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予波
(四川省成都市三六三醫院 內四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
目標性護理在減少腫瘤化療患者靜脈炎發生中的應用
程予波
(四川省成都市三六三醫院 內四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探討目標性護理在腫瘤化療引發靜脈炎患者的預防效果。方法選取行化療的80例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為預防靜脈炎進行目標性護理,比較2組靜脈保護知識的掌握情況、治療舒適度、靜脈炎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對PICC功能鍛煉、保護方法、注意事項、應急處理措施等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置管舒適度高于對照組,靜脈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其他置管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目標性護理能夠降低腫瘤化療患者靜脈炎的發生率,提高治療的舒適度,提高化療的依從性。
目標性護理; 腫瘤化療; 靜脈保護; 靜脈炎
化療是降低腫瘤分析,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治療方法。靜脈輸注是化療藥物治療的主要方式,化療藥物經外周淺靜脈輸入,對血管的刺激性較大,可發生局部疼痛、癢感、紅腫等靜脈炎表現。據文獻[1]報道,靜脈化療的局部靜脈炎發生率可達25%。靜脈炎的出現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經濟負擔,嚴重者還需要更換輸液部位或治療藥物,影響輸液順利進行,甚至會導致不必要的醫患糾紛。因此,在靜脈化療的治療過程中必須采取護理措施以預防靜脈炎的發生。目標性護理是提前設定目標,護理措施的實施均以護理目標為中心開展,目的在于提高護理的針對性。本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對40例化療的患者實施目標性護理以預防靜脈炎的發生,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80例腫瘤化療的患者,納入標準: ① 均確診為原發性腫瘤,有明確的病理學診斷,擬連續化療三個周期以上; ② 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本院人體試驗委員會所制定的倫理學標準; ③ 年齡18~75歲; ④ 治療前肝腎功能、血液分析、心電圖檢測結果無明顯異常; ⑤ 預計生存期均>3個月,KSP≥70分; ⑥ 無化療禁忌證,均采用PICC置管; ⑦ 無理解力、記憶力、定向力等認知障礙。排除標準: ① 一般狀況較差,不能耐受化療; ② 嚴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狀態較差,不能合作者; ③ 有精神病史、神經系統疾病; ④ 嚴重的心臟疾病及其他臟器功能性疾病; ⑤ 患有其他未愈腫瘤者; ⑥ 皮膚疾病史或內瘺部位有皮膚問題; ⑦ 交流障礙、不具備讀寫能力者。將患者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分為2組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20~75歲,平均(50.5±12.5)歲;文化程度:初高中或中專25例,大專及以上15例;腫瘤類型:胃癌18例,肺癌12例,肝癌8例。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25~72歲,平均(51.2±13.2)歲。文化程度:初高中或中專28例,大專及以上12例;腫瘤類型:胃癌15例,肺癌13例,肝癌12例。2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2組患者化療輸注的藥物基本相同,均采用BD公司的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對照組治療期間采用常規護理,由管床護士進行相關健康教育、治療性護理,觀察組為預防靜脈炎進行目標性護理。
1.2.1設定目標:護理目標確定為減少靜脈炎的發生,以循證醫學為指導,結合相關專家意見及科室的實際情況,查閱相關文獻,針對可能導致靜脈炎發生的因素制訂護理計劃。選擇患者能夠接受的方式,開展護理工作。
1.2.2預防性護理措施: ① 知識干預:由貫穿護士發放PICC靜脈保護的宣傳資料。結合宣傳教育資料采用講解和演示的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時注重結合患者的個體差異和健康需求?;颊呙看芜M行化療時,向患者講解化療藥物與靜脈炎的關系,幫助患者正確的擺放體位。介紹PICC置管的注意事項,如避免用力咳嗽、用力排便、穿刺側肢體劇烈活動、提重物等;告知患者注意個人衛生,所穿衣袖應肥大,置管側肢體勿負重或受壓、勿過度外展、旋轉及屈肘運動[2]。采用示范的方法向患者展示PICC換藥的方法,囑患者日常注意觀察置管側上臂有無出血、紅腫、異常滲出等。指導患者及其家屬緊急情況下的自我維護管道的方法。每次了解患者的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薄弱部分重點宣教,及時回答患者的提問。對于可以掌握現代化交流平臺軟件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網絡教育的方法,如使用微信、QQ、郵件的方式,定期與患者進行交流,發放靜脈護理健康知識的信息、音頻、視頻和圖片等,以供患者瀏覽。每月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一次集中的教育指導專題講座,著重強調日常預防PICC并發癥的防治措施,包括置管側循環的觀察方法、保護方法、注意事項、應急處理措施[3]。② 功能鍛煉:功能鍛煉是減少靜脈炎的重要方法,告知患者功能鍛煉的好處,囑患者每日都要進行功能鍛煉。具體方法為置管側上肢輕輕握拳、旋腕及上肢做抬高(雙手梳頭運動)運動,手指依次進行伸屈活動,每次10 min。采取示范的方法以確保患者能夠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告知患者進行力所能及的鍛煉活動,如每日進行室內或室外的散步運動。③ 濕熱敷:在患者進行PICC置管12 h后采用濕熱敷,目的是為了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具體方法為,采用溫度為45~50 ℃的毛巾(采用熱水浸泡,以不滴水為度),平鋪于患者的穿刺點上方約2 cm直至三角肌中部[4],將溫度適宜的熱水到放于毛巾上,毛巾干燥后可再次浸濕(45~50 ℃),以相同的方法濕熱敷,30 min/次, 2次/d, 連續7 d。④ 家屬干預:進行相關健康教育及護理時,要求家屬在場,注意發動家屬協同護理的作用,增強家屬對患者的護理能力,能夠在陪護的過程中將發現的情況及時反饋給醫護人員。
1.3觀察指標
1.3.1PICC置管的健康知識:采用自行設計的健康知識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功能鍛煉、保護方法、注意事項、應急處理和衛生清潔共5各方面,每個方面包含若干個條目,每個條目的掌握程度分為完全掌握、部分掌握和未掌握,計分3、2、1分,計算完得分后均轉換為百分制,該問卷Cronbach′s a系數為0.75。
1.3.2舒適度:對患者動靜脈內瘺使用期間的舒適度進行調查,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測定,在白紙上畫1條10 cm長的粗直線,共10個刻度,計0~10分,其中0分為無不適,1~3分為輕度不適,4~6分為中度不適,7~10分為重度不適。
1.3.3靜脈炎的發生率[5]:分為4級標準,其中0級為無癥狀,1級為注射部位局部紅斑,無或有輕微疼痛,未觸及硬結;2級為注射部位皮膚有紅斑或水腫,有疼痛,未觸及硬結;3級為注重部位皮膚有紅斑或水腫,有疼痛,可觸及條索狀靜脈;4級為注射部位非常疼痛,有條索狀靜脈,長度2.54 cm以上,有膿液流出,伴有皮膚紅斑或水腫。
1.3.4置管并發癥:其他并發癥包括導管感染、血栓、導管滲漏、阻塞、脫出以及非計劃拔管等。
1.4統計學處理

2.12組患者PICC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觀察組對PICC功能鍛煉、保護方法、注意事項、應急處理措施等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均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PICC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s)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患者置管舒適度、靜脈炎發生率以及其他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的置管舒適度高于對照組,靜脈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其他置管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置管舒適度、靜脈炎發生率以及其他并發癥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隨著環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活壓力的增大,惡性腫瘤患者越來越多。化學藥物能夠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繁殖和促進腫瘤細胞的分化,靜脈輸注化療藥物是腫瘤患者綜合治療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受抗腫瘤藥物的pH值、滲透壓以及理化性質等影響,化療藥物在輸注的過程中會對局部血管和組織形成很大的刺激,誘發局部炎癥反應,增加靜脈炎的發生率[6]。靜脈炎是化療過程中常見的并發癥,一方面與護理不當有關,另一方面是由于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差有關。研究[7]顯示,患者及其家屬缺乏對靜脈保護知識的了解,對PICC導管不能進行系統、規范的管理,是導致靜脈炎及其他置管并發癥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在對腫瘤化療的患者制定目標性護理措施時,注意發揮患者及其家屬在預防靜脈炎中的能動性作用,結合宣傳教育資料采用講解和演示的方法,強化對患者靜脈保護知識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如何進行自我保護、PICC輸液過程中注意事項、應急處理和衛生清潔等,增強了患者PICC導管的自我管理能力,維護了導管的安全,保證患者的正常治療。家屬在陪護的過程中也能對患者形成一個監督和協同護理的作用,提高了患者PICC導管維護的依從性。結果顯示,觀察組靜脈保護各方面的知識均高于對照組,而且在干預的過程中注意采用現代化交流平臺,具有雙向互動的效果,方便患者反復閱讀[8]。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目標性護理組的靜脈炎發生率和其他置管并發癥低于對照組,而且治療舒適度高。這提示目標性管理措施在減少腫瘤化療患者靜脈炎的發生中效果是肯定的。范曉蘭[9]認為,目標性護理更具個體化和具體化的特點,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效果。本研究中從患者及護理因素入手,通過干預影響性因素,有效減少了靜脈炎的發生。患者靜脈保護知識的增加和功能鍛煉意識的增強,使患者預防靜脈炎使更加從容和有技能,有效預防了靜脈炎。濕熱敷手段的應用是為了擴張PICC置管側上肢的局部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的局部缺氧,及時帶走血液中的炎性物質,并減少炎性物質的生成,從而減少化療藥物刺激帶來的組織損傷。而且該操作方法使用簡單、安全易行、患者也容易接受。鄭文琴[10]研究顯示,濕熱敷能夠明顯降低乳腺癌化療患者靜脈炎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目標性護理通過對患者的知-信-行的干預以及預防措施的實施,降低了靜脈炎的護理風險,提高了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目標性護理能夠減少腫瘤化療患者靜脈炎的發生率,提高治療的舒適度,提高化療的依從性。
[1]劉翔宇, 諶永毅, 許湘華, 等. 循證護理在預防PICC置管后并發癥中的應用[J]. 中華臨床營養雜志, 2013, 21(5): 310-312.
[2]李風君. 人性照護理論在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3): 18-20.
[3]崔宇蘭. 腫瘤患者化療性靜脈炎的預防護理[J]. 全科護理, 2011, 9(3): 233-234.
[4]何曉玉, 趙鳳娥, 楊秋平, 等. 綜合干預對腫瘤患者化療性靜脈炎的影響[J]. 河北醫藥, 2014, 36(17): 2718-2719.
[5]陳芳, 陳靜. 化療性靜脈炎兩種護理方法效果比較[J]. 福建醫藥雜志, 2014, 36(2): 160-161.
[6]馬平平, 許容芳, 顧小麗, 等. 不同時間置入 PICC 對腫瘤化療患者靜脈炎發生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5, 21(8): 984-986.
[7]勞永聰, 江錦芳. PICC 置管化療的并發癥及其護理進展[J]. 中國癌癥防治雜志, 2014, 6(2): 215-217.
[8]鄭艷, 胡玲, 唐英, 等. 基于網絡醫療平臺健康管理對腫瘤化療間歇期PICC帶管患者的影響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15, 30(5): 397-400.
[9]范曉蘭. 目標性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33): 27-28.
[10]鄭文琴. 乳腺癌行PICC置管化療40例綜合護理干預[J]. 齊魯護理雜志, 2014, 20(20): 81-83.
Application of targeted nursing in reduction of phlebitis in tumo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CHENG Yubo
(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Chengdu363rdHospital,Chengdu,Sichuan, 61004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targeted nursing on phlebitis in tumo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MethodsA total of 80 tumo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argeted nursing. Mastery degree of venous protection knowledge, comfortable degree and incidences of phlebiti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The mastery degrees of health knowledge such as PICC function exercise, protection method, attention items, emergency treatment measu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omfortable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phlebitis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other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Targeted nursing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hlebitis in tumo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improve the comfortable degree, and 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chemotherapy.
targeted nursing; tumor chemotherapy; vein protection; phlebitis
2016-01-15
R 473.73
A
1672-2353(2016)10-061-04
10.7619/jcmp.2016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