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娜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 肝病中心, 湖北 十堰, 442000)
?
疼痛護理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應用及VAS評價
白娜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 肝病中心, 湖北 十堰, 442000)
疼痛護理; 晚期肝癌;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焦慮; 抑郁
肝癌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惡性腫瘤性疾病,起病隱匿,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一旦確診多為晚期,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患者多表現為不同程度肝區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消瘦乏力、出血、水腫等臨床癥狀,同時易合并多種不良情緒,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諸多影響[1]。常規護理僅能滿足患者基本治療所需,但在減輕不良情緒、降低疼痛感、改善生活質量方面效果較差[2]。本科室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晚期肝癌患者加施疼痛護理,臨床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晚期肝癌患者,采取隨機數字量表法分為常規護理組與疼痛護理組,各45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國際抗癌聯盟(UICC)腫瘤診斷標準,并經病理學實驗證實;合并不同程度的疼痛,且具有明確疼痛部位;排除合并呼吸抑制、缺氧、呼吸道阻塞的患者;排除妊娠、哺乳期患者;排除合并意識障礙、精神類疾病患者;均簽署關于本次試驗的知情同意書[3-4]。常規護理組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30~70歲,平均(56.6±2.8)歲,病程0.5~1.4年,平均(1.1±0.3)年。疼痛護理組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33~39歲,平均(55.9±2.2)歲,病程0.3~1.2年,平均(1.0±0.5)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各項生理指標、心理疏導等。疼痛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組基礎上實施以下護理方法: ① 藥物護理。護理人員按照醫師制定的三階梯止痛原則讓患者服用癌性鎮痛類藥物,并指導其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告知其癌性鎮痛類藥物的注意事項,常見不良反應,預期效果,提高患者對藥物的認知程度,可主動配合鎮痛治療[5]。②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觀察并記錄患者的精神狀態及心理反應,了解患者有無恐懼、緊張、焦慮等情緒,鼓勵患者主動傾訴自身疼痛,并指導其掌握自我疼痛分級知識,積極配合治療。期間需注意,由于絕大多數癌癥晚期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會誘發機體應激反應,加重疼痛感[6]。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增加與患者的溝通時間,學會站在患者角度思考,注意語氣、態度溫和,穩定患者情緒,樹立其對疼痛緩解的信心[7]。③ 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合理調整飲食結構,鼓勵患者多食用新鮮水果及蔬菜,多飲水,避免食用刺激性較大且過于辛辣的食物,以促進胃腸蠕動,同時也可適當予患者服用酚酞、番瀉葉等緩瀉劑,避免因便秘加重疼痛[8]。④ 松弛與意象干預。松弛干預主要是指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節律性呼吸或按照節律使得患者肌肉重復緊張與松弛的動作,從而達到減緩肌肉緊張與情緒緊張的目的。意象干預主要是指護理人員為患者播放舒緩的音樂或向其講解溫馨的故事以分散注意力,為患者營造輕松的思想氛圍,以減輕疼痛[9-10]。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2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以及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焦慮及抑郁評分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完成評價,SAS評分在50分以上視為存在焦慮情緒,SDS評分在53分以上視為存在抑郁情緒[11]。VAS評分法具體操作方法為: 于紙上劃1條10 cm的橫線,一端為0表示無痛,一端為10表示劇痛,囑患者根據自我感覺在橫線上劃1個記號來體現患者的疼痛[12]。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評價,包括角色功能、軀體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幾個方面,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13]。
1.4統計學處理

2.1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對比
護理前,2組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后,2組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降低(P<0.05), 且疼痛護理組較常規護理組降低更加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對比±s) 分
與護理前比較,*P<0.05; 與常規護理組比較, #P<0.05。
2.22組患者VAS評分及生活質量對比
護理前, 2組VAS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2組VAS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降低、生活質量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升高(P<0.05),且疼痛護理組的VAS評分較常規護理組降低更顯著、生活質量評分較常規護理組升高更顯著(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VAS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分
與護理前比較, *P<0.05; 與常規護理組比較, #P<0.05。
肝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惡性腫瘤,主要由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發展而來,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諸多威脅,且因其早期臨床癥狀較為隱匿,一旦發現即為晚期,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肝區疼痛、身體消瘦、腹水、黃疸等癥狀。目前肝癌的治療多以手術治療為主,但由于肝癌患者體質較弱,治療期間易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14],因此在對晚期肝癌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治療時,還需配合可靠的針對性護理,以降低患者疼痛度,達到減輕焦慮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15]。
本研究中,疼痛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了藥物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松弛與意象等疼痛護理。鎮痛藥物是應對疼痛的最常見手段,在患者出現疼痛時立即給予止痛藥,可達到預防及緩解疼痛的目的[16]。但有部分患者缺乏對鎮痛藥物的正確認知,僅少部分患者會主動向護理人員說明自身疼痛感,因此護理人員需加強對鎮痛藥物的規范使用,并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及注意事項,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的痛苦[17]。同時,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可提高患者對疼痛治療的依從性,掌握并了解疼痛相關知識及鎮痛技能,解除思想負擔,減輕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18]。此外,飲食護理干預、松弛與意象干預可提高患者的機體抵抗力,維持機體所需營養,并分散患者注意力,轉移其疼痛感,臨床效果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疼痛護理組護理后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較護理前及常規護理組護理后顯著降低(P<0.05), 表明護理后2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均減輕,但疼痛感護理組的效果更加顯著,與以往研究結果[19]基本一致。此外,護理后疼痛護理組V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 提示疼痛護理組在減輕患者疼痛感方面較常規護理組更具優勢,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綜上所述,對晚期肝癌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疼痛護理,不僅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同時可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緩解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1]徐慧軍, 李玉, 張素靜, 等. 探討建立射波刀治療肝癌的流程質量控制方案[J].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14, 31(2): 298-299.
[2]康靜波, 聶青, 張麗萍, 等. 伽馬刀序貫 TACE治療肝癌伴門靜脈癌栓的臨床觀察[J]. 臨床腫瘤學雜志, 2011, 17(7): 617-618.
[3]王黎明, 吳凡, 吳健雄, 等. 控制手術相關危險因素后肝癌術后復發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腫瘤雜志, 2014, 36(8): 629-634.
[4]周惠霞, 曹麗萍. 肝癌介入治療前后的護理[J]. 現代醫藥衛生, 2011, 27(7): 1079-1080.
[5]王春梅, 劉平, 石麗欣, 等. 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護理[J]. 黑龍江醫學, 2011, 35(3): 328-329.
[6]候曉燕. 原發性肝癌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的護理體會[J]. 甘肅中醫, 2011, 24(2): 56-57.
[7]蒙創燕. 56例肝癌介入治療的臨床護理[J]. 中國醫藥科學, 2011, 1(16): 456-457.
[8]白衛兵, 王建睿. 灌注栓塞聯合微博治療原發性肝癌效果觀察[J].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5, 18(3): 241-242.
[9]俞苗, 沈飛燕, 陳黎明. 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在晚期肝癌患者優質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中國現代醫生, 2014, 52(9): 99-100.
[10]徐旋, 楊風萍. 晚期肝癌患者臨終心理護理干預的探討[J]. 中國醫學創新, 2011, 8(8): 93-94.
[11]仵淑娟, 馬晶. 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的心理分析與護理[J]. 河北醫藥, 2014, 36(5): 795-796.
[12]李立峰, 周悠燕. 晚期肝癌 76 例的姑息護理[J]. 護理與康復, 2014, 13(6): 557-558.
[13]劉文導, 孟凡喆, 梅世偉, 等. 洛鉑與碘油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術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近期療效觀察[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1): 110-111.
[14]章亞穎, 趙銳煒. 應用 PDCA 護理模式對晚期肝癌患者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護理的效果評價[J]. 中國醫藥導報, 2014, 11(7): 123-124.
[15]王燕, 陳占軍, 郭會敏. 原發性肝癌患者行樹突細胞和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免疫治療的護理[J].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4): 123-124.
[16]蔡汝珠, 唐瓊芬, 何晶晶. 7例經皮射頻姑息治療肝癌致醫院獲得性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護理[J].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4): 90-91.
[17]徐從翠. 肝癌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的護理[J]. 中華全科醫學, 2013, 11(3): 34-35.
[18]尹麗君, 張玉林, 周慧. 原發性肝癌合并HIV和HCV感染介入治療后護理體會[J].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 電子版, 2015, 9(5): 89-90.
[19]李霞, 鄧文婭, 毛鑫群. 運用護理程序開展健康教育對首次行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肝癌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 20(1): 112-113.
2015-12-18
R 473.73
A
1672-2353(2016)10-160-02
10.7619/jcmp.20161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