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耘,馮正直,楊顯君
?
西藏高海拔駐軍心理教育訓練現狀及需求調查
劉耘,馮正直,楊顯君
目的調查西藏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現狀及需求,為針對性開展教育訓練提供依據。方法自編問卷,對駐西藏海拔3700~4750m、時間>6個月、完全習服的1128名陸軍軍人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053份,采用獨立樣本秩和檢驗或χ2檢驗分析不同性別、類別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現狀及需求差異。結果56.51%的受測軍人未參加過心理教育訓練,而78.73%的軍人對開展該活動持非常必要和比較歡迎的態度;官兵最感興趣的課程是合理認知教育、情緒壓力管理、意志品質培養;最希望參加的訓練是軍營環境、人際關系和軍事任務的心理適應;軍官最需要的課程是情緒與壓力管理(P<0.05),士兵和士官最需要的是合理認知的培養(P<0.05);男軍人較女軍人更關注意志品質、婚戀心理、復員轉業等內容(P<0.05);官兵選擇率最高的課程設置是由心理學專業人員實施的每周1次、每次60min的心理學知識講座。結論常駐西藏高海拔軍人對心理教育訓練的需求與實際現狀存在矛盾,且對教育訓練內容的偏向存在群體差異,因此各級應重視其心理需求,根據不同性別、類別設計教育訓練方案,以提高教育訓練效益。
西藏;高海拔;軍人;心理教育訓練;需求;調查
了解軍人對心理教育訓練的需求,是科學開展教育訓練的前提。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軍人心身健康的維護[1]。美、俄、德、日、英等軍隊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軍人心理干預體系。外軍對如何改善特殊作業環境軍人心理健康水平開展了大量研究。我國西藏高原地形復雜、氣候獨特,邊境線長,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經濟地位。研究顯示,高原軍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與管理特殊、信息閉塞、社會支持缺乏、職業倦怠等因素有關[2]。積極的心理干預對改善焦慮情緒,提高心理復原力,減少心理應激障礙有顯著效果[3]。目前,國內文獻對一般作業環境中軍人心理訓練需求有零星報道,而對長期駐防高海拔環境的軍人心理訓練需求報道很少。由于外軍的心理干預模式存在文化、戰略、目標等因素的差異,所以研發具有我軍特色針對性的心理教育訓練模式,是推動軍人心理研究發展,提高高原部隊戰斗力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此,本研究對常駐西藏高海拔軍人進行現場心理測試,了解官兵心理教育訓練現狀及需求,為深入、有效地開展特殊環境軍人心理教育訓練,進一步維護高原軍人心身健康,提供一定的數據參考。
1.1調查對象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原則,從駐守西藏不同海拔高度地區的陸軍部隊中,按照應急快反、通信指揮、后勤保障、裝備、衛生、特種、工程等不同任務分類,共抽取13個部隊的軍人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駐守海拔3700~4750 m,時間6個月以上,完全習服[4]。共發放并回收1128份問卷,剔除不完整及差錯問卷,有效問卷1053份,有效率93.35%。其中,男性997人(94.68%),女性56人(5.32%);士兵601人(57.07%),士官370人(35.14%),軍官82人(7.79%);平均年齡(21.90±4.25)歲。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自編自陳式半開放調查問卷,包括人口學資料和心理教育訓練需求兩部分內容。該問卷結合文獻回顧、專家訪談和高海拔部隊調研結果編制而成。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軍齡、駐高海拔時間、類別、是否獨生子女、文化程度等;需求部分包括14個條目,每個條目有多個選項,內容包含是否參加過心理教育訓練、對開展心理教育訓練的態度、比較感興趣的心理教育訓練課程及輔導方式等,按照受測者個人認為的重要程度進行選擇和排序。
1.2.2調查方法由同1名心理學專業人員組織團體測試,統一指導語,告知受測者調查目的和具體填寫方法,不記名填寫,每次參與測試者100~150名,時段相對固定,時間1 h,現場獨立完成,問卷當場收回。
1.3統計學方法用Epidata3.0建立數據庫,采用雙錄入方式錄入問卷,核查無誤后鎖定數據庫。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的統計描述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不同群體組間分布用雷達圖展示,差異比較采用獨立樣本秩和檢驗,假設檢驗水準α=0.05。
2.1參加心理教育訓練總體狀況1053名調查對象中,未參加過任何形式心理教育訓練的595人(56.51%),參加過心理教育講座的374人(35.52%),接受過個體心理輔導的27人(2.56%),參與過專業團體心理訓練或個體心理咨詢的57人(5.41%);而認為開展心理教育訓練“非常必要”和“比較歡迎”的軍人分別占到總體的43.80%和34.93%,有19.10%的軍人對開展此項工作持“一般、還行”的觀望態度,只有2.17%的軍人由于各種原因不太愿意參加心理教育訓練。
2.2心理教育內容需求合理認知教育、情緒壓力管理、意志品質培養三項教育內容最受被測軍人歡迎;Kruskal-Wallis非參數檢驗結果顯示,軍官、士官和士兵心理教育內容需求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57,P<0.05)。軍官與士兵、士官選擇結果比較顯示,軍官對情緒壓力管理的需求排在首位,對人際關系、行為問題、心理危機、婚戀、復轉等內容的需求也較高。見圖1。
Wilcoxon秩和檢驗結果顯示,男女軍人心理教育內容需求分布有顯著差異(Z=3.18,P<0.01),男軍人對意志品質培養、婚戀心理、復員轉業心理調適、訓練焦慮調控、心理危機干預等方面的需求較女軍人更為突出。見圖2。

圖1 不同類別西藏高海拔軍人心理教育內容需求比較

圖2 不同性別西藏高海拔軍人心理教育內容需求比較
2.3心理訓練內容需求被測軍人對軍營環境、人際關系、軍事任務三項適應訓練關注度最高,其次最希望開展的是情緒調控和壓力管理訓練;軍官、士官和士兵心理訓練內容需求總體分布沒有顯著差異(χ2=2.91,P>0.05)。進一步分析發現,軍官較士兵和士官更關注團隊協作和挫折應對訓練(P<0.05,圖3);而男女軍人對心理訓練內容的需求無統計學差異(P>0.05,圖4)。

圖3 不同類別西藏高海拔軍人心理訓練內容需求比較

圖4 不同性別西藏高海拔軍人心理訓練內容需求比較
2.4心理訓練課程設置需求被測軍人比較容易接受的課程設置是由心理學專業人員組織的每周1次、每次60 min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其中,男軍人對訓練時間、人員、方式的需要與女軍人相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或P<0.01)。
研究提示,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與軍隊整體的作戰能力息息相關[5]。近年來,國內外局勢不斷變化,自然災害增多等因素都對軍隊執行多樣化軍事行動提出了新的挑戰,軍人執行任務的壓力逐漸增大,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6]。了解常駐高原軍人對心理教育訓練的需求,是構建高原軍人心理教育訓練模式,針對性開展教育訓練,取得實效性的基礎環節。本次調查結果提示,被測高原軍人中從未參加過心理教育訓練的比例占測試總體的56.51%,而十分期待開展此項活動并認為非常必要的高原軍人占到總數的78.73%,這與既往研究一致[7]。由此啟示,常駐高海拔軍人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訓練的需求與實際開展此項工作之間存在嚴重的不平衡現象。結合訪談和調查發現,雖然總部近年來十分重視心理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落實到基層的效果仍然不顯著[8]。一是目前針對心理工作的制度不完善,沒有相應的法規保障,無法健全專屬職能部門,因此阻礙了心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基層部隊缺少具有專業知識的心理服務專兼職人員,心理工作仍然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削弱了專業心理干預的作用,延緩了軍人心理素質的提升;三是對科學心理知識認識不足,接納程度低,導致工作目標和層級不清晰,影響了心理教育訓練工作的實效性。
構建基層官兵歡迎且科學實用的教育訓練模式,是提高心理教育訓練效果的前提。分析本調查結果發現,常駐西藏高原軍人對自我心理困惑的調適與適應關注度最高,對軍人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也十分重視。其中,軍官、士官和士兵心理教育內容需求有差異,軍官對情緒壓力管理的教育內容需求排首位,而士官和士兵更需要常見不合理認知教育;男軍人對心理服務的需求高于女軍人。綜合分析發現,由于自然、軍事、人文等原因,高原駐軍體會到更多的心理壓力,而目前又缺乏心理學基本知識的獲取途徑及相應的教育訓練,其中軍官和男軍人對心理問題的調控與管理的需要更為突出。因此,結合高原軍人心身發展的特點和需求,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訓練工作已迫在眉睫。
綜上所述,加強新形勢下部隊心理衛生工作,是適應新任務、新要求的重要舉措。了解高原特殊作業環境軍人心理需求,根據不同群體特點制定相應的教育訓練措施,建立符合我軍特色的軍人心理教育訓練模式,真正解決軍人面臨的各種心理問題,提升軍人心理素質水平,從而提高戰斗力,并推動軍事心理研究向縱深發展,有著積極的軍事和社會意義。
[1]Michael SMatthews,Janice H Laurence.Military Psychology[M].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Ltd;Four-Volume Set,2011: 12-16.
[2]趙琳,張理義.駐高海拔空軍官兵心身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1):1642-1644.
[3]胡廣濤,宋航,王國威,等.急進高海拔遂行任務對汽車兵心理應激和心理彈性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1):63-66.
[4]高鈺琪.高原軍事醫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238.
[5]衣新發,趙傳,蔡曙山.中國軍人心理健康狀況的橫斷面歷史研究:1990~2007[J].心理學報,2012,44(2):226-236.
[6]王立菲,楊國愉,馮正直.軍隊心理衛生工作現狀調查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3,31(6):501-504.
[7]肖瑋,宋修博,郭子幀,等.軍隊醫學心理學專業本科生職業素質需求調查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1):113-114.
[8]李曉云,胡軍,王東紅,等.我軍心理衛生服務研究現狀與分析[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4,26(4):104-106.
R 395/594.3
A
1004-0188(2016)03-0341-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3.04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4GJ-003123)
610021成都,成都軍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劉耘,楊顯君);第三軍醫大學心理學院(馮正直)
馮正直,電話:023-68771591;E-mail:fengzhengzhi@gmail.com
(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