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普(河南省偃師市中醫院偃師471900)
中藥辨證分型治療胸腰椎骨折術后并發癥23例
胡宏普
(河南省偃師市中醫院偃師471900)
目的:觀察中藥辨證分型對胸腰椎骨折術后出現的腹脹、便秘等并發癥的治療效果。方法:將46例患者按腸胃積熱、氣機郁滯、氣血虧虛、陽虛內寒等證型進行分型,再根據就診順序按奇偶數法分組,奇數者歸為對照組(23例),偶數者歸為治療組(23例),兩組均給予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加服桃核承氣湯治療,觀察比較兩組的癥狀改善時間。結果:治療組患者四種典型癥狀的改善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桃核承氣湯為基本方進行加減,根據分型辨證施治,對胸腰椎術后出現的腹脹、便秘等并發癥有顯著的療效。
胸腰椎骨折;術后并發癥;中藥辨證分型;桃核承氣湯
胸腰椎骨折為骨科常見疾病,患者住院后一般都需要絕對臥床休息,長期臥床易導致腸腑氣機不利,出現腹脹、便秘等并發癥。2006年12月~2012 年12月,我院采用中藥湯劑桃核承氣湯為主方,辨證分型治療胸腰椎骨折術后并發腹脹、便秘23例,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齡16~75歲;高處跌下傷29例,交通事故傷17例;胸椎壓縮性骨折16例,腰椎壓縮性骨折30例,合并腰椎脫位7例,有神經壓迫癥狀9例;出現腹脹時間5 h~3 d;出現便秘時間1~7 d。將46例患者根據就診順序按奇偶數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23例,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齡(48.28±4.26)歲;平均腹脹時間(38.50±4.14)h;便秘(3.95± 1.46)d;原發病高處跌下傷14例,交通事故傷9例;胸椎壓縮性骨折8例,腰椎壓縮性骨折15例,合并腰椎脫位3例,有神經壓迫癥狀5例。對照組23例,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齡(48.62±5.34)歲,平均腹脹時間(39.12±4.26)h;便秘(4.02±1.38)d;原發病高處跌下傷15例,交通事故傷8例;胸椎壓縮性骨折8例,腰椎壓縮性骨折15例,合并腰椎脫位4例,有神經壓迫癥狀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辨證分型患者典型癥狀為腰背部腫痛兼腹脹、便秘。按兼證辨證分為四型:腸胃積熱型28例:身熱,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氣機郁滯型9例:胸脅痞滿,噯氣頻作,腹脹痛,舌苔薄膩,脈弦;氣血虧虛型6例:面色白無華,神疲氣怯,時有頭暈、心悸,舌質淡嫩,苔薄,脈虛或細澀;陽虛內寒型3例:面色白,四肢不溫,腹中冷痛,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脈沉遲。
1.3治療方法據其氣血淤滯,阻滯腸腑,氣機不利的病機特點,治以活血祛瘀、理氣止痛、泄腑通便之法,方用桃核承氣湯,辨證加減。組方:桃仁12 g、生大黃12 g、桂枝6 g、芒硝6 g、炙甘草6 g。根據兼證加減,腸胃積熱型加麻仁10 g、杏仁10 g、枳實10 g、厚樸10 g;氣機郁滯型加木香10 g、烏藥10 g、沉香10 g、檳榔10 g、枳實10 g;氣血虧虛型加黃芪30 g、黨參10 g、白術10 g、當歸10 g;陽虛內寒型加肉蓯蓉15 g、肉桂15 g、牛膝10 g。1劑/d,水煎,早晚分兩次服,3 d為1個療程。
1.4療效評定標準[1]治愈:患者服藥1個療程后,腹脹、便秘癥狀消失,腰背部疼痛消失;好轉:服藥1個療程后腹脹、便秘癥狀明顯改善,仍稍感腰背部疼痛;無效:服藥2個療程后各種癥狀均無明顯改善。
1.5統計學處理用Excel 2003建立表格,邏輯糾錯無誤后,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計量指標采用單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治療組中各型的癥狀改善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組別中腸胃積熱型氣機郁滯型氣血虧虛型陽虛內寒型對照組治療組P 5.96±1.93 4.32±1.56 0.000 0 5.78±1.24 4.46±1.06 0.000 0 5.86±1.38 4.32±1.50 0.000 0 5.93±1.26 4.413±0.96 0.000 0
2.3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6.96%,用Fisher確切概率法統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6 5<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胸腰椎骨折患者除腰背部疼痛、功能活動受限外,常由于腹膜后血腫的形成,刺激交感神經,造成胃腸道紊亂,使腸蠕動減弱、減慢、腸道平滑肌松弛,腸腔內容物儲留,積氣積液而發生腹脹、便秘[2];其癥狀多在傷后1~2 d開始,并逐漸加重,甚至1周無大便。中醫學認為胸腰椎骨折時,出現腰部疼痛、腹脹、便秘癥狀,乃因外傷間接或直接暴力作用致椎體壓縮,骨斷筋傷,氣滯血瘀,阻滯腸腑,氣機不利等引起,本在瘀血阻滯,但在臨床中患者年齡體質各異,輕重程度不同。因此我院在治療時采用中藥桃核承氣湯為主方,結合辨證分型論治,尤其對胸腰椎骨折初期,療效顯著。方中桃仁,活血逐瘀,桂枝辛溫,通經活血;大黃苦寒,蕩實除熱;芒硝咸寒,軟堅去實;炙甘草調和諸藥,且防傷正。諸藥合用,共奏破血下瘀之功[3]。服后“微利”,使蓄血去,瘀熱清,結合辨證分型,在主方基礎上適當加減,則諸癥自愈。
[1]張鵬遠,李現林.桃核承氣湯與四物湯加味治療胸腰椎骨折腹脹便秘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3,5(18):100-101
[2]李乃卿.西醫外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425
[3]鄧中甲.方劑學[M].第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229
R683.2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4.015
(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