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世界需要正能量
本刊編輯部
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入汛以來,中國多地持續受到強降雨等惡劣天氣影響,部分地區發生洪澇災害。據民政部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7月26日,汛期各類災害共造成全國1.37億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983億元人民幣。目前,中央已下撥16.71億救災資金,用于地方救災各類補助以及恢復重建等。災情牽動著全國同胞的心。黨中央高度重視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習近平主席指出,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要更加自覺地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正確處理防災減災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不斷從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災害無情人有情。在這場自然災害中,全國上下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筑起一道閃爍人性光芒的暖人風景。
如果說洪水是“天災”的話,那么2016年7月12日,由菲律賓前政府單方面發起的“南海仲裁案”做出所謂的仲裁結果則是“人禍”。它不僅聲稱中國的“九段線”不合法,而且聲稱包括太平島在內的南沙群島全部海上地物都不是島嶼,這是對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全盤否定。這場仲裁案不僅直接反映了菲律賓的仲裁訴求,更牽扯著美國復雜的利益關聯,隱含著美國軍事安全方面的綜合性戰略考量。可以說,南海問題中美國作為域外國家扮演了非常負面的角色。為此,中國方面堅持“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的既定方針,否認仲裁的法律效力。中國拒絕南海仲裁旨在維護地區和平與國際秩序。
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間正道是滄桑。世界上已經有超過90個國家的230多個政黨支持中國南海立場。7月下旬在老撾舉行的東盟外長會議上,中國同東盟國家外長發表了關于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重要聯合聲明,再次強化了中國與東盟解決南海爭端的“雙軌思路”。美國國務卿克里也表明美方對南海仲裁結果不持立場,支持中菲恢復雙邊對話,應盡快翻過仲裁案這一頁,使南海局勢降溫。事實上,南海各方需要智慧才能平衡地區安寧。在這場美菲主演的鬧劇中,全世界更加看出中國促進地區和全球和平共同發展的決心。
再過一個月,G20峰會將在中國杭州舉行。這是自2008年開始舉辦G20峰會以來,中國首次舉辦這一重大國際會議。如今,20國集團已經形成以峰會為引領、協調人和財金渠道“雙軌機制”為支撐、部長級會議和工作組為輔助的架構,成為一個商討經濟合作的全球性重要平臺。
從2008年之后,中國國家主席參加了全部十次G20國集團峰會,都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表達了中國聲音,提出了中國方案。其關鍵詞始終是“共同應對”、“國際合作”、“互利共贏”、“創新發展”、“共享發展”。一方面,中國帶頭落實G20峰會公報的各項措施,另一方面也積極提出國際合作的具體建議達到近百條,成為世界經濟的中流砥柱。
2015年12月1日,中國接任G20主席國當天,習近平主席專門發表致辭,全面闡述中國辦會的思路和考慮,把“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作為峰會主題,其目的就是要結合世界經濟形勢,回應各國發展需求,既治標以求眼下穩增長,又治本以謀長遠添動力。
有關媒體稱,當前20國集團正處于重要的轉折點,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潛在產出增速放緩,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增大,全球貿易和投資在低位徘徊,高失業問題依然突出,不平等、不平衡現象困擾著各大國。針對這些突出問題和難題,就需要有創新的發展理念和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思路。
在這個需要正能量的世界,中國將在G20峰會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