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孟超 陳 燕(江西省人民醫院老年干部病房C區南昌330006)
CQI在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管理中的應用
萬孟超 陳 燕
(江西省人民醫院老年干部病房C區南昌330006)
目的:探討持續質量改進(CQI)在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3年11月~2014 年10月老年住院患者118例作為對照組,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老年住院患者163例作為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跌倒/墜床管理方法;試驗組在常規方法的基礎上采用CQI管理方法,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率,并問卷形式調查患者對CQI管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墜床中護士健康教育行為的滿意率。結果:試驗組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患者對護士行跌倒/墜床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CQI應用于老年干部病房患者跌倒/墜床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士行跌倒/墜床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的滿意率。
持續質量改進;老年患者;跌倒/墜床;應用
持續質量改進(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發展的,是以系統論為理論基礎,強調持續的、全程的質量管理,注重終末質量的同時更注重過程管理,環節控制的一種質量管理理論[1]。跌倒/墜床是老年患者住院期間發生率較高的護理不良事件,也是評價醫院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我院通過總結患者跌倒/墜床的原因,于2014年11月起實施CQI護理干預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將2013年11月~2014年10月老年住院患者118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8例,女50例;年齡56~90歲。將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老年住院患者163例作為試驗組,其中男102例,女61例;年齡52~95歲。排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及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跌倒/墜床評分標準責任護士從9個方面對兩組患者均采用我院護理部統一制定的住院患者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單(見表1)進行評分。評分1~3分為低危,每周評估1次;評分4~5分為中危,每周評估2次;評分≥6分為高危,每天評估。有病情變化者隨時評估重新打分,無病情變化且低危風險者每周評估1次直至患者出院。評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度越高。

表1 住院患者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記錄表
1.3護理干預措施試驗組在傳統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墜床護理干預措施基礎上再加CQI管理應用;對照組僅采用傳統的防跌倒/墜床護理方法。
1.3.1老年住院患者傳統跌倒/墜床護理干預措施評分為中高危的患者行口頭健康宣教,穿合適的鞋,寬松的衣褲防絆倒;病室保持光線明亮,保證所有設施完好;地面注意防滑,衛生間鋪設防滑墊;夜間睡覺使用床擋及地燈等。
1.3.2CQI護理干預措施中高危患者易跌倒/墜床原因分析:(1)年齡: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各個系統也在慢慢衰退,平衡功能也降低,對外界的反應能力下降。(2)疾病因素:老年患者常見的疾病有白內障、心腦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等,使老年患者跌倒/墜床的可能性加大。(3)藥物因素:有研究表明,麻醉藥、鎮靜催眠藥、降壓藥、降糖藥、抗焦慮藥等可影響病人的意識、步態、視覺、血壓、情緒等,易引起病人跌倒。調查顯示,跌倒病人中服藥病人占71.43%,用藥種類越多,發生跌倒/墜床的危險性越大[2]。(4)環境因素:保潔人員行濕式作業時未進行警示提示,地面潮濕尤其是衛生間;病房照明設施壞后醫護人員未及時與后勤管理科聯系進行維修。(5)患者及陪護人員的防跌倒/墜床認知不足:老年干部病房的患者退下來前職位都較高,對角色的轉變還需適應過程,而他們往往自尊心強,不愿什么都依賴家人及醫護人員,并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事事親力親為而導致事與愿違的后果。且老年干部病房的患者陪護大多是家屬請的臨時照顧者,這些陪護往往學歷較低,責任心欠缺,對老年患者的跌倒/墜床風險認知也存在缺陷。(6)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對患者的防跌倒/墜床相關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沒有反向評定患者對防跌倒/墜床相關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度。評估時對患者的病情估計不足,加之低年資、低職稱、低學歷的護士在護理人員中的比例較高,成為影響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3]。
實施防范措施:(1)多學科合作,加強對患者的平衡功能訓練:每月公休會利用半小時請康復運動醫學科醫生講解相關訓練課程,醫務人員與患者共同參與學習。平時患者可在責任護士的指導下,陪護的協助下,不斷提高患者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同時調節患者的心理和認知能力,有效預防跌倒/墜床的發生。(2)加強病情評估,設立明顯標識:觀察患者住院期間的病情變化,出現視物模糊、頭暈、乏力、步態不穩、焦慮等應立即根據住院患者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記錄表重新打分,并在床頭貼防跌倒/墜床標識,一覽表用紅五角星做標記,在提示板上注明床號,行班班床頭交接班,加強巡回。(3)觀察藥物反應,加強用藥知識健康宣教:如麻醉藥、鎮靜催眠藥、降壓藥、降糖藥、抗焦慮藥等使用過程中易出現嗜睡、乏力、頭暈、低血壓、低血糖等不良反應。告知患者應遵醫囑正確準時服藥,若出現強烈不良反應應告知醫護人員,與醫生溝通是否可以調整用藥。(4)加強病區環境安全管理,檢查維修防范于未然:值班人員每天檢查病房內的設施是否完好無損,如病房照明設施、病床床擋、床腳剎、輪椅、床頭鈴、衛生間緊急呼叫器等是否完好;衛生間沐浴間扶手是否穩固;保潔人員濕式拖地時應在相關區域樹立“小心滑倒”警示牌;病房物品擺放整齊,不得隨意更改病房物件位置;病房不得晾曬衣物,防止地面潮濕等。(5)開展個體化、多樣化的健康宣教: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跌倒/墜床的宣傳[4],如多媒體宣傳,將常見跌倒的場景視頻在病房進行循環播放,加深印象;畫報張貼,對患者、家屬、陪護的視覺沖擊,起到不斷的提示作用;發放宣傳小冊方便患者閱讀,同時以口頭教育方式,列舉實例引起重視。(6)加強護理人員安全意識及監管制度:完善護理安全規章制度,規范操作流程,對各級護理人員進行安全強化培訓,不斷提高防范意識。設立質控小組,護士長(組長)—護理小組長—責任護士。責任護士對自己所分管的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均記錄在“住院患者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記錄表”中,小組長每3天對組員的記錄表進行審核,每周護士長對全科中高危患者進行問卷抽樣調查,了解患者對跌倒/墜床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對護士滿意度的情況并每月進行總結,通過總結分析取得的效果及不足之處,提出整改方案。
1.4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率,患者對護士行跌倒/墜床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的滿意率進行對比。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運用CQI前后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率比較試驗組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率為0.61%,對照組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率為5.08%,發生率下降4.47%。試驗組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運用CQI前后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率比較
2.2運用CQI前后患者對護士行跌倒/墜床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的滿意率比較試驗組患者對護士行跌倒/墜床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的滿意率為96.93%,對照組患者對護士行跌倒/墜床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的滿意率為75.42%,滿意率提高21.51%。試驗組患者對護士行跌倒/墜床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運用CQI前后患者對護士行跌倒/墜床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的滿意率
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的跌倒或墜床事件是國際醫學界共同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其往往會導致患者機體損傷,功能衰退,甚至危及生命[5]。如今,人口老齡化的上升,老年患者健康安全問題受到廣泛的關注,需要加強對老年病人健康教育[6],不能只流于口頭形式的簡單健康教育。經過1年的持續質量改進,我科患者的跌倒/墜床發生率明顯下降,對護士健康教育的滿意率明顯提高。本科應用CQI管理方法利用評估-分析-實施-評價-再評估的模式,及時發現危險因素,及時采取有效護理措施,有效降低了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墜床發生率,保證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對護士滿意率。
CQI是以質量為基礎分析原因、打破現狀、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質量,如此循環往復[7]。CQI不僅強調質量,同時也重視過程。CQI在老
年干部病房住院患者防跌倒/墜床護理干預措施中不僅提高了患者及陪護的依從性,也提高了護士對工作的責任心、積極主動性,進一步確保老年患者的健康與安全。
[1]劉梅,劉林,許勤,等.持續質量改進在骨創傷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72-875
[2]劉敏,姚真.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及防范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30):53-54
[3]田敏,劉峰,陶俊榮,等.影響患者安全的護理組織因素及其權重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6):698
[4]郭紅,李紅云,楊雅威,等.住院腦血管病老年患者跌倒效能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2):149
[5]朱曉敏.品管圈活動在預防患者跌倒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20(11):1118-1119
[6]徐燕杰,葉楠,魏星.健康教育對門診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現在預防醫學,2010,37(22):4246-4247
[7]錢媛,陳家應,杭柏亞.中醫醫院醫療質量持續改進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4,25(1):62-64
R473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4.038
(2016-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