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
神經內分泌與心肌酶學指標聯合檢測對于診斷手足口病患兒的影響
李曉峰
目的 探討神經內分泌與心肌酶學指標聯合檢測對于診斷手足口病(HFMD)患兒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吉林省人民醫院收治的220例HFMD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普通型患兒115例,重型患兒62例,危重型患兒43例,同時選取208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比較不同嚴重程度患兒以及對照組受試對象的皮質醇(COR)、白細胞介素13(IL-13)、干擾素-γ(IFN-γ)、β內啡肽(β-EP)水平,以及心肌酶學指標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變化情況。結果 3組HFMD患兒的COR、β-EP、IL-13及IFN-γ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隨著患兒病情加重,4項指標也不斷升高,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3組HFMD患兒的CK、CK-MB水平及心肌損傷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隨著患兒病情加重,其3項指標也不斷升高,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0.05)。結論 HFMD患兒外周血清心肌酶學以及神經內分泌學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聯合檢測有助于早期診斷,使患兒及早得到治療。
神經內分泌學指標;心肌酶學;手足口病
近年來,在我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致病菌主要為病毒71型(EV71)。該病毒具有一定嗜神經作用,但較少患兒會合并神經系統損傷。部分患兒病情變化較快,短期內會繼發肺水腫,甚至病死,所以,早期對部分敏感指標進行檢測,及時發現危重病例,早期實施干預措施十分重要[1]。既往有研究指出,HFMD患兒感染病毒后會繼發應激反應、免疫反應及炎性反應,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均可受到一定影響,同時多會導致心肌酶學指標發生一過性變化[2]。本研究通過對HFMD患兒外周血心肌酶學指標以及神經內分泌學指標進行檢測,來研究這些指標變化對于判斷患兒病情和預后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為臨床搶救及治療提供基礎。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20例HFMD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經核酸檢測均為 EV71陽性,其臨床診斷以及分型均符合2010版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相關標準[3],均無其他慢性疾病史,在本研究前未經任何治療。220例患兒中,男128例,女92例,年齡4個月至6歲,平均(2.5±0.8)歲;其中普通型患兒115例,重型患兒62例,危重型患兒43例。同時選取208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21例,女87例,年齡5個月至8歲,平均(2.6±0.7)歲。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受試對象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所有受試對象均于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肘靜脈血3 ml,將其分為2管,經抗凝處理后采用LX-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其血清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皮質醇(COR)、白細胞介素13(IL-13)以及干擾素-γ(IFN-γ)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 β內啡肽(β-EP)水平,試劑為美國Beckman Coulter配套產品。
1.3 觀察指標 比較不同嚴重程度患兒以及對照組受試對象的COR、β-EP、IL-13、IFN-γ水平,以及心肌酶學指標α-HBDH、CK、CK-MB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COR、β-EP、IL-13及IFN-γ水平比較 3組HFMD患兒的COR、β-EP、IL-13及IFN-γ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隨著患兒病情加重,4項指標也不斷升高,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3組HFMD患兒及對照組受試對象COR、β-EP、IL-13 及IFN-γ水平比較(±s)

表1 3組HFMD患兒及對照組受試對象COR、β-EP、IL-13 及IFN-γ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普通型組比較,bP<0.05;與重型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 COR(μg/dl) β-EP(ng/L) IL-13(ng/L)IFN-γ(ng/L)對照組 208 3.1±1.9 10±3 26±7 14.2±2.4普通型組 115 10.2±2.2a 19±3a 37±8a 43.2±8.3a重型組 62 21.0±3.1ab 36±5ab 59±10ab121.6±24.3ab危重型組 43 46.7±5.2abc 63±7abc 70±9abc317.9±39.5abc
2.2 心肌酶學指標比較 3組HFMD患兒的CK、CK-MB水平及心肌損傷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隨著患兒病情加重,其 3項指標也不斷升高,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各組間α-HBDH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HFMD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在兒童中其呈爆發性流行。大部分患兒的癥狀較輕微,主要臨床表現為手部、足部以及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或皰疹,且伴有低熱、食欲不振、頭暈頭痛等。輕癥患兒皮疹能夠自行消退,不會遺留瘢痕,預后良好;少數嚴重患兒會出現心肌損傷等,甚至損傷中樞、呼吸系統,誘發腦炎、腦水腫以及心肌炎等并發癥,個別患兒病情進展較快,短時間內可危及生命。既往研究指出,在HFMD患兒的嚴重期,其心肌酶學指標顯著升高,升高程度與患兒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且與患兒預后密切相關[4-5]。
目前,與心肌損傷相關的常用酶學指標包括ɑ-HBDH、CK、CK-MB,其中CK-MB在心肌細胞中的含量最高。CK-MB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較少,但心肌細胞受損時,血清中CK-MB水平顯著升高,其為判定心肌損傷程度的特異性指標。HFMD患兒心肌酶指標升高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6-8]:①病毒感染直接對心肌細胞產生作用,引起心肌細胞壞死以及炎性反應;②機體免疫反應導致心肌損傷加劇。本研究中,3組HFMD患兒的CK、CK-MB水平及心肌損傷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隨著患兒病情加重,其3項指標也不斷升高。
應激是機體的一種防御性反應,被EV71病毒感染后,機體應激反應將被激發,有研究表明 HFMD患兒外周血CD3、CD4及CD8絕對值升高,應激可導致COR分泌增加,而COR分泌增加能夠有效抵抗機體有害刺激能[9]。但是當感染控制后,過度應激失控將會導致皮質功能紊亂,COR極度上升可能會導致血糖控制不良,影響預后。本研究中,隨著患兒病情加重,COR濃度逐漸升高,說明COR濃度變化能夠作為判斷病情的一個參考指標。由于 HFMD具有一定嗜神經性,對于中樞神經系統具有一定損傷,后者在感染源刺激下,將誘發垂體以及大腦同時釋放出β-內啡肽,部分β-內啡肽會進入血液中,另一部分則能夠通過下丘腦外側區域直接進入腦脊液中,所以患兒病情越重,β-內啡肽含量越高[10]。在本研究中危重型患兒的 β-內啡肽水平出現異常升高,提示 β-內啡肽能夠在臨床上指導醫師對病情進行判斷。
本研究結果顯示,HFMD患兒的IL-13以及IFN-γ水平均明顯升高,且隨著病情加重而增加,提示其介導了機體炎性反應。IFN-γ主要是由Th1細胞以及單核、巨噬細胞分泌,可介導細胞免疫反應,而細胞免疫在抑制病毒反應中起著主導作用。IL-13主要由Th12細胞分泌,可抑制Th1細胞以及單核巨噬細胞的增殖以及活化,促進B淋巴細胞增殖以及活化,介導體液免疫反應。兩者表達水平均升高,可起到相互拮抗的作用,共同促進疾病進展[11-12]。
綜上所述,HFMD患兒外周血清心肌酶學以及神經內分泌學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聯合檢測有助于早期診斷,使患兒及早得到治療。
[1] 陳大宇,黃獻文.小兒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與超敏 C反應蛋白的檢測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5):476-477.
[2] 朱磊,劉冉,胡丹,等.艾司洛爾對小兒重癥手足口病心肌酶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12):1570-1572.
[3] 賈寧萍,何敏媚,何閩江,等.2008年至2011年某縣手足口病疫情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205-206.
[4] 龔曉輝,黃雪梅,賀豐,等.手足口病患兒早期血清心肌酶檢測的臨床意義[J].現代醫學,2012,40(5):533-535.
[5] 朱文麗,李金林.心肌酶檢測評價小兒手足口病并發心肌損害[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1):1380-1381.
[6] 郭改玲,李蘭霞,張玉春,等.心肌酶譜、C-反應蛋白、血糖和乳酸檢測對小兒手足口病早期診斷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6):2173-2174.
[7] 馮道營.探討心肌酶及免疫球蛋白檢測在小兒手足口病患者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17):113-114.
[8] 杜宇敏,卿雪芹.心肌酶及免疫球蛋白檢測在手足口病患兒治療中的意義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7):33-34.
[9] 王宇丹,趙仕勇,吳燁,等.神經內分泌指標對 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9):16-18,22.
[10] 楊蓮榮,張迎春,李守超,等.高壓氧綜合治療對手足口病并發腦炎患兒腦脊液 β-內啡肽含量的影響[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08,15(5):301-302.
[11] 趙娜,陳宗波,錢娜,等.IFN-γ+874位點單核苷酸多態性和蛋白表達水平與腸道病毒 71感染關系[J].齊魯醫學雜志,2010,25(4): 315-317,320.
[12] 黃少華,韋丹,錢程,等.手足口病患兒血清細胞因子檢測及意義[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3,20(5):484-486.
R725.1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8.075
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長春 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