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在芹,梁 慧,李 珍,肖長偉
西藏水利工程劣化現狀及防護措施研究進展
汪在芹1,3,梁慧1,2,3,李珍1,3,肖長偉4
(1.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湖北武漢 430010;2.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江蘇南京 201198;3.國家大壩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武漢 430010;
4.西藏自治區水利電力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西藏拉薩850000)
西藏地區地理位置獨特,水文地質氣候條件復雜,自然環境惡劣,造成該區域內水利工程施工和運行條件惡劣,且西部水利工程一般規模大、泄洪建筑物受高速含砂石沖刷嚴重。鑒于西藏水利工程劣化防護措施缺乏,相關劣化防護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研究滯后,可供借鑒的經驗較少,結合西藏地區水利工程劣化現狀調查報告,對多種劣化形式的演變過程和機理進行分析,并詳細介紹了當前劣化防護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及其研究進展,提出了適用于西藏地區水工建筑物防護的幾種方案措施,及相關防護材料的性能需求及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水利工程;劣化;防護;西藏地區
西藏地區地理位置獨特,地質氣候復雜,自然環境惡劣。與其他地區相比,西藏地區的主要特點是嚴寒干燥、紫外線輻射強烈、日溫差大、大風頻繁、深覆蓋層凍土[1],且西部地區水利工程一般規模大、泄洪建筑物受高速含砂石沖刷嚴重。由于西藏地區水利水電工程劣化防護措施缺乏,劣化防護技術標準和規程規范的相關研究滯后,可供借鑒的經驗較少,造成西藏地區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問題日益突出。作為一種廣泛應用的結構形式,混凝土耐久性不足必將對水利工程安全和社會經濟造成極大危害,因而,研究如何提高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刻不容緩,且成為國內外學術界、工程界研究熱點之一[2]。
從長江科學院與西藏水利水電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聯合調查結果看,西藏水利工程常見的破壞因素有裂縫、凍融、碳化與鋼筋銹蝕、堿骨料反應、化學腐蝕、鹽類侵蝕、滲漏溶蝕等。在這些破壞因素的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和金屬結構的使用壽命大為縮短,進而威脅到水工結構的安全。
2.1凍融破壞
混凝土的凍融破壞是混凝土耐久性劣化典型表現之一。引起混凝土凍融剝蝕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微孔隙中的水在溫度正負交互作用下,形成冰脹壓力和滲透壓力聯合作用的疲勞應力,從而使混凝土產生由表及里的剝蝕破壞,并導致混凝土結構強度降低,影響建筑物的安全[3]。混凝土凍融循環產生的破壞作用主要表現為凍脹開裂和表面剝蝕。一般水工混凝土的凍融破壞,在其表面都可看到裂縫和剝落[4-5]。混凝土建筑物所處的環境凡有正負溫交替變化且混凝土內部飽水時,混凝土都會產生凍融作用導致的破壞,特別在泄洪洞、尾水出口等部位,受到凍融破壞及高速水流沖刷的雙重作用,結構表面混凝土剝蝕脫落嚴重。頻繁的凍融變化對水工建筑物施工期及建成運行管理期管理均造成很大影響。
2.2沖刷磨損
西藏地區氣候干燥、濕度非常低,易造成混凝土的失水收縮,形成表面裂縫。同時,日溫差大造成混凝土表面熱脹冷縮,由于混凝土導熱系數相對較小,受內部混凝土的約束,表面易形成微細裂縫。并且高寒地區幾天有的甚至一天就形成一次凍融循環,表面混凝土經過多次反復的凍融循環后,出現脹裂癥狀,混凝土性能開始劣化。與此同時,若收到水流作用,極易剝離、脫落。如此反復發生,由表及里,最終導致混凝土的破壞。
2.3滲漏溶蝕
滲漏溶蝕現場調研發現,西藏地區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溶蝕情況比較嚴重。大量的滲漏水,不但會使水利效益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將會對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本身產生破壞,甚至影響建筑物的穩定和安全。
2.4碳化
混凝土碳化使混凝土的pH值降低,導致混凝土中的鋼筋脫鈍,引起鋼筋的銹蝕。混凝土碳化后的孔結構改變,影響混凝土與侵蝕離子的化學結合能力,從而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混凝土碳化是一般大氣環境下混凝土中鋼筋脫鈍銹蝕的前提條件。調研中各電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碳化現象,存在凍融破壞的部位碳化現象更為嚴重,低海拔地區如林芝地區的水電站碳化現象不明顯。
2.5金屬銹蝕
調查中發現,日喀則地區某水庫有多處鋼筋出露(見圖1),鋼筋出露最大長度達10 cm,鋼筋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銹蝕較嚴重。形成鋼筋出露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夠,加之西藏地區強烈的溫差加劇了鋼筋與混凝土變形的不協調性,反復作用致使表面混凝土保護層脫落,鋼筋直接與空氣接觸,加劇鋼筋銹蝕。

圖1 日喀則地區某水庫鋼筋銹蝕
2.6小結
(1)混凝土材料在各種不利條件作用下發生破壞,實質上是由內外因素所決定的與時間有關的材料本身逐步劣化積累所導致的。西藏地區獨特的水文地質、氣候環境對水工建筑物材料影響較大。
(2)主要的劣化形式為混凝土的凍融破壞,尤其在溢流面與水位變化區。
(3)凍融破壞會加速其他破壞因素的作用,加快劣化進程,如沖刷、溶蝕及碳化過程等。
(4)混凝土的劣化現象大多不是單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由多重因素耦合作用所致。
混凝土的破壞原因不僅取決于外部環境的作用,而且還取決于混凝土本身的性能及其外部的保護措施。要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進行腐蝕防護,有改善鋼筋混凝土的自身結構和對混凝土進行表面防護兩類不同的方法。
3.1完善筑壩材料及筑壩技術
為了降低混凝土的凍結破壞,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降低混凝土中毛細管孔隙率,減少混凝土用水量,降低水灰(膠)比,采用高效減水劑和固體減水劑(如I級粉煤灰)都是有效的措施。長江科學院近年來相關研究成果如下:
(1)摻入外加劑。影響混凝土抗凍性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是強度,而是硬化混凝土的氣泡參數。氣泡間距系數約為0.025 cm時,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6]。對于長期處于潮濕和嚴寒環境中的水工建筑物,為了確保混凝土有良好的抗凍融耐久性,在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的引氣劑,通過引入的小氣泡切斷毛細管的通路,降低毛細管作用,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此外,混凝土外摻膨脹劑MgO后,其彈性模量與未摻時基本相當,極限拉伸值和干縮率有小幅降低,自生體積變形從收縮轉為微膨脹[7-8]。由此可知,外摻MgO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水工混凝土的變形特性,提高其抗裂能力。
(2)摻入纖維。水工混凝土摻入改性聚乙烯醇纖維或聚丙烯纖維,可有效抑制裂縫的產生和擴展,從而提高混凝土抵抗塑性開裂的能力[9]。單摻玄武巖纖維、聚丙烯腈纖維、高性能異性塑鋼纖維均能明顯抑制抗沖磨混凝土的自生體積收縮[10]。摻鋼纖維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初裂強度、抗折強度、等效抗折強度,大幅提高其承載能力變化系數和彎曲韌度值,使其具備更好的延性和抵裂性[11-12]。
(3)加入摻合料。研究粉煤灰對復合膠凝材料硬化漿體微結構的影響,發現粉煤灰摻入后,硬化漿體的早期微觀結構較疏松,養護期間產生大量低Ca/Si的C-S-H凝膠,促使復合膠凝材料硬化漿體變致密[13-14]。摻粉煤灰和磷渣后,混凝土彈性模量略有降低,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的后期抗滲和抗凍性能[15]。兩者對比,摻磷渣碾壓混凝土的早期抗裂能力較低,但后期抗裂能力明顯比摻粉煤灰碾壓混凝土高[16-17]。
(4)在施工工藝方面,需要注意對于要求具有較高抗凍融性的上下游外露引氣混凝土,應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尤其不能采用高頻機械振搗;嚴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混凝土拆模前后均應采取可靠的保溫措施;混凝土拆模時間宜遲不宜早;不宜采用灑水養護;抗裂鋼筋直徑宜細,間距宜小。
3.2采用表面涂層防護技術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和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針對不同區域影響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水文地質氣候影響因素,聯合研制開發了一系列防滲抗裂、抗沖磨、抗老化和金屬侵蝕防護性能的有機防護涂層材料[22-28]。
(1)CW820系列聚天冬氨酸酯聚脲/納米SiO2混凝土表面抗沖耐磨防護材料。采用與混凝土粘接良好的環氧膠泥作為底層材料,界面劑作為中層材料,配合高彈性、耐沖磨和耐候性優異的聚天冬氨酸酯聚脲/納米SiO2復合材料作為面層,構建性能優異的三層抗沖耐磨綜合體系。
(2)CW610系列水性環氧樹脂/納米SiO2復合涂層材料。通過納米材料的復合增強作用,有效提高涂料自身力學性能及其抗老化性、耐磨性等對混凝土的表面防護性能。
(3)新型有機-無機雜化復合抗老化涂層材料。選用耐久性好的無機聚合材料,在其分子結構中引入疏水、不開裂的含氟有機高分子形成納米雜化結構,制備出具有優異疏水性和耐久性的新型有機-無機雜化復合抗老化涂層材料。
(4)新型乙烯基酯樹脂富鋅金屬結構防腐蝕涂層材料。通過分子結構設計合成,具有與金屬附著力強、抗氯離子滲透性好、耐老化性好等優點。
3.3小結
(1)西藏地區水利工程劣化防治可從完善筑壩材料及筑壩技術、采用表面涂層防護技術兩方面入手。
(2)可通過摻外加劑、纖維、摻合料等方法來改善鋼筋混凝土自身性能。
(3)水工混凝土表面涂層可阻止腐蝕介質的滲入,延長鋼筋混凝土使用壽命。
上述已研發的混凝土保護涂層材料在工程實際中起到了保護水工混凝土的作用,但不一定能適應西藏地區特殊的水文地質氣候條件。針對西藏地區低溫寒冷、晝夜溫差大的特點,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作進一步研究:
(1)劣化機理研究。結合西藏地區環境特點,從分析混凝土組成材料及配合比設計等方面入手,試驗研究高寒、大溫差、強輻射、低濕度等特征環境條件下混凝土的力學、變形、耐久性能,揭示特征氣候影響混凝土耐久性設計指標的內在規律和主導因素。
(2)改善筑壩材料。針對西藏地區特殊水文地質氣候條件,進一步改善筑壩材料,提高水工混凝土材料的耐候性。
(3)表面防護措施。優選涂層材料,從配方設計入手進行材料和施工工藝優化,提高材料的綜合性能,尤其是抗凍性和耐沖磨性能,以期適應西藏地區特征氣候條件。
(4)建立壩體病變的預警模型。應用精細數值分析方法反演環境條件、施工工藝、溫控措施對壩體溫度場、應力場的影響規律,對結構的強度、穩定及耐久性等進行深入研究,建立壩體病變的預警模型,評估運行風險,提出改善耐久壽命的綜合措施。
(5)編制西藏地區筑壩材料耐久性設計和施工指南。通過研究現行技術標準用于西藏地區水庫大壩工程建設的適應性,提出西藏地區筑壩材料耐久性設計和施工指南推薦稿。
[1]周世華,汪在芹,李家正,等.西藏地區的氣候特征及對混凝土的影響[J].水力發電,2012,38(6):44-47.
[2]袁潤章.膠凝材料學[M].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89.
[3]GONG Y Q,CUI J H,SU H D,et al.Damage Analysis of Freezethaw Processes in Hydraulic Structure Concrete[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446-449:2681-2684.
[4]汪在芹,李家正,周世華,等.凍融循環過程中混凝土內部微觀結構的演變[J].混凝土,2012(1):13-14.
[5]李家正,周世華,石妍.凍融循環過程中混凝土性能的劣化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1,28(10):171-174.
[6]陳霞,楊華全,王迎春.混凝土凍融耐久性與氣泡特征參數的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11,14(2):257-262.
[7]CHEN X,YANG H Q,ZHOU S H,et al.Sensitive Evaluation on Early Cracking Tendency of Concrete with Inclusion of light-burnt MgO[J].J.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Sci.Ed.,2011,26(5):1018-1022.
[8]CHEN X,YANG H Q,SHI Y,et al.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burnt MgO Concrete[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250-253:397-400.
[9]張建峰,羅平,周世華.纖維對混凝土早期塑性開裂的影響[J].混凝土,2010(7):76-78.
[10]句廣東,石妍,李家正.纖維品種對抗沖磨混凝土性能影響的對比研究[J].人民長江,2010,41(21):21-23.
[11]楊華全,陳霞,董蕓.摻纖維水工大體積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J].人民長江,2010,41(24):94-98.
[12]YANG H Q,CHEN X,DONG Y.Fractural Property of Concrete with Inclusion of Fibers[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156-157:534-539.
[13]李響,劉仍光,嚴建軍.粉煤灰對復合膠凝材料硬化漿體微結構的影響[J].電子顯微學報,2011,30(3):200-204.
[14]LI X,ZHOU S H,WANG Z Q,et al.Project Application of High Volume Fly Ash Concrete[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1,71-78:684-687.
[15]謝莎莎,陳霞,董蕓,等.粉煤灰、磷渣和膨脹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混凝土,2010(10):87-89.
[16]張建峰,楊華全,王迎春,等.摻磷渣粉與粉煤灰碾壓混凝土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0(6):74-76.
[17]CHEN X,FANG K H,YANG H Q.Hydration Kinetics of Phosphorus Slag-cement Paste[J].J.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Sci.Ed.,2011,26(1):142-146.
[22]LIU L,WANG Z Q,CHEN L,et al.Preparation and research on anticorrosion zinc-rich coating of hydraulic metal structure[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785-786:238.
[23]陳亮,韓煒,李珍,等.聚脲基壩面保護材料的制備及其施工工藝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1,28(3):63-67.
[24]CHEN L,LIU L,LI Z,et al.Preparation of aluminum nanoparticles and oxidation mechanism of nano-and micro-particles[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690-693:485-489.
[25]鄒濤,李珍,汪在芹,等.聚天門冬氨酸酯聚脲納米復合材料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0,27(4):53-57.
[26]劉益軍,王家順,黃國洪.噴涂聚氨酯(脲)技術在水工耐磨防腐中的應用[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6,26(3):53-55.
[27]吳懷國.水工混凝土噴涂聚脲彈性體抗沖磨涂層的相關應用技術研究[J].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05,3(1):40-44.
[28]趙波.彈性聚氨酯材料在寶雞峽加閘工程沖砂底孔抗沖磨防護上的應用[J].陜西水力發電,2001,17(3):39-41.
(責任編輯焦雪梅)
Advances on the Study of Deterior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Tibet
WANG Zaiqin1,3,LIANG Hui1,2,3,LI Zhen1,3,XIAO Changwei4
(1.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Wuhan 430010,Hubei,China;2.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Jiangsu,China;3.Research Center on National Dam Safe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Wuhan 430010,Hubei,China;4.Tibet Autonomous Regio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Lhasa 850000,Tibet,China)
As the unique geographic position,complex hydro-geologica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and harsh natural environment,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ng environment in Tibet are poor.Moreover,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Western China usually have large scale in general and are scoured by high-speed sandstones.In view of the lacks on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the regulation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related to the deterior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experiences in Tibet,the evolution courses and mechanisms of deterioration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urvey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terioration in Tibet.The researches on new materials,technologies and treatment processes of deterioration protection are introduced,and some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Tibet are proposed.The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also proposed on the performances of protection material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deterioration;protection;Tibet
TV421.1;TV698.2(275)
A
0559-9342(2016)02-0042-04
2015-07-10
水利部公益性行業專項基金項目(20130102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基金項目(2014B37314);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CKSF2014052/CL)
汪在芹(1961—),男,湖北仙桃人,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水工建筑材料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