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全球經濟蕭條,美國硅谷卻正處高峰,形形色色的新科技、新創意、新商業模式,不斷從這里誕生,讓各行各業備感壓力。跳躍式顛覆的硅谷,令人措手不及,你的未來除了照著它的游戲規則走,是否真的別無選擇?
如今,顛覆全球的大本營,就在新科技、新創意、新商業模式勃發的美國硅谷。從亞洲、歐洲、南美到中東,幾乎每天都有陣仗龐大的考察團來此取經,希望能復制硅谷模式。
其實此刻全球的財富創造是史上最高的,但是分配也是史上最不平均。以美國為例,目前財富創造是有紀錄以來最高,但財富卻愈來愈往少數1%到2%集中,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約停留在1990年代。而硅谷,無疑就是那1%財富與創新的聚集地。

《遠見 》2016.7.11
“亞洲硅谷”政策,是帶動臺灣地區經濟轉型的新政,沒想到卻引發新創圈的強力反彈,批評、看衰鋪天蓋地。當“亞洲硅谷”政策仍停擺在爭議性階段,新加坡政府卻努力向人才招手,吸引許多臺灣年輕創業者紛紛選擇離家追夢。
6月中旬,新加坡世貿中心舉辦了亞洲其中一場最大的新創論壇,Echelon亞洲新創高峰會。在這里,從中午到傍晚,100支從亞洲各國選出來的創業競賽團隊輪番上臺,發表他們的創業成果。匯集了亞洲最多國際創投的新加坡,是點子和資金相遇之地,就連臉書共同創辦人沙佛林也從硅谷遷居新加坡并成立創投基金。有潛力的新創“千里馬”,往往在這里遇到創投“伯樂”。

《今周刊 》2016.7.6
臺風、洪水、干旱、寒潮似乎是我們在過去的2015年最常談及的自然災害,本以為2016年會有所減緩,然而根據美國NASA發布的太平洋衛星影像云圖顯示,厄爾尼諾現象并沒有減弱,甚至在2015年的基礎上有所加強,是1997年以來最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這意味著我們在2016年會面臨更為嚴重的氣象災害,包括洪水、干旱、寒潮等極端天氣,全球糧食危機將進一步加劇。進入臺風雨季后,內地多個省份發生大型洪澇災害,數千萬人受災,而在大陸的西北等地又遭遇數十年不遇的高溫干旱。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有些勢單力薄,面對災害,我們將會何去何從?而將要到來的暴雨臺風季,澳門的城市基礎設施將接受嚴峻的考驗,澳門,準備好了嗎?

《澳門月刊》2017.7
香港金融市場正遇到結構性失衡的問題,結癥在于港股“太舊”,擁抱新經濟才是良方。“紅籌之父”梁伯韜強調香港不能再食老本,應該引進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推出更多新產品;前證監會主席梁定邦則呼吁,人才不足已滯礙金融中心的發展。作為中資高層的金發局成員陳爽擔憂某些中資的陋習會導致“港股A股化”,建議港股多元化,引入更多明日之星及國際企業。擁抱新經濟需要新心態,相對于紐約、倫敦這兩個歷史悠久、規模龐大的金融中心,香港應該更靈活、更沒有包袱地擁抱變革,始令經濟脫胎換骨。

《信報財經月刊》2016.7
也許和經典無關,和名氣無關,和書的公共口碑無關,而僅僅就是來自個人的內心深層的滿足。閱讀對于我們,很多時候也就好像這樣一個異域的入口:它通往未知的虛構和想象,也領受對過去或現實的重新發現。
閱讀一定要通向目的嗎?如果不尋求通向知識或學問,那么,讀書可為單純的歡愉?本期《夏日閱讀:世界的另一個入口》邀請了25位作者,希望一起來打開閱讀經驗的另一面:有時候,我們在意的或者需要的,也許只是閱讀行為本身,是它在生活某一時刻帶來的變化、愉悅和撫慰。閱讀通向偉大的思想,同樣重要的是,它也連接我們自己的世界——關于行走,想象,發現,情感和美。

《三聯生活》周刊20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