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月 范英梅
早期康復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影響
潘 月 范英梅
目的 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吉林省農安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行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康復護理能提升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預后。
腰椎間盤突出癥;早期康復護理;臨床效果;護理滿意度
隨著社會壓力不斷加大、老齡化日趨嚴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可嚴重影響人類身心健康和生命質量,已引起高度關注[1]。目前,臨床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仍未進行系統性研究,不論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功能康復情況,導致其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選擇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對提升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至關重要。本研究就早期康復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影響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22~55歲,平均(29±6)歲,病程4個月至8年,平均(2.9± 1.7)年;對照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3~55歲,平均(29±5)歲,病程5個月至7年,平均(2.8±1.9)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健康知識宣教,術后囑患者臥床休息,遵醫囑指導患者定時定量服用藥物,密切注意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等。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行早期康復護理,以康復操展開系統康復鍛煉,具體如下。
1.2.1 第1階段 術后4 h至術后3 d,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適量鍛煉,如被動抬腿等,以促進血液循環,避免患者術后發生神經根粘連及下肢靜脈血栓等。同時,還應指導患者家屬掌握被動抬腿鍛煉方法,確保患者膝關節處于正確體位后,對患肢進行被動抬腿鍛煉,抬腿高度為 30°~60°,在這個角度停留10~20 s,實施雙下肢交替運動;術后,患者疼痛減輕后,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實施適量主動抬腿活動,引導患者行適量小幅度抬腿,并逐步過渡至大幅度抬腿等,確保整個過程循序漸進完成。
1.2.2 第2階段 術后4~14 d,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適量增加康復訓練內容,如貼墻運動,引導患者佩戴腰圍,以背部貼緊墻壁,同時保持頭部、臀部、雙肩均貼緊墻壁,1次保持5 min,每天進行6次;展開伸屈髖膝運動,患者取仰臥位,自動屈伸髖膝關節,用手將單側膝關節環住并將其向胸部緩慢靠近,接近后停留5 s,再以雙手抱膝緩慢接近胸部,每天進行15次。此外,還可進行適量腰背肌功能鍛煉等。
1.2.3 第3階段 術后2周,指導患者進行適量床下鍛煉,如伸腰運動,指導患者佩戴腰圍,并以雙手護腰,同時將雙腳分開,確保雙腳與肩部同寬,緩慢向后伸展腰部,并每次停留20 s,此后逐漸放松,緩慢回收。患者出院后,仍需進行上述康復訓練,時間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80~89分;一般:70~79分;不滿意:<70分??倽M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4 療效判定標準[3]優:術后 4周,患者活動自如,能正常工作和生活,腰腿均無疼痛感;良:術后 4周,患者運動功能不受限制,能從事勞動強度較低工作,腰腿偶有疼痛感;可:術后 4周,患者疼痛感明顯減輕,但運動功能受限;差:術后4周,患者疼痛未減輕。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優24例,良21例,可12例,差3例,總有效率為95.0%(57/60);對照組患者中,優14例,良24例,可10例,差12例,總有效率為80.0%(48/60);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屬于退行性病變,在各個年齡群均有較高發病率,可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4]。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患者腰椎纖維環遭受破壞,造成髓核突出,而突出髓核可壓迫神經根,致使患者發生放射性腰腿痛。此類疾病病程較長且易反復發作,可對患者生命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于此類疾病患者應積極治療,同時還應做好臨床護理工作。
目前,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常用方法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但臨床實踐發現,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手術治療,治療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滿意[5]。而且,部分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甚至會出現更大創傷,致使患者出現焦慮、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其治療積極性和依從性。所以保守治療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與此同時,相關研究顯示,早期康復訓練能刺激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神經元突觸,改善其神經功能恢復過程,促使患者早日康復[6]。早期康復護理主要是以康復操為中心,展開全面、系統的康復鍛煉。其中腰背肌功能鍛煉,能提升患者腰背肌肌力,確保脊柱靈活性和穩定性。而且,早期康復操還能對患者不良姿勢進行糾正,改善其腰背肌柔韌性,增加脊柱關節穩定性,保護脊柱內外平衡。在恢復期指導患者進行適量保健操鍛煉,還有助于穩定腰椎,鞏固臨床治療效果,預防病情加重或復發。此外,系統的早期康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掌握正確站姿、坐位、攜帶重物姿勢等,維持腰椎正常生理屈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升高。提示早期康復護理能提升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預后。
[1] 張美娟,莫朝媚,盧宗君,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恢復的效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3,42(35):4247-4251.
[2] 賈玉華.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32(24):177-178.
[3] 鄒樹紅,王升英,張彥妹.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2011,39(4):47-49.
[4] 孫小翠,吳玉玲,李雪英,等.疼痛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S1):182-183.
[5] 尹德龍,程鵬,范震波,等.期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影響——多中心大樣本量隨訪[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13):1153-1157.
[6] 李麗.康復操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恢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2):113-114.
R473.6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8.061
吉林省農安縣人民醫院,吉林長春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