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8月30日文章,原題:規劃部門:中國能通過減少企業繳納的社保費用來恢復制造業競爭力 國家發改委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內地的雇主須繳納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費用,已接近法德水平,盡管社會福利覆蓋面遠落后于歐洲這些國家。中國公司負擔的社會保障義務要比美日公司高得多。
發改委說,下調社保費率政策每年綜合減負效應在1500億元左右。假定企業減負部分以50%比例分別轉化為職工增收和企業投資建設,可拉動2016年GDP增長約0.137個百分點。
北京一直努力通過適度降低雇主須付給員工的福利來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超過12個省已發布新規響應行動。但發改委說,內地企業面臨繳納社保費的重負——全球170多個國家中排名第13,已成企業用工成本持續上漲的主要因素,正侵蝕著企業利潤。
中國企業繳納的社保費用幾乎占到職工工資總額的40%——接近德法公司的水平,比美日高很多。除了“五險”,中國雇主還需要為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專家說此類繳費已“危及中國制造業競爭優勢”。一家中國企業雇用一名員工的成本足以在菲律賓雇2.5名,在印尼雇3.5名。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已被東南亞國家取代,加之美國等發達國家推出再工業化、重振制造業等計劃,中國制造業正面臨巨大挑戰?!?/p>
(作者左茂紅,陳一譯)
環球時報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