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佳
一邊是“自亂陣腳”的歐美,一邊是強化合作的中俄,這一國際局勢的強烈對比令外媒議論紛紛。
俄羅斯前外長伊戈爾·伊萬諾夫在2002年曾撰文稱,俄中關系就如“相生相伴的松與竹,它們盤根錯節,相互扶持,形成一個和諧共生的體系。這是一種永恒友誼的象征。”拿它來形容今天的中俄關系的實質,依舊相當貼切。
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稱,中俄元首已經就在廣泛領域內開展中俄經濟合作展開了對話;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則報道稱,兩國簽署了涉及基礎設施、貿易、技術和創新等領域的30余份合作文件,俄中兩國領導人希望借助這些共同項目,展示兩國的良好關系。
一邊是“自亂陣腳”的歐美,一邊是強化合作的中俄,這一國際局勢的強烈對比令外媒議論紛紛。
中俄兩國首腦“旋風式”的訪問令世界多少感到有些驚訝?!度毡窘洕侣劇贩Q,兩位首腦利用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SCO)首腦會議之際舉行了會談。在3天里變換場所、兩度舉行會談實屬罕見。但這也凸顯了雙邊關系的成熟。
英國《衛報》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對俄羅斯總統普京說,希望中俄成為“永遠的朋友”,而普京則表示,“中俄對于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看法幾乎是一致的?!?/p>
從表面上看,中俄雙方展示相互友好的信息是對2001年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重申和重視,但外媒多數認為,俄中展示友誼可能也是在向西方傳遞信息。
俄羅斯《消息報》報道稱,俄遭到歐美制裁,北約不斷在邊境地區施加軍事壓力;同時中國也正遭到美國的包圍。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俄兩國加強合作十分必要。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觀察人士的分析稱,“兩位領導人頻密會面,顯示被歐美孤立的俄羅斯以及拒絕就南中國海問題上被孤立的中國,愈發重視與對方的關系并互相支持?!?/p>
“中俄關系現在比上世紀50年代中蘇是正式盟國時還好,因為現在的雙邊關系是建立在務實、現實的基礎上?!笨▋然箍浦行难芯繂T亞歷山大·加布耶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
德國新聞電視臺指出,中國和俄羅斯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同盟關系。歐美制裁俄羅斯以及美國的亞太戰略,讓兩個大國緊密走在一起。“現實中兩國都反對超級大國美國的單邊主義。因此未來在軍事上可能合作會更加深入?!?/p>
“隨著歐洲躲避俄羅斯,普京愈加擁抱中國?!泵绹陡2妓埂肪W站刊文稱。
“像俄中這樣的政治‘巨人,聯合起來將會解決共同的問題?!倍怼皣倚侣劸W”報道稱,俄視中國為政治和經濟盟友,兩國的伙伴關系達到新水平,未來也準備在歐亞大陸建立共同的經濟空間。
中俄“共同的經濟空間”新提法,引起了敏感的國際輿論的特別重視。
日本《朝日新聞》進一步解釋稱,中俄的首腦會談確認了中國提倡的“一帶一路”經濟圈構想和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的合作,可以認為中俄主導的經濟圈構想將“進一步增加魅力”。
這一構想能逐漸推進,與兩國關系的互補性分不開。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稱,兩國經濟的互補性在于,俄羅斯擁有天然資源但需要資金和基礎建設,中國擁有基建的資金和科技,但需要天然資源。
雖然此前油價下跌、經濟危機、西方制裁以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多少拖累了兩國的經貿和金融合作,但顯然中俄兩國都希望能夠尋找到更廣泛的合作空間和更大的可能。西班牙《國家報》刊文稱,俄羅斯希望調整對華關系的結構,將兩國高層和大型國企之間的信任關系拓展到兩國中小企業之間和跨境貿易領域,并促進農貿、工業、高科技、服務業和旅游業等方面的雙邊合作;而雖然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但中國也希望能夠借助俄羅斯推動商品運輸通道多樣化。
俄新社援引歐亞開發銀行行長德米特里·潘金的觀點稱,俄中利益在“一帶一路”戰略上有契合之處。“一帶一路”可以推動中國公司走進沿途市場,關系到中國在21世紀的地位。俄羅斯可圍繞“一帶一路”發展項目,比如中哈霍爾果斯物流樞紐等。
“中俄不想結盟,但希望建立更緊密的聯系,無論是在雙邊還是多邊框架下。兩國的共同利益在于中亞的穩定,為了維護穩定,中國更傾向于開展經濟和金融合作,而俄羅斯則更側重于軍事和安全領域的合作。”西班牙《國家報》報道稱,兩國都對歐美干預中亞局勢保持著戒備,也對阿富汗沖突的影響表示擔憂。此外,中國希望能有盟友與其共同抗衡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因此北京表示愿意與莫斯科展開軍事合作,并向其購買最新防御系統。
“雖然經濟合作的宏大藍圖尚未落實,但中俄已經在軍事上開展合作,雙方進行聯合演習,就導彈防御進行交流,俄羅斯向中國出口武器也開始恢復?!泵绹鴱V播公司報道稱。
俄羅斯《生意人報》網站援引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瓦西里·卡申的觀點稱,與任何國家間經貿合作一樣,俄中合作取決于美國及其盟友建立并控制的金融體系,“俄中兩國正在構建獨立的金融體系以保障雙邊合作,并采取措施克服困難。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只能一步步來?!?h3>目標升級:“挖掘新模式與新潛力”
經濟的合作可以一步步來,但對于已經不再具有傳統穩定性的國際秩序卻不能聽之任之。
德國全球新聞網稱,盡管經濟合作是普京和習近平舉行會談的焦點,但近日發布的《關于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等種種跡象顯示,兩國領導人“還要成為全球秩序的穩定力量”。
這與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無理挑釁脫不開關系。俄羅斯《生意人報》刊文稱,“中俄與美國的關系現在都在急劇惡化。不過,俄美關系早已惡化,并一直處在低谷,而中國的問題現在才嚴重起來。南中國海仲裁案后,從美國及其伙伴的表態來看,中國此后將面臨新一級別的國際壓力?!?/p>
美聯社則報道稱,隨著這兩個國家和美國的領導人在軍事與外交的游戲場上往來交鋒,一場政治邊緣政策的緊張游戲由此開啟。
“美國最近數月的行動促使中國和俄羅斯憤怒地提出抗議。中國和俄羅斯聲稱,奧巴馬政府正在亞太地區推動不安,并在該地區進行非法和不安全的航行。”美聯社稱,美國正在亞太地區建立“一種活動或互動的新常態水平”,這與俄羅斯和中國“回歸大國競爭”一同到來。
“亞太地區的領土爭端沒有任何簡單的解決方案。”俄羅斯《觀點報》刊文稱,關鍵問題在于,華盛頓不斷重復對復興中的俄羅斯和崛起中的中國的擔憂,而莫斯科或北京并不一定真的對美國的安全構成了威脅。癥結在于美國跟很多歐洲國家一樣,在談判中根本不會將對手與自己平等看待。
“當前國際關系的發展趨勢將一項越來越迫切的任務擺在俄中面前:更加密切地在未來全球治理關鍵問題上發展合作,繼續在新世界格局的形成進程中發揮與自身地位相稱的作用。”《俄羅斯報》刊登俄羅斯前外長伊戈爾·伊萬諾夫的一篇文章稱,俄中雙方成功地找到了能依照具體合作領域調整的最靈活合作的模式。與此同時,顯而易見的是,兩國關系水平越高,下一步發展道路上面臨的任務就越艱巨。這就要求中俄在雙邊關系領域以及國際舞臺上不斷完善合作機制,挖掘新模式和新潛力。
(王孚林薦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