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虎(甘肅省隴西縣中醫醫院兒科隴西748100)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評價
李 虎
(甘肅省隴西縣中醫醫院兒科隴西748100)
目的:探討西沙比利聯合香砂六君子湯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96例,按照入院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服用西沙比利0.2 mg/kg,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運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進行治療。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1.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9%(P<0.05)。治療后兩組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癥狀總積分及在食欲不振、餐后飽脹不適、早飽、噯氣方面較對照組癥狀積分低,差異明顯(P<0.05)。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兩組均未出現不良反應,且治療前后肝腎功能檢查未見異常。結論:西沙比利聯合香砂六君子湯能更有效地緩解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癥狀,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不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兒;西沙比利;香砂六君子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臨床常見的小兒消化系統疾病,具有病程長、反復發作的特點,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和健康。對FD的治療多以促進胃腸動力為主,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的不斷發展,發現中藥對于改善消化不良的癥狀療效顯著,因而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96例,按照入院順序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齡(8.2±0.9)歲,平均病程(6.4±1.3)個月;對照組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齡(7.9±1.1)歲,平均病程(6.7±0.8)個月。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所有病例均經詳細詢問病史及全面體檢,經血常規、糞隱血試驗、上消化道內鏡、腹部B超、肝腎功能、血糖、甲狀腺功能、胸部X線檢查排除器質性消化不良。均符合羅馬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1]:(1)上腹持續性或復發性疼痛或不適感;(2)排便后不緩解,大便的次數及形狀無改變。(3)無器質性病變的證據。以上癥狀在12個月內至少出現12周,但無需連續。
1.3方法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對照組服用西沙必利,0.2 mg/kg,3~4次/d,餐前15~30 min服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運用香砂六君子湯加味進行治療。藥物組成:黨參15 g,木香6 g,砂仁6 g,陳皮12 g,半夏9 g,白術12 g,茯苓12 g,厚樸9 g,柴胡9 g,當歸12 g,枳實6 g,建曲12 g,麥芽12 g,山楂12 g,甘草6 g。根據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進行加減,每天1劑,水煎服300 ml,分2~4次服用。4周為1個療程,對比兩組總有效率、各癥狀積分及不良反應。
1.4癥狀評估標準以餐后飽脹不適、早飽、上腹痛、燒心、食欲不振、噯氣、疲乏、便秘為觀察項目。按促進消化功能保健食品人體試食觀察表給予量化評分,按嚴重程度計分:0分:無癥狀;1分:輕度,即癥狀輕微,需集中注意力才能感覺到;2分:中度,即自覺癥狀明顯,對日常生活無明顯影響;3分:重度,即自覺癥狀明顯,嚴重影響生活。
1.5療效評價標準[2]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以及《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顯效: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停藥半年內未復發;有效: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無效: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無變化或加重。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1.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9%(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治療前兩組癥狀積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癥狀總積分及在食欲不振、餐后飽脹不適、早飽、噯氣方面較對照組癥狀積分低,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癥狀積分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癥狀總積分食欲不振早飽餐后飽脹不適上腹痛燒心噯氣疲乏便秘9.71±2.73 0.73±0.32 0.95±0.54 2.69±0.76 0.63±0.59 0.96±0.67 1.34±0.77 1.89±0.78 1.24±0.76 3.76±1.35#*0.13±0.02#*0.32±0.15#*1.12±0.61#*0.31±0.45#0.43±0.48#0.27±0.13#*1.42±0.67#0.56±0.37#9.74±2.65 0.69±0.56 0.89±0.48 2.72±0.51 0.75±0.47 1.04±0.79 1.46±0.63 1.85±0.56 1.35±0.48 5.34±2.21#0.46±0.27#0.69±0.37#1.87±0.38#0.58±0.33#0.78±0.54#0.98±0.32#1.67±0.38#0.89±0.27#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兩組均未出現不良反應,且治療前后肝腎功能檢查未見異常。
FD是指有持續存在或反復發作的上腹痛、腹脹、早飽、噯氣、厭食、燒心、反酸、惡心、嘔吐等消化功能障礙癥狀,經各項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的一組小兒消化內科最常見的臨床癥候群[3]。目前對于FD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認為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導致FD的發生。飲食、環境、胃酸分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心理因素、消化道運動功能異常等都會誘發本病。
FD的治療目前多以抑酸、促進胃腸動力、保護胃黏膜為主,但對小兒FD的藥物治療效果目前仍不能讓人十分滿意。目前研究尚未發現任何一種可使臨床癥狀完全緩解的藥物,而且該病有反復性、持續性,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在一項長期研究中發現,50%FD患者存在餐后胃排空延遲,胃近端張力減低,胃竇運動功能減弱[4]。兒童研究中也發現,FD患兒胃竇收縮幅度明顯低于健康兒童。因而可認為胃腸動力障礙是FD的關鍵致病因素,而且根據已進行的臨床試驗,肯定了促胃腸動力藥物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比利在治療FD時的確切療效,但西沙比利較其他兩種藥不良反應更少。因而本研究主要選用西沙比利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
中醫學認為FD屬于“胃脘痛、嘔吐”等范疇,認為該病的發生與飲食不節、情志不暢、外邪內積及脾胃虛弱有關。脾虛是基礎,肝郁是條件,由此導致的胃氣不降則是主要原因。因而在治療上應重點強調健脾、疏肝、理氣。香砂六君子湯主要由黨參、白術、茯苓、半夏、陳皮、木香、砂仁、炙甘草等組成,方中黨參、白術、茯苓、木香、陳皮、半夏、砂仁、甘草合用健脾益氣和胃;柴胡疏肝解郁;厚樸、枳實理氣暢中;當歸養血活血;建曲、麥芽、山楂健胃消食、化積調中;甘草調和諸藥。上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調中和胃之功。本研究結果表明,聯合運用西沙比利和香砂六君子湯的觀察組在治療效果上明顯優于單用西沙比利的對照組,尤其在食欲不振、餐后飽脹不適、早飽、噯氣方面改善明顯(P<0.05),而且研究中未發現聯合用藥導致的不良反應,肝腎功能也未見明顯損傷。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明顯提高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1]羅馬Ⅲ基金會.羅馬Ⅲ:新的標準[J].胃腸病學,2006,11(12):705-707
[2]張迎春.中西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臨床效果分析[J].哈爾濱醫藥,2011,31(4):289-290
[3]吳磊.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4,11(12):92
[4]邱麗梅.中西藥結合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統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3):208
R725.7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4.020
(20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