大一條你還說沒關系?我就知道你們醫師都是官官相護。不要以為我們不懂醫學,孩子的爸爸在‘市議會’可是醫療審查小組的,萬一孩子將來有什么問題,小心我告你。”
這時,有個年輕氣盛的急診室醫師沖出來罵她:“不信任醫師你就出去,不要待在這里。”
她睜大眼睛,喊道:“這是公立醫院,我也是納稅人,憑什么叫我出去?你們這些小牌的住院醫師都安靜,不要說話,找一個專科級的主治醫師來談。”
那個急診室醫師氣得要去推那女人,被我們擋住。同時,有人去找值班的骨科主治醫師。
當林主治醫師走到急診室門口時,那女人就笑吟吟地跑上去自我介紹。她說:“林醫師,我們見過,記不記得?我先生是醫療審查小組的應‘議員’。”
協調性:所有體育項目要達到良好成績就必須要求身體具有一定的協調性。這樣對動作的完成才能做到精確、有效、經濟。根據羽毛球與拍面接觸的原理,想要將球擊出高遠球效果就必須具備合適的拍面角度和速度,而速度的獲取是利用下肢蹬地帶動轉身挺胸然后舉肘倒拍做回環引拍動作,最后才是甩臂閃腕擊球。而這一個復雜的動作組成,在實際使用用時不到一秒。講究下肢與上肢的連貫配合,對身體協調性要求較高。有良好的協調性是動作合理完成的基礎[4]。如果協調性不好將會導致蹬轉、引拍、揮拍、閃腕等動作之間的連接不連貫而可能會錯失了最佳擊球點。
林醫師一聽是應“議員”的太太,連忙鞠躬回禮,兩人有說有笑。無疑地,林醫師是臺灣骨科方面的權威,他那本膾炙人口的教科書至今仍在醫學院里面流傳。由他這樣的專家來評定是非,應該有個公論了吧。我想。
沒想到林醫師看了這張簡單的X光片,竟然皺起眉頭,裝模作樣地說:“似乎有點復雜,我想再和幾個專家會診,在下午開會的時候提出來討論,聽聽意見,再做決定。”
聽到這種結論,我差點要昏倒,看來下午還有一場好戲。
下午一點半,骨科討論室聚集了比往常更多的人,主任總算站出來說話了。他說:“根本上,作為一個醫師,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判斷,并且承擔起一切的道德責任……”他說到一半,忽然被院內廣播打斷,是院長室急找骨科主任的電話。
“對不起,等我一下,等我回來繼續說。”說著,骨科主任離開討論室去接電話。
一時,我們議論紛紛。主任總算表明了立場,這件事也能夠塵埃落定。過了一會兒,主任回來,又站到臺上,他沉默一下,像在整理思緒,然后說:“我們不要再討論這件事。小孩收入院,替他打上石膏、點滴,比照嚴重骨折辦理。”
我聽了這個荒謬的決議,差點把中午的飯都吐出來。因為這么一來,這個健康的小孩至少要在病床上打上石膏,平躺一個月。
“可是……”有個醫師想要站起來說話,被主任制止。主任說:“反正對小孩的健康也沒什么害處呀。”
“那我怎么辦?”周醫師問。
走出討論室,我就看到“議員”太太那種勝利卻又極力強忍的面孔。周醫師簡直氣得漲紅了臉,他罵道:“‘議員’的兒子有什么了不起?要比來比,大家都是爸爸的兒子。”
身旁的醫師會心地對我笑著說:“看來還有得瞧。”
我雖然極度不愿意,但仍然和住院醫師依照指示替孩子打上點滴,并且量好角度,打上厚重的石膏。“議員”先生也來了,靜靜地與太太站在一旁看這一切動作。
這時,我看到周醫師帶著他的爸爸怒氣沖沖地朝病房走過來。從周爸爸兩個西裝筆挺的隨從看來,必定也是相當有地位的人。隨著他的步伐一步一步走近,我期待的心情不禁雀躍起來。是呀,這畢竟是一個爸爸的時代,而爸爸與爸爸之間的沖突會有多精彩啊。
“哎呀,周處長,勞駕。”遠遠地,“議員”就寒暄起來。
“哪兒的話。不好意思,傷勢嚴重不嚴重?”
我簡直無法相信這是一場沖突。兩個爸爸虛偽而又熱絡地聊長話短,好像只是談著一樁愉快的買賣。骨科的住院醫師看得睜大了眼,更不用說了。
而孩子與我則被冷落在一旁。感覺到石膏僵硬的不便以及微熱,孩子躁動地大哭起來:“給我拿掉,我不要打石膏。我為什么要打石膏,給我拿掉。”
(摘自新星出版社《天堂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