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昌統 黃力明



摘要:高職高專教育具有較高的職業定向性,主要目的是為公司培養“藍領型”人才。當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各高職院校研究的熱點。本文介紹了《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特點,探討了“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課程中的應用。通過近幾屆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得出該模式的優越性。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技術;高職高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 6970.2016.05.018
本文著錄格式:宋昌統,黃力明.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改革研究.軟件,2016,37(5):73-76
0.引言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是鎮江高等??茖W校(以下簡稱我校)計算機網絡與安全管理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該課程涉及的原理和概念比較多,課程內容跨度比較大,綜合了好幾門課程知識,學生在學習理論時常感覺抽象難懂,對概念理解不透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何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得尤為重要。而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課程來說,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基礎理論知識,更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顯然,對于這樣的教學目標,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是不合適的,容易造成學生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基于高職高專學生理論基礎薄弱以及學習能力較弱的狀況,如何安排和組織好《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如何讓學生真真實實的掌握操作技能,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1.教學現狀分析
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課程要掌握的內容比較多,涉及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及網絡安全相關知識。學生在學習時要緊跟教師的節奏才能跟上教學進度。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課記筆記,課后習題鞏固。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少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并不喜歡教師作為學習的主導者、管理者這種角色。因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也不大,教學效果也不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對于現在的高職高專學生來說已不適合,現在的高職高專學生都普遍有自己的個性,對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未必喜歡。根據《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的高等職業院校必須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進學生技能的培養等指導精神,結合學校課程教學改革意見,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師教授《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時可以邊講課、邊演示,學生學習采用邊學邊做的方式,遇到不懂的問題同學之間互相討論、教師在旁輔導,在這種模式下,老師的角色變成一個引導者或答疑解惑者,學生成為了學習的真正主人。角色的轉換帶來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加,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新理論,也能更好的理解和實踐教學內容。
2.“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條件
為了使“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順利實施,必須具備一定的軟硬件資源,具體如下:
1、教學環境改進
傳統的多媒體教室或者實驗室已不能滿足“教學做一體化”的要求,需要加以改造,力求教學環境可以學練結合。如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實訓室配置投影儀、電子白板、實驗設備等教學硬件資源,也可以配置一些如Vmware、Cisco Pcaker Tracer教學虛擬軟件,此外還要提供用于討論和交流的小型圓桌,以期達到教、學、做一體化。
2、師資力量改進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后,理應打造一支“雙師型”的教學團隊。所謂“雙師型“是指教師除了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過硬外,教師還要具備熟練的專業操作能力,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教師要能“上的課堂、下的工廠”。培養“雙師型”教學團隊也是落實高職高專院?!肮W結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措施,是職業教育源自生產一線、源自工作過程的根本前提。因此,教師的任務相較以前不是輕松,而是更重了,如組織教學第一線教師編寫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讓青年教師下工廠實踐等,共同推進“教學做一體化”課程的教學。
3、教學方法改進
以往我們在講授《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時多采用先講理論、后做實驗的方法,兩者在時間上往往是脫節的,學生不能夠很好的學以致用。而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后,課程教學主要以“任務驅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程的全部教學活動在實訓場所進行,通過“任務驅動”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所有內容以組建和管理基于Windows系統的小型網絡為主要工作情境,按照網絡工程的實際流程展開,將計算機網絡知識綜合在各項技能中,力求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真正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基本的職業能力。
4、考核方式改進
合適的考核方式有利于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選擇考核方式時,堅持以職業崗位能力為考查重點,知識、技能、能力考核并重的考核制度。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我們采用“理論+實踐”的考核方式,理論考試就是學期末的考試,分值占總成績的40%,實踐成績取決于平時的每個任務考核,分值占總成績的60%。通過淡化理論考試,強化實踐技能考核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3.“教學做”一體化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的實施過程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涉及許多專業術語和操作設備。如TCP/IP協議、MAC地址、ICMP及ARP協議、路由器、交換機等,掌握和理解它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完成。將課程內容分為10個工作單元和一個拓展單元。具體教學單元設計見表一:
通過教學單元設計,一方面可以使課程的實訓內容更好地緊貼市場,順應形勢要求,提高實訓教學的質量;最重要的是通過任務驅動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原理、方法于任務實訓的分析與實施之中,促使學生在任務活動中學會交流、學會溝通,在團隊中互相協作,從而提高學生技術應用能力與職業實踐能力。由于實踐項目與專業技能證書考試是對接的,因此平時課程每一次的項目實訓,都能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和自覺,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我們以教學單元4為例來說明應用“任務驅動”模式設計的教學案例。
教學任務:教師在講解辦公局域網的組建時,給學生這樣一個任務:使用交換機組建小型辦公網絡,圖l所示,網絡節點數在6~24左右,采用100Base-TX組網技術,IP地址設為192.168.1.1~192.168.1.6;子網掩碼均為255.255.255.0;默認網關和DNS服務器為空,要求各計算機之間能ping通,能夠相互訪問。
教學準備:準備安裝Windows系統的計算機6臺;2960交互機一臺;一定長度的雙絞線;RJ-45水晶頭若干;RJ-45壓線鉗;簡易線纜測試儀等設備。
教學實施:我們把一個教學班按4~6人分為一組,每組分在一個圓桌,利用6個課時來開展“局域網的組建”這個任務的教學,任務方案設計如表二所示。
教學評價:“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活動方案除了應包括知識講解外,還應該有總結討論、任務考核。學生在每做完一個任務,教師通過學生完成情況進行打分,還可以讓學生互評完成情況。教師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設計,不僅鍛煉了學生團結互助的能力,還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4.“教學做”一體化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的實施效果
以我校計算機網絡專業2012、2013、2014屆學生學習為例,其中2012屆是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改革之前的學生,2013、2014屆是逐步實施了“教學做一體化”改革后的學生。卷面和實踐所占分數分別是:數據通信基礎部分占20分,網絡技術基礎部分占20分;實踐部分如交互機、路由器、網關、網橋、網卡等操作占30分,局域網、無線網、防火墻等的操作部分占30分。下圖2是我校近三屆學生的考試成績分布圖。從三屆學生考試統計結果分析看,13、14級學生成績相較12級學生明顯提高,12、13屆學生中還有30-40分的低分學生,而到了14屆就沒有這樣低分數的學生了,高分數段學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5.結束語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采用“任務驅動”模式,強調學生自主、協同完成教學的過程。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都有很大好處,教師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也有利于加強企業聯系,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通過這兩年在我校的實際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教師和廣大學生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