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飛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優質軟環境
◎文/李飛
近年來,我省始終致力于加強軟環境建設,通過營造優良的投資營商環境,煥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特別是2013年以來,省政府按照國務院的部署要求,不斷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簡稱“放管服”)改革力度,使全省創新創業活力加快迸發,為新一輪全面振興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保障。
為加強組織領導,省政府于2013年成立了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工作領導小組。2015年6月,又成立了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制定印發了《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通過幾年來切實推動工作落實,我省在推進“放管服”改革上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簡政放權方面。2013年以來,省政府分五批共取消調整行政職權1631項,超額完成了行政審批事項減少三分之一的目標;14個市政府共取消調整了行政職權5089項。特別是2015年,按照國務院“五個再砍掉一批”的要求,結合權力清單制度建設,省政府再次取消調整與促進經濟增長、創業就業密切相關的行政審批事項411項,各市共取消調整行政審批職權近千項。
在放管結合方面。主要從三方面入手,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一是明確監管方式,各級政府部門陸續建立了目錄管理、專項報告、效能監察等監管措施,推進政府職能重心從審批為主的事前監管向以督導管理為主的事中事后監管轉變。二是健全工作機制,2015年出臺了《關于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實施意見》,通過制定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建立“雙隨機”抽查機制、加強抽查結果運用等措施,切實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程序。三是加強督導檢查,組織開展了全省嚴肅紀律鞏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果的自查工作,對事中事后監管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和評估。
在優化服務方面。為切實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多、辦證難”問題,省政府出臺了《關于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的工作方案》,通過制定公共服務事項目錄、清理規范不合法不合理的證明和手續、編制辦事指南等措施,簡化辦事流程,優化政府服務。2014年,省政府印發了《規范行政審批行為的實施意見》,全面實行“一個窗口”受理、辦理時限承諾制、堅持信息公開等新舉措,進一步規范了行政審批行為。2015年,組建成立了省政務服務中心,省政府40個工作部門、72個服務窗口、近500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實行首問負責制和一站式受理,實現了大廳之外無審批。同時加快網上審批平臺建設,推動4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上網辦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深化“放管服”改革,如同推倒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隨即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為政府自身建設和各行各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引領各級政府沖破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放管服”改革更好地厘清了政府和市場關系,既發揮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也明確了政府的服務屬性,使全社會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
二是加快了法治政府建設進程。通過改革使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明確了政府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哪些權力應該保留、哪些權力應該取消或下放。同時,通過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也推進了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更加清晰地界定了省、市和縣(區)政府間的事權,使省、市、縣各級政府能夠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三是推動了廉潔政府建設。通過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等一系列改革,有效消除了依托審批滋生腐敗的土壤,防治了權力“任性”和濫用,對遏制腐敗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有利于營造風清氣正、勤政廉政的政治生態環境。
四是有效促進了全社會創新創業。通過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給市場和社會留足了空間,為公平競爭搭好了舞臺,激發了市場潛力和社會活力,釋放了創新動力,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把市場主體的力量更加充分地調動起來,活躍了微觀經濟,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