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華,朱平,鄧燕飛,陸全平,付龍龍(1.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7;2.江蘇省河蟹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7;.射陽縣朱平水產苗種有限公司,江蘇 射陽 22400)
不同親本培育方法對大規格抱卵蟹越冬成活率的影響
李躍華1,2,朱平3,鄧燕飛1,2,陸全平1,2,付龍龍1,2
(1.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江蘇南京210017;2.江蘇省河蟹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江蘇南京210017;3.射陽縣朱平水產苗種有限公司,江蘇射陽224300)
摘要:本研究在親蟹選擇前,通過投喂含有不同比例植物性飼料進行強化培育,研究其對大規格抱卵蟹越冬成活率的影響,結果顯示在相同的管理條件下,挑選親本前增加飼料中的植物性飼料能有效提高大規格親蟹的越冬成活率。
關鍵詞:大規格;抱卵蟹;越冬成活率
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根據長江流域河蟹一般兩年一熟的特性,自21世紀初開展河蟹新品種選育工作,經過五代選育,成功選育出單年繁殖的河蟹新品種“長江1號”[1]、雙年繁殖的河蟹新品種“長江2號”[2],確保了每年有河蟹新品種供應生產。經過累代選育,“長江1號”、“長江2號”河蟹新品種個體相對較大,為保持新品種在傳代繁育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生產性能這一種質特性,通過有效育種手段,挑選大規格親本(雌蟹150 g以上,雄蟹200 g以上)進行繁育。實際生產中由于大規格親本配對難且大規格抱卵蟹在越冬期間的病死率較高,因此涉足大規格親本育苗的育苗場并不多。為此,筆者自2012年以來開展了提高大規格河蟹抱卵蟹越冬成活率的技術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在親本配對前1個月調整投喂不同飼料進行營養控制,研究其對大規格河蟹抱卵蟹越冬成活率的影響,現將2015年“長江2號”河蟹大規格抱卵蟹越冬成活情況介紹如下。
1.1配對前強化培育
參照“長江2號”選育技術手段,從4個“長江2號”河蟹核心種群養殖點挑選大規格親本,其中1號養殖點作為試驗點,其余3個點作為對照。對比試驗從2015年10月10日開始,至2016年3月20日結束。親本選擇前1個月,1號點從10月10日開始由常規的飼料使用方法(玉米、配合飼料、冰凍小雜魚各占1/3)改為按表1所示飼料進行投喂,每日投喂量根據河蟹吃食情況及時調整。
1.2親本選擇、配對、越冬
11月13日開始,參照“長江2號”選育技術手段,從4個核心種群養殖點挑選大規格親本(雌蟹150 g以上,雄蟹200 g以上),直至11月25日結束。不同親本挑選點的親本分池放養且雌雄分開,進行強化培育,海水鹽度為20左右。同等條件下強化培育7 d后,按親本♀∶♂=2∶1、250 kg/667 m2左右分別放入交配池進行交配,交配期水溫為8~12℃之間。至12月20日,排干池水,取出雄蟹及死蟹后,及時加入經消毒處理的海水,進入自然溫度越冬階段,抱卵蟹的越冬管理按照常規方法。2016年3月20日開始,排干池水,統計抱卵蟹存活數量,捕出的抱卵蟹放入薄膜大棚進行提溫促產。

表1 4個親本挑選點的飼料投喂種類
2.1交配病死率
2015年12月20日親本交配結束,4個不同來源的“長江2號”河蟹親本群雌蟹死亡數分別為242只、61只、149只,52只,交配病死率分別為3.87%、4.07%、14.90%、5.20%。見表2。
2.2越冬成活率

表2 挑選的雌蟹數及各階段的死亡情況
到2016年3月20日,越冬結束,4個不同來源的“長江2號”河蟹親本群抱卵蟹越冬存活數分別5 487只、978只、467只、845只,越冬成活率分別為91.33%、67.96%、54.87%、89.14%。從親本入池到越冬結束,4個不同來源親本的總成活率分別為87.79%、65.20%、46.70%、84.50%。3討論
3.1不同飼料種類其脂類可能對不同來源親本越冬成活的影響
脂類不僅為蝦蟹類的性腺和胚胎發育提供能量,并且是蝦蟹類性腺和胚胎發育所必需營養成分(如必需脂肪酸(EFA)、磷脂(PL)和某些激素的前體等),尤其高度不飽和脂肪酸(HUFA)對蝦蟹類親體的性腺發育、卵的受精與孵化等起著極其重要的生理作用[3]。已有研究發現越冬前雌、雄河蟹粗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是越冬(越冬時、越冬后)死亡雌、雄河蟹的2倍和4.8倍,而越冬后正常存活的雌、雄蟹粗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分別為越冬前的73.68%~90.38%、68.75%,所以,越冬前提高親本體內粗脂肪含量是河蟹順利越冬、交配、產卵的重要原因[4-5]。本研究中4個挑選點親本在選擇前經過不同飼料強化后,無論在交配病死率還是越冬成活率以及總成活率(1號點>4號點>2號點>3號點),都與其飼料組成中植物性飼料的比例呈一定的相關關系(各挑選點親本投喂飼料中植物性飼料含量1號點>4號點>2號點>3號點)。不同挑選點親本所投喂的飼料可能脂類物質含量不同,導致親本攝食后體內脂類物質的積累存在一定差異,從而造成了各挑選點雌蟹成活率的差異,盡管有報道適宜的配合飼料替代雜魚全程養殖河蟹成蟹對其生長發育無顯著負面影響,但是對其體成分組成及脂肪酸組成有一定影響[6]。因此要進一步研究不同飼料組成其脂類物質的含量及對親本體內脂類積累的影響。
3.2不同飼料種類其維生素對親本越冬成活的影響
維生素是維持蟹類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營養素,蟹類維生素含量受種類、發育階段、生理狀態、飼料組成和品質、環境因素以及營養素間的相互關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7]。在河蟹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VE)和β-胡蘿卜素能有效提高河蟹親體肝胰腺、卵巢和肌肉中維生素E和β-胡蘿卜素的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過氧化氫酶(CAT),并且能提高河蟹肝胰腺和卵巢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降低飽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從而提高其繁殖性能和抗氧化能力[8-9]。維生素C(VC)作為免疫刺激劑能有效地增強河蟹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和雌蟹生殖性能[10-11],有研究表明正常存活雌、雄蟹其肝胰臟、肌肉和生殖腺的Vc含量均高于死亡個體的VC含量,認為含量的降低是越冬時或越冬后河蟹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植物性飼料玉米、小麥富含各種維生素,各挑選點雌蟹的越冬成活率可能與前期強化培育的飼料中植物性飼料所含維生素不同存在一定相關,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不同飼料組成其維生素的含量及其對親本體內維生素積累的影響。
研究所挑選的“長江2號”河蟹核心種群大規格親本除來源不同和選擇前培育飼料種類不同外,在交配前挑選、運輸、消毒、強化培育等各個環節相同,進入育苗場后所有處理均相同,結果顯示挑選親本增加飼料中的植物性飼料能有效提高大規格親蟹的越冬成活。盡管在越冬過程中病害、營養管理、水質管理等[13-18]因素對親本越冬成活存在一定的影響,但本研究通過選擇前用不同飼料進行強化親本所嘗試的努力不失為一條探索提高大規格抱卵蟹越冬成活率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鄧燕飛,夏愛軍,潘建林,等.中華絨螯蟹“長江1號”的選育[J].水產養殖,2013,34(4):43-47.
[2]于喆.中華絨螯蟹“長江2號”[J].中國水產,2014(8):63-64.
[3]艾春香,李少菁,王桂忠,等.蝦蟹類親體生殖營養需求研究的進展[J].臺灣海峽,2003,22(2):254-261.
[4]楊海明,成文奇.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肌肉中粗脂肪含量與死亡,產卵的關系 [J].激光生物學報,2000,9 (2):114-118.
[5]王飛生,楊海明.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肌肉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與越冬死亡,產卵關系[J].激光生物學報,2002,11(3):182-187.
[6]闕有清,楊志剛,紀連元,等.配合飼料替代雜魚對中華絨螯蟹生長發育,體成分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J].水產學報,2012,36(10):1612-1623.
[7]艾春香,陳立僑,溫小波.蝦蟹類維生素營養的研究進展[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0(B09):51-58.
[8]周永奎.維生素E、β-胡蘿卜素和微量元素鉻對中華絨螯蟹親體營養生理的影響[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9]艾春香.維生素 C,E對中華絨螯蟹生殖性能的影響[J].水產學報,2003,27(1):62-68.
[10]艾春香,陳立僑,劉曉玲,等.維生素C對中華絨螯蟹非特異性免疫的影響[J].水產學報,2008,32(2):249-256.
[11]艾春香,陳立僑,溫小波,等.維生素E,C和HUFA交互作用對中華絨螯蟹生殖性能的影響 [J].水產學報,2002,26 (6):533-541.
[12]楊海明,盧以群.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體內維生素C含量與死亡和產卵的關系 [J].激光生物學,1995,4 (1):609-612.
[13]李林思,王正輝,倪燕兵.抱卵蟹擬阿腦蟲病治療初報[J].科學養魚,1998,14(12):28-29.
[14]徐國成.抱卵蟹及河蟹幼體鏈壺菌病治療探索 [J].淮海工學院學報,2001(z1):18-19.
[15]楊堂保.淺析抱卵蟹飼養技術[J].南昌水產,1989(1):24.
[16]魏旭.親蟹到抱卵蟹培育成敗分析 [J].科學養魚,1996,12(11):34.
[17]徐如衛,江錦坡.河蟹親蟹促產及抱卵蟹培育技術要點[J].水產科技情報,1996,23(2):66-67.
[18]徐志宏.親蟹與抱卵蟹培育的關鍵技術 [J].安徽農業,2000(7):32.
資助項目: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2012BAD26B04-03);蘇北科技發展計劃(BN2014050);江蘇省水產三新工程重大項目(DY2012-2)
中圖分類號:S963.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2091(2016)07-0015-04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7.004
收稿日期:(2016-05-11)
作者簡介:李躍華(1958-),男,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生動物遺傳育種研究.E-mail:liyuehua1816@sina.com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for large size berried crab to wintering survival rate
Li Yuehua1,2,Zhu Ping3,Deng Yanfei1,2,Lu Quanping1,2,Fu Longlong1,2
(1.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17,China;2.Crab Culti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17,China;3.Sheyang Zhuping Fisheries Fry Co.,Sheyang 224300,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by feeding feeds with different vegetable feed ratio to effect of wintering survival rate for large size berried crab.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ing vegetable feed ratio before berried crab being selected can enhance wintering survival rate of large size berried crab under the same management condition.
Key words:large size;berried crab of Eriocheir sinensis;wintering survival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