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驚濕雷地:,大世界
PART 2 親子旅行在眼前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帶著女兒參加了張驚雷的為藍俱樂部舉辦的濕地探索活動。驚艷地發現,北京附近竟然還有這么好玩的地方!而且活動環節設計得相當豐富且專業:一位植物學家和一位昆蟲學博士先是在戶外給孩子們用PPT簡單講解自然知識,然后就帶著大家一起出發,漫步濕地,辨識植物,翻開石頭、繞著大樹尋找昆蟲。最后還有親手種植植物的環節,以及為每個人領到的蠶寶寶去尋找桑樹、摘桑葉的環節。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群孩子在濕地里簡直忙不過來了,因為他們不斷地發現沒見過的植物和各種自由爬行的小蟲,于是喊了植物學家喊昆蟲學博士。更神奇的是,兩位專家雖然已經帶孩子們無數次探索過濕地,但還總有新發現,大聲地招呼孩子們過來看。大家玩得不亦樂乎。那天我特別有感觸:這何嘗不是一種親子旅行的方式?雖然沒有翻山越嶺,長途跋涉,但當孩子們發現這小小濕地中蘊藏的無數秘密時,和環游世界得到的新鮮、刺激是一樣的。
2009年,我開始策劃濕地保護項目。2010年,我到了北京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一直到2012年,為藍俱樂部才正式對外開放。我的兒子福官兒也是那一年出生的。
一到夏天,福官兒每天早上6點左右肯定醒。這幾天他媽媽出差,早上都是我送他去幼兒園。昨天早上,他醒來之后就叫我:“爸爸,我聽見四聲杜鵑叫!一會兒去幼兒園的路上,你給我帶上望遠鏡,我要找找看。”這其實是因為我常年帶他在濕地玩兒,他學了不少辨別鳥類叫聲的知識。他也能在上學路上,找到白頭鵯、棕頭鴉雀的影子,和各種各樣的昆蟲玩上好一會兒,知道哪種有毒,哪種可以親密接觸。





兒子出生后,我去濕地工作時,不得已要經常“隨身攜帶”他,但又因為太忙,往往就是把他往草地上一放,讓他亂爬著四處看,拔草、和泥、捏昆蟲……我發現他玩得特別開心,特別投入,簡直跟在家里媽媽帶、奶奶帶完全不是一個狀態。再大點之后,我帶他在濕地里可玩的就更多了:種植,記錄,觀察和分辨濕地里的鳥類、昆蟲、魚類……慢慢地,他具備了一雙發現自然的眼睛,打開了聆聽自然的耳朵,加上當時我們一起做濕地項目的朋友、合作伙伴都到了當爸爸、媽媽的年齡,所以都非常認同一起開展和孩子有關的濕地探索活動,想讓更多的孩子和福官兒一樣,通過濕地這樣一個窗口,認識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尋找到快樂。
除了觀察植物和昆蟲,我們現在還組織了更多形式的體驗:宿營——探索濕地從傍晚到黎明的秘密;自然食材制作——用親手種植的植物或在濕地就地取材來學習制作食物;飛蠅釣——用自然誘餌(如昆蟲、草葉)來學習釣魚,讓孩子洞悉水下看不見的魚類的生活習慣和繁衍規律。當然,濕地湖里的魚只能釣,不能拿。一片小小的濕地,可以開發出無數種玩法,光是這里的春夏秋冬,就是一個個精彩的大千世界。
這兩年,我還在做“聆聽濕地之聲”的活動,邀請音樂家來到濕地,根據大自然的律動和各種聲響即興演奏。按音樂家們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是來給大自然的聲音伴奏的。”這要求音樂家音樂素養非常高,活動設置也頗為復雜。我們嘗試舉辦的兩次一次是在9月,一次是5月,都是黃昏前后。9月是候鳥馬上遷徙的時間段,傍晚時分,濕地里大群的葉鷺、蒼鷺會發出很多的聲音,再加上蟬鳴、鳥叫、蛙鳴,還有各種各樣秋蟲的起起伏伏鳴叫聲,真的很像合奏;5月份是初夏,是鳥類的繁殖季節,它們有的忙著談戀愛,有的在巢穴里忙著孵化或哺育下一代,這個時候的大自然聲響更像是獨奏。所以這兩個季節自然之音里的內涵不一樣,給音樂家們創作樂曲的動機也不一樣,大家聽到的曲目當然也不一樣。
這兩次活動,我們做成了公益項目,邀請的是北京盲人學校的小朋友和北京市順義區社區撫養的孤殘兒童。因為這些孩子出去旅行或在大自然里玩耍,沒有普通孩子那么方便,所以特意邀請他們來享用如此精心準備的一道音樂大餐。這些孩子在聆聽方面也更加敏銳和專注,自然音樂會舉辦得非常成功。


我從小就喜歡在大自然里玩,現在做了一份有意義又和自己興趣相投的工作,感覺如魚得水。北京的濕地越來越少,但一片小小的濕地里,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界物種,是一個精彩的大世界,確實要好好保護。做了幾百次兒童探索活動之后,我也看到大多數孩子雖然只是在短暫的時間內在濕地玩耍、探索,但融入的速度非常快,也會為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各種發現歡欣雀躍,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時得到的那些來自大自然的驚喜。孩子的天性還未被禁錮,因此能更敏銳地感受到自己與大自然那種緊密、不可切斷的連接。
但是活動中,我也能看到很多父母因為和大自然隔閡太久,忘記自己的童年太久,總是顯得格格不入,不為周圍美景所動,一直在看手機。帶孩子參加活動這事,就像例行公事。其實我們將活動設置為親子形式,就是希望父母和孩子一起發現、探索、學習,和孩子一起享受這個過程。
現在很多父母對親子游或者親子旅行抱有的期望太高,又想讓孩子學到很多,又想讓孩子看到很多,但我覺得,如果父母保持童心,有親近自然之心,在像我們濕地這種離家很近的地方,甚至在家周邊的公園里,都可能成就一場美好的親子旅行,自己生活的不遠處就是“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