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成琦
臺灣圍繞“火燒車”展開大詰問
文|任成琦

2016年7月20日,臺灣,海旅會秘書長劉克智(左)率領四人工作小組抵臺,協助處理大連旅游團“火燒車”善后事宜
海旅會秘書長劉克智說,事故發生后,大陸方面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處理機制,海協會通過聯系窗口向臺灣海基會了解情況。同時,海旅會向臺旅會了解、核實情況。大陸方面也要求臺灣有關方面全力處置此次事故,盡快查明原因,妥善做好善后事宜,杜絕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2016年7月19日,來自大陸遼寧的觀光團在臺灣2號高速公路驚傳“火燒車”意外,車上24名陸客全數罹難。這是近年來最嚴重的單一陸客團在臺灣發生的意外事件。
2016年7月20日下午,由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以下簡稱海旅會)等方面組成的工作組一行4人抵達臺北,協助大陸游客游覽車事故罹難者家屬處理善后事宜。海旅會秘書長劉克智在機場接受采訪時表示,將馬上與臺旅會等相關部門就妥善處理此次事故進行商談。
在島內,圍繞“火燒車”的不幸事故,民間社會展現出不少愛心,一些細節讓人感動。同時,各界持續追問事故的發生原因。有臺媒認為,火燒游覽車恐影響陸客來臺意愿。《旺報》也報道說,安全管控差,已經有大陸網友怒撤臺灣行,“為什么死的都是大陸同胞,日本人、美國人到臺灣旅游就不會出意外?”這個“大詰問”,也讓不少媒體開始反思,臺灣的旅游業出了哪些問題,應該如何保障游客安全?
最初事故調查部門發現,車頭的一組保險絲燒融,不排除是電器用品負載釀災。他們會同專業人員進一步查驗失事車輛的底盤、線路,確定起火點和起火原因。與此同時,偵辦檢察官傳訊了旅行社和運輸公司的負責人。來自桃園地檢署的法醫,20日下午解剖了玫瑰石通運游覽車駕駛蘇明成遺體。證實生前吸入高溫的濃煙先被嗆暈休克,隨后被烈火焚身死亡。
有媒體刊發報道說,游覽車安全門設暗鎖,“火燒車”26死可能為“人禍”。隨后有暗鎖的安全門成為關注的焦點。有專家指出,一般從車輛起火到逃生只有1分鐘的時間,在這電光石火的60秒,加上極度的恐慌之下,就算安全門沒被鎖住,能否打開也是未知之數。何況如果有暗鎖,關鍵時候根本打不開。
臺灣交通部門負責人賀陳旦20日下午表示,心情非常沉痛,甚至說重話認為,臺灣的觀光因此“蒙羞”,在血和淚的教訓下,一定要痛下改革決心。他說,全臺1.7萬輛游覽車將抽查并做安全上的檢驗,要求業者全力配合。
根據29日公布的最新案情,蘇明成血液檢出酒精215mg/100ml,換算吐氣酒精濃度達1.075mg/L。尿液檢出酒精207mg/100ml,胃內容物檢出酒精3708mg/100ml。有臺媒表示,若以易拉罐臺灣啤酒為例,一罐的容量為330毫升,蘇明成得喝16罐以上,才會達到檢方驗出的數據。
臺北市區監理所所長袁國治表示,如此高的酒精濃度,“全車都該聞到了!”為何還是出現酒駕?臺灣“公路總局”表示,司機出發前必須通過酒測方能上路,不過該趟旅程的酒測紀錄,已隨車燒毀。
除了酒駕和汽油引發的自焚陰謀論,島內的酒測檢查似乎也是有漏洞可鉆。
海旅會秘書長劉克智說,事故發生后,大陸方面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處理機制,海協會通過聯系窗口向臺灣海基會了解情況。同時,海旅會向臺旅會了解、核實情況。大陸方面也要求臺灣有關方面全力處置此次事故,盡快查明原因,妥善做好善后事宜,杜絕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臺灣《旺報》觀察認為,兩岸當前溝通機制中斷的情況下,這是大陸本著人道為上原則對緊急事件采取個案處理。同樣展現人道光輝的還有島內的民眾。
根據網絡上透露出來的最早信息,事發當時,一位路過的砂石車司機立馬上前施救。砂石車司機邊用滅火器砸車窗,邊聲嘶力竭地對內喊著:“砸玻璃、打開安全門!”聞訊趕來的年輕警察林光華也不斷跳起腳,用滅火器砸著車窗。在接受采訪時他一度哽咽,為未能救出一人而自責。
事故發生后,島內的慈濟基金會在桃園緊急成立關懷中心,可隨時提供必要協助,包括助念和后續家屬陪伴。有民眾聽到消息后相當難過,自掏腰包請紙扎業者做了一臺紙扎飛機,并貼上航班訊息,希望將來一同火化,讓罹難者靈魂可以返回家鄉安息。
不過仍然有人認為,“這是打破兩岸溝通的良機”。藍營前民意代表邱毅就在網上發文說,蔡英文當局竟有官員認為,此不幸事件打破兩岸官方聯系中斷的僵局,逼迫大陸不得不派出官員來進行協商,恰足以規避掉蔡英文必須回應“九二共識”的難題。這種消費死者,只圖政治操作盤算的政客,令人不齒痛恨。
面對如此重大不幸,島內也有雜音。網絡上,尤其是PTT網站,呈現不少幸災樂禍的文字,有個別人在網上借機諷刺、戲謔。島內插畫家馬克20日在其臉書貼了一張畫,并刊發了一組文字:“對于26條生命枉死,我很遺憾。對于那些說風涼話的同胞,我更遺憾。”
連勝文說,為何臺灣觀光問題層出不窮,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一再發生?完全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嗎?當權者信誓旦旦要全力發展臺灣觀光,解決問題之類的言語,全部都是空話?邱毅也認為,旅游相關行業確實對陸客采取歧視性待遇,尤其是旅游車和司機、導游的品質都大有問題。從陸客身上賺的錢最多,卻提供次等的服務品質,也是造成不斷出現陸客慘劇的原因。
臺灣《聯合晚報》認為,正當旅游產業擔心陸客團人數下滑、“觀光局”努力澄清沒有推歧視陸客廣告之際,卻發生“火燒車”重大事故。這把火再度燒出游覽車安全和陸客低價團問題,當局和相關業者都不應再漠視。
事故發生后,臺灣“中央社”列出2008年7月臺灣開放大陸居民來臺旅游后發生的相關事故,令人觸目驚心。8年共發生11起有死傷的旅游事故,其中9起為游覽車事故、1起火車事故、1起墜機事故,連同此次“火燒車”事故,造成包含旅行社相關人員在內共83死100多人傷。
2010年的創意旅行社游覽車事故中,滿載陸客的游覽車從路上摔進懸崖下的太平洋中。事故在當時臺灣媒體的報道下,大多以天災去解釋創意旅行社的游覽車事故,更多將目光集中在如何做好水土保持,或是增強防災意識,較少提及旅游業者該負起的責任。如今,島內開始討論火燒車是否有“人禍”的問題。
比如,有業界表示,“火燒車”意外,陸客低價團是誘因。臺灣“旅行公會全聯會”前秘書長許高慶在臉書發文指出,團費高低和旅游安全沒有絕對關系。關鍵還是旅游安全保障到位不到位。《聯合晚報》認為,臺灣的觀光要打開能見度,安全是絕無妥協的第一要求,當局有必要大力改革,旅游安全、品質有保障,觀光才能走得長遠。
“火燒車”延燒出了另一個問題,生生讓災難和救援主題開始跑偏。
事故前,一組“重新感動,一個沒有中國客的臺灣”照片海報就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一組13張海報,搭配著來自寶島的明媚風光,上面鮮明印著歧視大陸觀光客的句子。或許始作俑者都沒有想到,會在對岸實打實引發軒然大波。有大陸微信公眾號引過來,立馬就突破10萬+。傷心之余,大家不由自主地討論,看到這個廣告,你還會去臺灣旅游嗎?
如果說“火燒車”事故引發的是旅行者人身安全的恐懼,歧視陸客海報觸發的是民粹排異風潮下的心靈不適甚至反感。前者易去,后者難除。
雖然海報在短時間內被臺灣觀光部門給澄清了,但民粹的陰影一直未去。
有人在PTT上竟然寫道:“沒人逃出,全車滅。還好都是支那客。裝慈悲的也太好笑。”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21日表示,有些人因為政治上的偏見,就讓政治扭曲人性,展現出臺灣社會陰暗的一面,莫此為甚。如果這些悲慘的苦難是發生在自己、家人或朋友身上,“你又會如何反應?”
記者在臺灣的友人就此直接評論說,洪素珠被抓出來公審,但她是個人嗎?她后面的“臺灣民政府”是少數人嗎?說中國難民滾出臺灣,到這次說火烤支那豬,不都是一脈相成,沛然眾成嗎?
這種在海峽兩岸引發的情感撕裂,跟之前島內的本省外省議題引發的撕裂何其相似。販賣敵視與仇恨的火焰很簡單,火一旦燒起來,破壞力和吞噬效果就不是縱火者所能控制得了的。盯著“火燒車”說出的薄情話,炫耀臺灣的美景配上刺激的標題,絕非聰明之舉。8年來臺灣各界辛辛苦苦累積起來的美好形象,可能三下五除二就會敗壞干凈。
有媒體表示,希望臺灣務必要給游臺陸客安全保障,別讓陸客“以命游臺”。赴臺游悲劇頻發,大陸游客成為最大的苦主。在兩岸關系陰晴不定的當口,臺灣各界非常擔心大陸游客“不來了”。拋開別的因素不說,如果安全沒有保障,大陸游客真的有可能不來了!這種安全,既是人身安全,也指心靈安全。
任成琦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