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霞,丁建茹,孫義婷,楊芳,李素蘭(唐山市曹妃甸區醫院,河北063299)
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張建霞,丁建茹,孫義婷,楊芳,李素蘭
(唐山市曹妃甸區醫院,河北063299)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到該院接受治療的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86例,根據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從心理、行為、生活上進行全面的護理干預。兩組患者護理結束后,比較其并發癥發生率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6.3%(7/43),對照組為69.8%(30/4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較對照組有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是較為有效的護理方法,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護理工作;腦出血;生活質量;便秘
腦出血是在沒有外力作用下而腦實質內的血管破裂而造成的出血,在神經內科疾病中死亡率較高。腦出血常常是作為一種并發癥而發病,病因表現為高血壓、腦血栓、高血脂和腦血管老化等[1]。老年人中并發腦出血的比例更高。腦出血發病后,患者會出現意識、語言和運動功能障礙,嚴重時出現全身癱瘓,進而引起重要臟器的衰竭,造成死亡[2-3]。因此,腦出血一旦發生需要及時治療,但基于疾病表現的臨床癥狀,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必要的護理。同時,適當、有效的護理方式可以幫助患者穩定病情。本研究采用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進行護理,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同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來本院進行治療的腦出血患者86例,入院時患者均有語言障礙,半身或全身運動障礙,頭痛嚴重。均經CT和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為腦出血患者。排除嚴重器官功能障礙、過敏體質和意識不清患者。根據隨機分配原則,將86例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女22例;年齡46~75歲,平均(56.3±1.2)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48~73歲,平均(54.8±1.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在搶救治療后進行必要的內科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神經內科護理,每天進行必要的指標檢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主治醫生進行救治。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進行全面的護理干預。首先,在心理上干預,根據每例患者的心理狀態、情緒變化,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增加患者的信心,使其保持樂觀心態。其次,在認知上干預,對患者進行腦出血疾病的發生、發展情況評估,介紹疾病并發癥情況、如何正確地飲食和日常護理。然后,在行為上干預,根據患者發病后病情的嚴重程度,對患者的吞咽程度進行判斷,無法吞咽的患者注射流食,幫助不同吞咽能力的患者進行吞咽練習,鍛煉舌頭、咀嚼肌和頰肌等。最后,在康復上進行干預,對每例患者制訂個體化康復計劃,活動關節、合理擺放肢體等,可以在床上進行適度的運動、洗漱、排便等,逐步進行室外活動,上下樓梯、讀書看報等。兩組患者的護理周期均為3個月。
1.2.2評價標準[4]在護理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生活質量。統計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各種并發癥所占比例及總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調查評分的方法進行評價,每項總分為10分,分成3個等級,即好:6~10分,中:3~5分,差:0~2分。評價項目包括語言表達、肢體活動、認知能力、自理能力、勞動能力和精力等。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取χ2校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在護理結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出現,觀察組的總并發癥發生率(16.3%)明顯低于對照組(69.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語言表達、肢體活動、認知能力、自理能力、勞動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43 43 8.64±1.36a3.21±1.45 7.58±2.31a1.21±2.21 8.96±2.58a3.21±2.78 9.15±2.65a2.69±1.45 8.32±2.34a3.12±1.65 n語言表達肢體活動認知能力自理能力勞動能力
腦出血在神經內科疾病中的致死、致殘率較高,近年來其發病率在不斷升高。腦出血患者在接受手術及藥物治療之后,出現并發癥的情況極高,患者起初多不能進行自理,甚至不能進食,而患者家屬由于護理知識的缺失,偶發護理不當而出現死亡的情況[5-7]。所以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需要良好、認真、仔細的護理干預方法,一方面有助于穩定病情,另一方面可幫助患者較快地恢復。隨著護理方法的不斷發展,全面綜合的護理干預被不斷地應用于危重癥中,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8-10]。
護理干預首先實現幾名護士專人對應1例患者,在護理之前全面了解患者的情況,對患者家屬進行認知干預,使患者家屬在護士護理之余進行正確有效的護理,保證護理的良好結果[11-12]。在心理、行為、飲食及康復鍛煉上進行全面干預[13]。在保證患者病情穩定的同時,逐步恢復到發病之前的狀態。護理干預不僅可以讓患者較快地提高生活質量,還可以簡化護理程序,實施個體化護理,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節約醫療費用[14-15]。
本研究分別采用神經內科常規的護理方法和護理干預方法對腦出血患者進行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在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的護理中效果較好,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康復較快,生活質量較常規護理顯著提高。在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全面地從心理上進行疏導、行為上進行正確的鍛煉與規劃、認知上進行正確的教育與輔導,正確有效的溝通、制訂出合理的康復鍛煉計劃,指導動作的正確姿勢等護理干預,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全面的廣泛應用。
[1]閆小平.簡論腦出血患者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232-233.
[2]吳英報,李斌.早期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的預防作用及康復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4):94-95.
[3]黃秀娟,劉芝修,解光川,等.護理干預預防腦出血并發癥療效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1,23(12):1103-1104.
[4]王秀萍,孫春妮.預防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的護理干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5):3233-3234.
[5]王清.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6):27-28.
[6]唐云,凌峰.110例腦出血偏癱患者康復護理干預后運動功能恢復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6):139-140.
[7]王翠香.早期綜合康復對腦出血術后癱瘓肢體功能恢復的作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1):32-33.
[8]馬小玲.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23):154-155.
[9]邵艷,曾艷,楊霞,等.綜合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病人術后康復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66-67.
[10]于君.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2,33(16):3538-3539.
[11]高文靜.綜合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顱內血腫清除術后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0):1716-1717.
[12]魏霞,朋風光.綜合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4):4-6.
[13]劉鳳姣.康復護理干預對于腦出血術后患者恢復期的影響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33):304-305.
[14]張亞琴.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0):954.
[15]朱群仙.腦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9):12-1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8.049
B
1009-5519(2016)08-1244-02
(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