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剛,畢迪1.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湖北武漢 40071;2.荊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湖北荊州 44000;.荊州市中心醫院產科,湖北荊州 44000
內鏡治療消化道穿孔的臨床研究
曾德剛1,2,畢迪3
1.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湖北武漢430071;2.荊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湖北荊州434000;3.荊州市中心醫院產科,湖北荊州434000
目的 研究內鏡治療消化道穿孔的臨床療效。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消化道穿孔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保守治療)及研究組(內鏡治療)各20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0%,高于對照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各觀察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內鏡治療消化道穿孔療效確切,可作為臨床治療的優選方案推廣使用。
內鏡治療;保守治療;消化道穿孔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40 cases of digestive tract perfo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conservative treatment)and study group(endoscopic treatment)of 20 cases,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0%,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is accurate,can be used as a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preferred program to promote the use of.
[Key words]Endoscopic therapy;Conservative treatment;Digestive tract perforation
消化道穿孔為當前潰瘍病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與患者不規律飲食導致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大量分泌具有直接關聯性[1]。既往臨床針對消化道穿孔采取的治療方案以外科手術以及保守治療為主,雖然均可以取得一定臨床療效卻各有利弊,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內鏡治療方案的日臻純熟極大地豐富了消化道穿孔的治療手段。鑒于此,該次研究針對該院2014 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例消化道穿孔患者實施內鏡治療,取得了理想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40例消化道穿孔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各20例。對照組男15例、女5例;年齡28~55歲,平均年齡(41.25±1.50)歲;病程時間0.2~8.5 h,平均病程(4.33±0.15)h;穿孔部位:食管部6例、胃部14例;臨床表現:腹痛14例、腹脹6例。研究組男16例、女4例;年齡27~54歲,平均年齡(41.50± 1.25)歲;病程時間0.3~8.0 h,平均病程(4.25±0.17)h;穿孔部位:食管部5例、胃部15例;臨床表現:腹痛15例、腹脹5例。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消化道穿孔者;②無凝血功能障礙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肺肝腎功能嚴重損傷者;②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可以進行分組比對。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保守治療,入院后一經診斷即采取胃腸減壓,靜脈滴注質子泵抑制劑,在藥敏實驗輔助下采取抗生素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隨后給予奧曲肽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61309,生產批號1705060)皮下注射,0.05 mg/次、3次/d。
研究組采取內鏡治療,在內鏡下發現穿孔部位后盡可能暴露病灶并引導患者適當吸氣,如果存在出血情形可采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隨后將金屬鈦夾經內鏡鉗道置于內鏡前端并將其外套管去除,充分顯露鈦夾[2]。在促使鈦夾擴張至最大角度后依據病灶范圍大小及具體部位適度旋轉,在內鏡下確定鈦夾完全跨越消化道穿孔處并與兩側黏膜組織接觸后用力收緊鈦夾,將置放器取出,如穿孔部位較大可采取多個鈦夾予以關閉創口[3]。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為治療總有效率、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腹痛與腹脹緩解時間。
1.4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消化道穿孔臨床表現改善程度,此次研究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如下:顯效:腹痛、腹脹完全消失;有效:腹痛、腹脹明顯改善;無效:腹痛、腹脹有所改善但自感仍然清晰;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
1.5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上,兩組分別為90%、75%,研究組更優,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2.2兩組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腹痛與腹脹緩解時間比較
研究組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腹痛與腹脹緩解時間各項指標數值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腹痛與腹脹緩解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腹痛與腹脹緩解時間比較(±s)
組別 創面愈合時間(d)住院時間(d)腹痛緩解時間(h)腹脹緩解時間(h)對照組(n=20)研究組(n=20)t P 4.50±0.50 2.35±0.35 8.254 0.035 12.25±1.25 8.85±1.35 8.443 0.027 10.55±1.30 6.77±1.23 8.338 0.030 16.50±1.50 11.28±1.32 8.550 0.024
針對消化道穿孔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內鏡治療、保守治療3種,由于手術治療在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的同時不可避免會對患者身體機能帶來嚴重損傷,應用頻率逐漸降低。隨著質子泵抑制劑藥物的陸續涌現,保守治療消化道穿孔已經具備了較高的可行性[5-6]。此外,內鏡技術融傳統光學、人體工程學、電子技術等多種技術于一身,利用內窺鏡能夠準確觀察病變部位,并以此為依據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而逐漸引起臨床的重點關注,成為治療消化道穿孔的重要方案。但是在保守治療與內鏡治療孰優孰劣上目前臨床尚未形成一致共識,給臨床應用帶來較大困擾。
該次研究中研究組經內鏡治療,總有效率90%,而同期采取保守治療的對照組僅為75%,并且在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腹痛與腹脹緩解時間各項指標比較上,研究組同樣占有明顯的優勢。而學者趙九龍等[7](2015)在其臨床研究中指出外置內鏡夾治療8例結腸穿孔患者全部成功閉合,治療總有效率100%,進一步證實內鏡在消化道穿孔、瘺(漏)及出血治療中有效且成功率高。在與現有研究成果相互印證之后,該次研究認定內鏡治療消化道穿孔在短時間內即可以收獲理想的治療效果,并且整個治療過程中對于患者身體機能帶來的創傷更小,有助于康復及重回正常生活軌道,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8]。而相較于現有研究成果,該次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通過隨機性對照試驗研究證實了內鏡治療消化道穿孔的有效性,而既有研究則多數集中在綜述上。盡管研究手段存在著差異,但是均證實內鏡治療消化道穿孔是值得在臨床中應用的。
綜上所述,內鏡治療消化道穿孔療效確切,可作為臨床治療的優選方案推廣使用。
[1]董芳芬,陳予真,許亮亮,等.內鏡下消化道穿孔/缺損封閉技術的研究進展[J].微創醫學,2015,10(5):567-570.
[2]楊烈紅.分析消化內鏡診療相關性穿孔的內鏡治療[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2(9):1680.
[3]劉崢嶸.三腔胃腸管輔助治療內鏡操作后上消化道穿孔的療效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5,17(10):1483-1486.
[4]廖忠華.探討結腸鏡與腹腔鏡聯合在下消化道腫瘤治療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4,33(13):82-83.
[5]陳攀麗.無痛胃鏡在治療上消化道異物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療,2014,33(2):174,176.
[6]崔紅霞,朱培霞,張超,等.腹腔鏡治療上消化道穿孔36例研究[J].中外醫療,2013,32(23):71-73.
[7]趙九龍,李兆申.外置內鏡夾在消化道穿孔、瘺(漏)及出血內鏡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5,30(5):422-424.
[8]董佳月,高微微,姜葵,等.消化內鏡操作致醫源性消化道穿孔的特點及治療轉歸[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5,10 (5):300-302.
Clinical Research on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Digestive Tract Perforation
ZENG De-gang1,BI Di2
1.Colleg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Wuhan University,Hubei,Wuhan Province,430071 China;2.Ji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Jingzhou,Hubei Province,434000 China;3.Jingzhou Central Hospital maternity,Jingzhou,Hubei Province,434000 China
R656.6
A
1674-0742(2016)07(c)-0084-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21.084
曾德剛(1985.4-),男,湖北荊州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胃腸外。
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