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丹,袁 明,宗智慧,袁菲菲,張恩立
(蚌埠醫學院公共課程部,安徽 蚌埠 233000)
?
基于導師團隊機制的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研究*
羅丹,袁明,宗智慧,袁菲菲,張恩立
(蚌埠醫學院公共課程部,安徽蚌埠233000)
本科“導師制”在國內外各高校已逐步形成規模并取得了良好的學生管理實效。基于制藥工程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提出一套由年級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組成的多元學生管理體系。該模式融合了人才培養與學生管理雙重職能,是對傳統學生管理模式的補充和創新,也是對傳統本科生導師制的豐富和改革,為構建面向企業、面向應用的制藥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帶來新的思路。
學生管理模式;多元化;導師團隊制
20世紀90年代以來,制藥業的迅速發展,極大推動了市場對制藥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實踐與國際化為特色,著眼于藥品質量和制藥過程效率的雙向定位人才培養理念[1],藥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養語境,對我國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導師制”作為一種卓有成效的人才培養模式[2],對培養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藥品質量管理理念和實驗實踐操作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3]。傳統的本科“導師制”的研究與實踐重點在于學業教育,而調動專業課教師、年級輔導員和教學管理人員多方參與,融合人才培養與教學管理雙重任務的新型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1.1“導師制”學生管理思想
(1)基于“緘默知識理論”視角的學生管理思想
“緘默知識”是指那些不能用系統表述的知識,由英國物理化學家和思想家波蘭尼(Polanyi M)在《人的研究》(1958)一書中首次明確提出。作為一種不能演說的知識,波蘭尼認為“好的學習就是聽從導師的指導,通過觀察導師的行為方式,科研新手能夠更加快速的掌握科研技巧。”導師團隊機制所建立的親密平等的交流是獲得緘默知識最有效的途徑,學生在與老師和同學交往的過程,就是接受教育的整個學習過程[4]。
(2)基于“多元智力理論”視角的學生管理思想
“多元智力理論”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Howard Gardner)博士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論”認為個體智力存在獨立的表現方式,這些表現方式是錯綜復雜、有機并以不同方式及程度組合在一起的。導師團隊的指導思想也就是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所闡述的內涵[5]。多元智力理論指出學生有自己的個性,各自的智力優勢領域,對學生的教育必須“因材施教”,而基于導師團隊機制的學生管理模式能夠實現這一要求。
1.2制藥工程專業學科特點
制藥工程是一門由化學、藥學、化學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等交叉結合發展而成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6-7]。其學科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學科交叉性質明顯
現代制藥企業工業化過程繁雜,包括藥品材料的預處理、純化、干燥、包裝等各單元工藝過程,要求制藥工程專業學生掌握的知識涉及化學、生物技術、藥物分析、工程管理等諸多學科領域。只有建立這種多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有效滿足未來制藥工業對人才的基本要求。
(2)人才需求多樣化顯著
我國制藥行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各類創新型制藥工程人才。這種人才需求的多樣性要求制藥工程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夠從事藥品研發、藥物生產、藥事管理等工作[8]。
(3)就業需求與大學生工程技能培養存在結構性失調
隨著制藥工業的快速發展,制藥工程專業就業市場迫切需求員工具備操作性更強,科技含量更高的技能,而目前我國制藥工程培養的人才更多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實踐技能的培養和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干擾,沒有引起高校的足夠重視[9]。制藥工程專業大學生所掌握的基本工程技能與就業市場迫切需要的技能之間形成結構性失調。
制藥工程專業的這些學科特點,要求在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方法,構建一套符合制藥工業需求的學生培養與管理模式。
1.3制藥工程實施導師團隊制的意義
本科生導師制是指在實行班級制和輔導員制度的同時,聘請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教師在師生“雙向選擇”前提下擔任學生的指導老師,對他們進行思想引導、專業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的學生管理和教育制度[4]。本科生導師制不同于研究生導師制,研究生導師制具有顯著的科研導向性[10],而本科生導師制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學業規劃、思想品行、心理情感等層面的指導。
本文提出的基于“導師團隊制”的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集成了傳統本科生導師制和研究生導師制的各自優勢,在確保學生完成本科課程學習任務的同時,重點拓展本科生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導師團隊由教學指導教師、科研指導教師、青年教師、輔導員和教學管理人員組成。該模式融合了制藥工程人才培養和學生管理兩大主要職能,是對制藥工程專業學生培養與管理工作的有益嘗試,對于培養專業素質高、綜合能力強、富有開拓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卓越制藥工程師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2.1設計原則
基于導師團隊制的多元化學生管理體制設計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體制的互動性,激發上層領導和基層專業課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活力;二是簡化體制的結構層次,使整個體系對于領導層的決策快速響應,便于管理;三是體制的整合性,發揮導師團隊的凝聚力和資源整合力。
2.2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
制藥工程專業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是以“制藥工程”專業黨支部為領導核心,以導師團隊為中堅力量,以年級輔導員和教學管理人員為輔助的學生管理模式。

圖1 基于導師團隊的多元化學生管理框架
2.3導師團隊的構建
制藥工程黨支部統一部署導師團隊的人員配置,選擇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樂于奉獻和付出的優秀教師,組成若干個導師團隊。每個團隊設青年教師3名,教學指導教師3名,科研指導教師1~2名。
教學指導教師負責向學生介紹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科特色、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從整體上使學生了解熟悉所學專業的整體脈絡,使學生對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科內涵和就業方向有清楚的了解,增強學生專業學習的信心。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對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擺脫學習困境。在階段性學習任務結束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潛能特長,規劃畢業后的就業方向或研究生攻讀方向。
科研指導教師負責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創新思維、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課題。科研導師分配科研任務給學生,并指導學生通過查閱學術期刊,篩選所需要的學術信息,獨立或小組討論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并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實驗。通過不同實驗結果的對比,發現規律,反復實驗,直至達到實驗目的,在科研指導教師指導下撰寫并發表學術論文。通過這種科研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其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工程意識,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3]。
青年指導教師發揮他們的年齡優勢,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人際關系和情感世界,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及遵紀守法等方面進行引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榮辱觀;參與學生“獎、貸、困、補”的評比和指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
年級輔導員與傳統輔導員制中的輔導員職責一樣,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配合導師工作;而教學管理人員則負責協調各位導師在教學工作、科研工作與導師工作之間中的平衡關系,做好學生與導師的橋梁與紐帶,充分發揮導師團隊各方面的優勢資源,同時負責對導師的指導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對導師的工作進行績效考核,為整套學生管理模式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支持。
2.4績效評價
制藥工程黨支部通過建立橫向溝通機制,完善導師團隊的指導評估體系和日常監控機制,對導師團隊的工作業績進行監督和檢查,保證導師團隊的教學指導和科研指導效能,保障學生管理取得實效。績效考核采取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全面、具體、真實地反映導師指導機制的指導效能。評價結果作為指導教師績效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績效考核結果與教師的績效工資及各類評獎評優掛鉤。
2.4.1主觀評價
在多元化學生管理創新模式每應用一個學年后,召開制藥工程專業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論證會,總結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的實踐應用情況。每個導師團隊的科研指導教師代表、教學指導教師代表、青年教師代表分別就一年來的指導教師工作進行總結匯報,每一個導師團隊的學生代表就一年來接受導師組指導的學習體會進行大會交流。
2.4.2客觀評價
設計“制藥工程專業導師團隊機制的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調查問卷”,基于Delphi專家調查法,通過對各類指導教師和管理人員進行咨詢完成調查問卷的指標篩選與修正,建立一套較為科學合理的導師團隊機制的學生管理模式評價指標體系。指標評價采取Likert量表的形式,分別賦值非常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五個等級。通過調查問卷客觀評價指導教師的指導效能及該學生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找出該學生管理模式實踐過程中的影響因素,進一步探討如何加強學生管理模式理論研究和管理實踐。
除此之外,結合學生年終滿意度調查、學生期末考試通過率、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及發表文章數量統計、參與課外活動及獲獎數量統計、小組間學生綜合測評排名評比等多種具體指標,對本項目成果進行測評。
基于導師團隊制的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是培養創新型制藥工程人才的有益嘗試。該模式通過導師團隊的幫、帶、教,使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抽象理解轉變為實踐認知。同時,導師團隊制還將學生的學業教育、科研能力培養與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有機融合,因材施教,對學生課程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就業信心和社會適應力,為構建面向企業、面向應用的制藥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帶來新的思路。
[1]劉新華,白林山.對制藥工程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5):106-107.
[2]呂憶松,李瑩瑩,尚建輝.國內外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3(8):186-188.
[3]姚日生,張洪斌,等. 制藥工程學科內涵與本科專業課程設置[J].藥學教育,2003,19(4):9-11.
[4]趙曉蘭.嘗試抑或捷徑: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與反思[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2): 95-97.
[5]霍力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及其主要依據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0(3):38-43.
[6]蔣建蘭,元英進,白鵬,等.制藥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研究[J].藥學教育,2004,20(2):22-23.
[7]虞心紅,宋恭華,卓超,等.制藥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8,25(6):11-13.
[8]譚倪,聶長明,袁亞莉,等.新型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 2010,27(4):63-66.
[9]李華,胡國勤,梁政勇,等.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 2011,28(4):24-26,31.
[10]陳大全,周莎莎,孫考祥,等.校企聯合制藥工程專業碩士培養新模式探索[J].藥學研究,2014,33(1):57-58.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utor Team-based Student Management Model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LUODan,YUANMing,ZONGZhi-hui,YUANFei-fei,ZHANGEn-li
(Department of Public Courses, Bengbu Medical College, Anhui Bengbu 233000, China)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has gradually formed the scale and obtained good effectiveness in student managemen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character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nd the talents training needs, a multiple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was presented. The system composed of a set of personnel including grade assistants,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Present model combined the dual functions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t was not only the complement and innovation for the traditional student management mode, but also enriched and reformed the traditional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nd will bring new idea for the enterprise and application oriente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student management model; diversified; tutor team system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No:SK2015B18by);蚌埠醫學院學生工作實務創新項目(No:XGXM21);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安徽省高等學校專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專業改造項目”(No:2014zytz014)。
羅丹(1981-),女,講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
G642
B
1001-9677(2016)012-01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