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
安全攻略
RAIDERS SAFETY
網絡食品問題頻現新規出臺筑建“防火墻”
楊潔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布了《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我國也因此成為全球第一個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確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義務和相應法律責任的國家,為依法查處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加強網絡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保證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支持。近年來,網上訂餐以方便快捷深受消費者歡迎,然而,不少食品安全事故和糾紛的發生,讓打造安全可靠的網上食品外賣平臺及規范網上食品外賣市場變得尤為迫切。《辦法》的出臺,無疑是通過立法建制的形式,讓護衛“舌尖上的安全”真正落到實處。
近年來,互聯網外賣平臺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已經達到3.88萬億元。這其中,網購食品早已成為尋常百姓的“舉手之勞”。與此同時,網購食品的安全問題也漸入公眾視野,無證餐廳、“黑作坊”事件頻出,衛生狀況、服務水平堪憂,嚴重影響到餐飲食品質量和安全。此前我國對網絡訂餐行業的監管處于一個相對空白的階段,對商家的審查并不嚴格。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法制司副司長陳谞表示,網絡食品監管面臨著經營主體多、地域范圍廣、技術水平高、法律復雜、監管能力不足、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程序不明確等問題。
根據《辦法》,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建立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審查登記、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制止及報告、嚴重違法行為平臺服務停止、食品安全投訴舉報處理等制度,并在網絡平臺上公開。
《辦法》規定,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交易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其經營活動的主頁面上顯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通過自建網站交易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其網站首頁顯著位置公示其營業執照、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餐飲服務提供者還應當同時公示其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量化分級管理的信息。在審核方面,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生產經營者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入網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等材料進行審查,如實記錄并及時更新。

新規出臺將為網絡食品筑建“防火墻”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此次頒布的《辦法》還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把第三方平臺的責任進行了細化。其中包括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未按要求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審查登記、食品安全自查等制度的或者未公開以上制度的,由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這也再次強調了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或企業自建平臺的自律責任,在食品安全的問題上,一旦出現問題,第三方平臺同樣負有連帶責任,不能置身事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辦法》中特別指出對網絡食品平臺抽檢可采取“神秘買家”舉措,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抽樣人員以顧客身份還原模擬消費者現場購買的場景,可以更加真實地還原消費者所購買食品的安全狀況,從而更好地保證消費者權益。
據了解,辦法中的抽檢制度設計有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就是購買樣品到監管部門后,要進行查驗、封樣,在這個時間節點前需要保證一定程度的“神秘性”,商家在送貨的時候不知道是送給監管部門,對買家和相關人員神秘購買起到了保證真實性、公正性的作用。
與以往的線下抽檢或事后檢查相比,“神秘買家”抽檢制度大大擠壓了商家造假應付的空間,避免專為抽檢做局擺樣子,無疑更接近真實的消費現場,可以體會到消費者的苦衷與不滿。這樣的“原景再現”,或將有效提高監管抽查的震懾作用,并倒逼企業注重食品安全,讓消費者多一點安心。福建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謝宏忠說:“第三方平臺對商家準入要求的提高是一種新的現象和變化。相關部門對網絡訂餐行業提出了更多的規章制度要求,及時地做出反應是十分有必要的。”
不過,鑒于食品生產流通的普遍性,相關專家表示“神秘買家”的制度安排還需要有更細致的考慮:一方面,“神秘買家”仍具有隨機性、偶發性,抽樣人員不可能窮盡一切食品領域;另一方面,一次抽檢之后,如果不能“回頭看”,也會導致商家心存僥幸。因此,“神秘買家”制度還需要輔以相關配套監管措施。抽檢之外,還要制定嚴厲的追責制度,一經查實,則施以重罰,不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此外,有關部門不妨擴大“抽檢人員”的范圍,或者直接吸納部分消費者參與“神秘買家”。這樣既可以減輕監管部門的壓力,也能釋放消費者打假保安全的熱情,從而體現消費的真實性和公正性。
依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辦法》,今年10月1日起將正式執行這一法規。眼下新規尚未執行,但該辦法規定的細化抽樣程序已經在開始發威。
事實上,去年《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布時,O2O餐飲企業就已經進行了一系列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措施,例如美團外賣攜手保險公司為在線商家提供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并加強了對入駐商家的證照審核,要求部分商家在餐飲網店頁面的“商家詳情”位置公示營業執照、餐飲經營許可證等證照信息。但大多都是簡單響應,當筆者以普通商家身份咨詢時,某外賣平臺的客服也表示,缺乏資質也可以先入駐、后補證。
時隔近一年,筆者再以普通商家身份咨詢了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糯米等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均被告知要提交各類證件以核實身份。其中,美團外賣和餓了么的線上申請頁面要求上傳證件圖,百度糯米客服人員告訴筆者,商家入駐需要提供三種證件:營業執照、食品衛生許可證以及經營者本人的頭像,等待審核通過才能上線售賣。當進一步詢問營業執照還在辦理當中,能不能先入駐,以后再補這些材料,工作人員表示:“現在越管越嚴,沒有這些資質證明,辦不了?!?/p>
除了資質,一些平臺還對入駐商家提出了“明廚亮灶”的要求。餓了么客服表示,凡是在該平臺開店的商戶都必須有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同時都要有實體店,還要上傳門童、大廳和后廚等照片。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二司副司長崔恩學認為,要抓住第三方平臺這個“牛鼻子”,需對入網食品經營者依法管理、有效管理。此外,相關業內人士還指出,網絡訂餐監管規范還需要消費者、經營者和政府部門多方努力。消費者要提高自身的衛生安全意識以及識別能力,遇到黑作坊應該進行舉報。政府相關部門則要注重執法方式的創新,加強相關部門的垂直監督及第三方監督,對消費者維權提供支持。同時,還要加大懲處力度,對于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懲處。另外,商家還要注重和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的契約問題,做到雙方契約的規范和限制,雙方都有權利和義務的限定;同時自覺遵守從業道德規范,做有良心的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