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健國
?
四妙湯合薏苡仁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44例
米健國
目的觀察四妙湯合薏苡仁湯加減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6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2例和治療組44例。治療組給予四妙湯合薏苡仁湯治療,每日1 劑;對照組給予別嘌醇片0.1 g,2次/天,尼美舒利片0.1 g,1次/天,兩組療程均為3周,觀察兩組總有效率、治療前后主要癥狀體征積分、顯效時間及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5.5%和88.1%,兩組的疾病療效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關節疼痛、紅腫、活動受限等主要癥狀體征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治療組積分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顯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UA、ESR、CRP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治療組UA、CRP降低較對照組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四妙湯合薏苡仁湯加減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顯著。
痛風性關節炎;四妙湯;薏苡仁湯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生變化,蛋白質及酒類攝入量增加,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患病率也逐漸增加。世界1~2%的成年人患有此病,是發生于男性中最常見的關節炎之一。痛風是一種因持續性高尿酸血癥導致尿酸鈉晶體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沉積為特征的嘌呤代謝性疾病,其發作的早期以單關節急性炎癥為特征,進一步惡化出現多關節痛風的頻繁發作,長期痛風將引起關節畸形、腎炎、腎結石、腎功能衰竭等疾病[1]。目前西醫治療以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為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作用,復發率高,不能阻止疾病進程,使臨床應用受到限制。筆者采用四妙湯合薏苡仁湯加減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取得了顯著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共86例病例,均為2013年6月—2015年7月江門中醫藥學校附屬門診部門診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44例,男39例,女5例;年齡30~72歲,平均(46.12±8.21)歲;病程7天~13年,平均(4.05±0.32)年;受累關節在掌指關節5例,跖拇關節16例,在跖趾關節23例。對照組42例,男38例,女4例;年齡32~69歲,平均(45.42 ±7.85)歲;病程5天~12年,平均(4.38±0.29)年;受累關節在掌指關節4例,跖拇關節15例,在跖趾關節23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內科學》[2]和《實用中醫內科學》中的標準制定[3]:①關節部位反復出現紅、腫、熱、痛,典型部位為足跖指關節,其他包括踝、膝、肘、掌指關節;②男性血尿酸值>420μmol /L,女性>360μmol /L;③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關節炎和(或) 繼發性痛風;④中醫診斷為濕熱壅盛型痹證,臨床癥狀為: 關節劇痛突然發作,多在夜間發作。關節紅腫熱痛,得冷則舒,痛不可觸。或發熱,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1.3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標準,年齡18~65歲。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腦血管、肝、腎、消化、血液及內分泌系統疾病者;晚期關節炎重度畸形、僵硬、喪失勞動力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藥物過敏者;繼發性痛風和精神病患者。
1.4治療方法兩組均低脂,低嘌呤,控制肉食、豆制品、海鮮,禁酒等。治療組用四妙湯合薏苡仁湯(土茯苓30 g,薏苡仁30 g,萆薢30 g,雞血藤30 g,蒼術10 g,黃柏10 g,川牛膝15 g,生首烏15 g,延胡索15 g,威靈仙15 g,澤瀉15 g,地龍15 g,土鱉蟲10 g,益母草30 g,茵陳15 g,生甘草10 g),每日1 劑,水煎2 次,每次取汁200 ml,分2次口服,分別于早上9~10 時(勿空腹服) 和晚上睡前各溫服200 ml。對照組分別給予別嘌醇片(廣東彼迪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44021368) 0.1 g/次,2次/天;尼美舒利片(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山制藥總廠生產,國藥準字H20000284)0.1 g/次,1次/天。兩組療程均為3 周,隨訪4周。
1.5觀察指標
1.5.1主要癥狀體征積分[1]①關節疼痛:尚能忍受,基本不影響工作,為輕度(1分);工作和休息均受到影響,為中度(2分);難以忍受,嚴重影響休息和工作,為重度(3分)。②關節紅腫:關節淡紅,輕度腫脹,皮膚紋理變淺,關節的骨標志仍明顯,為輕度(1分);關節紅,腫脹明顯,皮膚紋理基本消失,骨標志不明顯,為中度(2分);關節深紅,重度腫脹,皮膚緊,骨標志消失,為重度(3分)。③關節活動受限:關節活動輕度受限,關節活動范圍減少<1/3,為輕度(1分);關節活動明顯受限,關節活動范圍減少≥1/3,為中度(2分);關節活動嚴重受限,關節活動范圍減少≥2/3,為重度(3分)。
1.5.2顯效時間記錄首次急性發作至癥狀緩解所需要的時間。
1.5.3實驗室指標檢測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尿酸(UA)、血沉(ESR)和C-反應蛋白(CRP)。
1.6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痊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指標正常;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主要理化指標基本正常;有效:癥狀、體征均好轉,主要理化指標有改善;無效:癥狀、體征及主要理化指標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兩組療效的比較經統計分析,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8.1%,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5%;兩組總有效率之間的差異(P<0.05),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的比較 (例,%)
2.2兩組主要癥狀體征積分的比較治療后,兩組關節疼痛、紅腫、活動受限等主要癥狀體征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且治療組積分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主要癥狀體征積分比較 (例,±s)
2.3兩組顯效時間比較對照組和治療組顯效時間分別為(7.0±2.8)天和(6.9±3.0)天,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兩組治療前后UA、ESR、CRP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UA、ESR、CRP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兩組ESR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UA、CRP降低較對照組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 (例,±s)
痛風(gout)為嘌呤代謝紊亂和(或) 尿酸排泄障礙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組異質性疾病。臨床特點是高尿酸血癥、急慢性痛風關節炎、急慢性泌尿系尿酸結石、尿酸性腎病、痛風石和痛風結節。其中痛風性關節炎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突出特點為高尿酸血癥和結締組織結構(特別是軟骨、滑膜)的尿酸鈉晶體沉著[5]。以原發者居多,少數病人由于代謝性疾病如次別嘌呤-咖啡因酶、磷酸核糖基轉移糖缺乏時產生的高尿酸血癥稱為繼發性痛風。其發病機理與多形核白血球有關,痛風時滑膜組織和關節軟骨釋放的尿酸鈉晶體被關節液的白血球吞噬,白血球又破壞釋放出蛋白酶和炎性因子進入滑液,從而導致關節出現炎癥[6]。
中醫藥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痛風性關節炎類屬于中醫學“痹癥”“歷節病”等范疇。先天稟賦不足,加之長期飲食失宜,過食膏粱厚味,致痰濕瘀阻,痰瘀郁久則化熱,閉阻于經脈,導致經脈不通,不通則痛。因此,治療當以清熱、利濕、泄濁、通絡為法。筆者根據多年臨床經驗,采用四妙湯合薏苡仁湯加減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取得滿意療效。方中蒼術配黃柏清熱燥濕,茵陳配生薏苡仁清熱利濕,土茯苓、萆薢、澤瀉健脾舒筋,利水滲濕,化濁祛毒;生何首烏益腎斂精,通腑解毒,兩者相伍,燥潤相濟,以杜絕因濕生痰;川牛膝活血通絡,補肝腎、強筋骨,還能利濕通淋,導熱下行;雞血藤、益母草、延胡索活血祛瘀,散結消腫,通絡止痛;威靈仙善走而不守,能宣通十二經絡,通絡止痛;地龍、土鱉蟲溶解瘀結,暢通經脈,促進濕濁泄化;生甘草瀉火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泄濁化瘀,通絡止痛之功。
本研究結果顯示,四妙湯合薏苡仁湯加減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較好,不僅能改善關節疼痛、紅腫及活動受限等癥狀,還能降低UA、CRP,抑制炎癥反應,且療效優于對照組。研究[7]證明,四妙湯中黃柏、薏苡仁能增強血流量及血UA排泄;蒼術能改善脾虛代謝功能,有抗氧化作用;牛膝提取物有鎮痛、解熱、抗炎消腫、穩定炎癥細胞作用;土茯苓有一定的排泄UA作用。
綜上所述:采用四妙湯合薏苡仁湯加減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能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能快速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使用。
[1]何曉紅,徐偵雄,何羿婷.加味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30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9):326-328.
[2]陳灝珠. 實用內科學[M]. 12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608.
[3]周仲瑛. 實用中醫內科學[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 386.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51.
[5]莫蓉,梁柳琴,葉玉津,等. 痛風性關節炎262 例臨床分析及診治體會[J].國際內科學雜志,2008,35(5):249-251.
[6]李迎春,徐建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及研究進展[J].安徽醫學,2013,34 (1):96-98.
[7]尹蓮,史欣德.四妙丸加味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概述[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4,11(1):63-64.
廣東省江門中醫藥學校門診部(江門 529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5.038
1003-8914(2016)-15-2223-03
(本文校對:張偉星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