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愚
相愛是不難的,難的是相依相伴,相守終生。猶記得《笑傲江湖》里,蒼茫大雪紛飛,林平之執劍在少室山的雪人身后刻下“海枯石爛,此情不渝”八個大字,那時的情濃意長,你焉能說他沒有一點真心?卻也還是敵不住日后的風霜刀劍嚴相逼啊。
愛情也有生命,也會經歷生老病死,種種的一切。愛意的萌生或許只是剎那間的電光石火,但維護愛情的生命卻需付諸百倍的時間與耐性。隨著交往的加深,早期的“投射—認同”游戲已經無法再繼續下去,戀人被壓抑的真實自我在呼喚得到釋放,他們無法再去扮演一個理想的戀人,而更想去做一個真實的戀人。
這也是親密關系的真諦。
人們的內心常常由三層組成:最外面一層是保護層,接下來是傷痛,而最深處是真我。當戀人鼓起勇氣一層層地剝落掉充滿防御機制的外殼時,也是在將自己的傷痛展示給對方看,這是痛苦的,必定會像剝洋蔥皮一樣,一邊剝落一邊掉淚。
如果對方的反應是積極的、接納的,那么戀人即便落淚痛苦,也會因為感受到情感上的陪伴與支持,而堅定地一層層剝落掉那些保護殼,直到露出完整的內核。倘若雙方都能如此坦然地接納對方,那么愛情就會發展到穩定交往階段,琴瑟和鳴,風雨同舟。
但很多時候,受限于自己的狹隘、缺陷,以及種種未處理完的情結,人們渴望親密,又害怕親密,寧愿相信坦露真實的自我只會招致他人的批判、拒絕和拋棄,也很難相信有人肯接納自己內在的真實。于是,在關系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退縮、害怕、扮演角色,在操縱與受控之間游走,生出嫉妒與厭惡、逃離與背叛之心,將關系場演變成游樂場,上演出種種的鬧劇與幻想。
歸根結底,相愛容易,而相守不易,也是因為我們錯誤地理解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