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梅
護理干預在醫院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陳立梅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醫院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吉林省人民醫院收治的134例醫院內呼吸道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7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感染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對院內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針對性、科學的綜合護理,對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預后、縮短住院時間具有重要意義。
護理干預;院內呼吸道感染;控制感染
近年來,受各種不良因素影響,醫院內感染的發生率呈不斷增高趨勢。據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統計,全世界約有140萬醫院感染患者[1],院內感染率為3%~17%;美國每年約有200萬起醫院感染事件發生,其中有8萬人病死[2];據我國衛生管理部門初步監測統計,中國的醫院感染率達 5.1%~8.4%[3]。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醫院內感染,其不僅可加重患者原有病情,延長住院時間,嚴重者還可導致病死,引起醫療糾紛。加強對醫院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護理,對提高治愈率、減少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就護理干預在醫院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34例醫院內呼吸道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7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8例,女29例,年齡31~77歲,平均(59.6±1.7)歲,其中咽扁桃體炎 8例,急性喉炎7例,氣管、支氣管炎21例,肺炎3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5例,女32例,年齡33~75歲,平均(60.2±1.3)歲,其中咽扁桃體炎 7例,急性喉炎11例,氣管、支氣管炎20例,肺炎2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感染部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病房管理(定時通風換氣、空氣消毒、紫外線消毒、適宜溫濕度)、一般護理(變換體位或引流,減少分泌物潴留、保持呼吸道通暢)、飲食與口腔護理(根據患者感染情況和身體狀況給予高蛋白、多維生素的高營養飲食;囑患者飯后漱口,以減少食物殘渣或口腔分泌物產生)、藥物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心理干預 患者的心態對疾病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颊弑旧硪蚣膊≌勰ヒ壮霈F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在住院期間又發生呼吸道感染,可使其在心理上更為厭煩、埋怨,甚至將其發生歸責到護理疏忽上。護理人員應理解患者的感受,向其詳細講解本病發生的原因,與護理之間的關系,以緩解其不良情緒;告知患者控制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和護理過程,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幫助其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1.2.2 消毒隔離干預 臨床報道顯示,無菌操作不嚴格、消毒隔離觀念不強導致的交叉感染和條件致病菌感染均是引起醫院內感染發生的主要原因[4]。因此,在對患者護理過程中,不僅要對體溫表、監護儀、聽診器等進行消毒,還要對患者的吸氧裝置進行消毒和定期更換,防止因吸氧引起的不必要感染;另外,應告知患者消毒隔離的重要性,尤其是洗手,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 7步洗手法,并囑其勤洗手,切斷醫院感染傳播途徑。
1.2.3 呼吸道干預 有學者認為,有效的呼吸運動可顯著控制呼吸道感染和肺不張發生[5]。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感染部位進行合理的呼吸運動指導。對于氣管、支氣管和肺部感染患者,應囑其規律更換姿勢,減少分泌物聚集而影響呼吸;并進行有效的呼吸訓練,指導患者呼吸時全身放松,用鼻進行深吸氣,雙手分別輕捂胸腹部,盡量收緊腹部,憋氣2~3 s后,將口唇收攏作口哨樣,用嘴緩慢呼出;囑患者注意呼吸深度和變化,反復練習,以增強呼吸功能,促進感染恢復。
1.2.4 健康教育 定期向患者及家屬宣傳醫院內呼吸道感染預防及控制,在病房外走廊粘貼院內感染相關防治知識宣傳畫,以提高患者的知曉力及預防力,減少院內感染發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感染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
1.4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實驗室各項檢查結果均恢復正常,原發疾病康復;好轉:臨床癥狀減輕,實驗室檢查結果部分恢復正常,原發疾病康復或好轉;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實驗室檢查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原發疾病加重或因器官衰竭而病死。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例(%)]
2.2 感染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感染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患者感染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s)
組別 例數 感染癥狀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 67 15.8±3.4 20.7±2.9觀察組 67 8.6±2.2 14.6±3.1 t值 6.602 6.781 P值 ?。?.05 ?。?.05
醫院內感染與患者院內并發癥發生密切相關[6]。醫院是微生物聚集場所,病原菌較多,終末消毒不嚴格,患者長期受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抗生素、免疫抑制劑使用的影響,均可使其免疫功能受損,機體抵抗力減弱,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可使院內致病菌入侵機體,進而增加呼吸道院內感染的發生率。
綜合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7],是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結合本科室相關護理內容對其進行護理,可促進疾病康復、減少并發癥發生,使患者達到全身心健康的預定目標。在本研究中,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可增加其對感染的認知度,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本?。粚嵤┫靖綦x干預,可阻斷交叉感染和條件致病菌侵襲,避免加重病情;實施呼吸道干預,指導患者掌握有效的呼吸方式,可改善其呼吸功能,促進疾病康復;實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對院內感染知識的知曉力和預防力,從而達到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疾病。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與羅明聰[8]報道相似。提示對院內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針對性、科學的綜合護理干預,對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預后、縮短住院時間具有重要意義。
[1] 陳彥,方慶鳳,吳厚芳,等.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方法[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21(1):108-109.
[2] 葉玉巧.老年患者醫院內肺感染者臨床調查及護理干預[J].中外健康文摘,2012,22(6):437-437.
[3] 桂榮.護理干預對重癥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23(1):283-284.
[4] 溫建軍,曹文靜,廖常菊.我院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126-127.
[5] 于秋菊.淺析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護理措施[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6(30):144-145.
[6] 鄧惠霞.醫院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分析及護理對策[J].醫藥前沿,2012,23(4):201-202.
[7] 趙越超.探討長期臥床老年患者預防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4,24(5):8-9.
[8] 羅明聰.針對性護理干預對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醫院感染的控制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4):179-180.
R473.56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8.056
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長春 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