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鳳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院, 江蘇 泰州, 225300)
?
聾啞患者肺通氣功能檢測的護理干預
孫曉鳳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院, 江蘇 泰州, 225300)
肺功能檢測; 聾啞患者; 護理干預
肺功能測定技術是臨床醫學重要的輔助診斷工具, 可以早期檢測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損害程度、類型、治療效果和病情發展的評價[1],還可以評估胸腹部手術以及老年患者手術的可行性[2]。受檢者的一般情況,配合程度以及醫患的溝通等都可能影響肺功能檢測結果的準確性[3]。特別是肺通氣功能的檢測項目,需借助測定過程中的觀察,才能對檢測數據作出恰當的評價。聾啞患者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雙耳聽力喪失或聽覺障礙而聽不到周圍環境的聲音[4],言語溝通無效,理解接受能力差,給患者的就醫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增加了肺功能檢測的難度。在肺功能檢測中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肺功能檢測的成功率,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聾啞患者肺功能檢測25例為對照組,男10例,女15例,文盲20例,小學文化3例,高中文化2例,年齡55~75歲,準備開胸手術17例,腹部手術8例。2010年1月—2015年1月聾啞患者檢測20例為觀察組,男9例,女11例,18例為文盲,2例為小學文化,準備開胸手術15例,腹部手術5例。
1.2檢測儀器及檢測指標
美國森迪斯生產的VAMaX22型肺功能儀;肺通氣功能的檢測指標: 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用力呼氣容積(FEV)1秒率(FEV1/VCMAX),最大呼氣中流量(MMEF,MMF,FEF25%~75%);流量-容積曲線: 如呼氣峰流量(PEF)25%的用力呼吸容積(PEF25%)等。
1.3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檢查方法,先對患者家屬進行必講解肺功能的檢測的操作方法和配合要點,由家屬進行轉述給患者,然后進行檢測。觀察組通過對聾啞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肺功能檢測護理干預,合理使用輔助交流工具,完成肺功能檢測。
1.3.1檢測前護理干預: ① 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 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可以提供肺功能檢測的成功率[5]。聾啞人由于理解能力的缺陷,對疾病的認知不足,加之緊張和恐懼,不愿配合檢測,指導者應該面帶微笑,熱情接待患者,進入肺功能室后,讓患者休息片刻,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加強與家屬的溝通,鼓勵家屬克服畏難情緒,一同參與對患者配合指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提高肺功能檢測的成功率和檢測結果的準確性[6]。② 合理運用手語、口語和筆談: 聾啞患者與外界的輔助交流工具有手語、口語和筆談等。指導者應該進行合理運用,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生活習慣,與聾啞患者進行簡單的手語交流溝通。手語是聾啞患者交流的最主要語言,是聾啞人表達思維的重要工具,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7]。可利用肺功能檢測的宣傳畫報進行講解,將復雜的醫學術語轉化為日常生活用語表達;資料淺顯易懂,向患者家屬分步驟講解肺功能檢測及示范,一步一步演示,讓患者在旁觀看,再由家屬利用手語講解;部分患者能夠看懂口語,護士可以用嘴講解,語速要慢,反復講解,使患者能夠看懂護士的手語、口型、表情,理解配合。對于受過特殊教育的聾啞患者,部分患者能夠進行書面交流,可以書寫配合步驟,字跡要大且清楚。檢測前可以讓患者自行演示肺功能檢測步驟,并進行糾正。
1.3.2檢測中護理干預: ① 及時調整口嘴高度: 讓患者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避免頭后仰伸或低頭俯視,觀察口嘴的高度是否適宜,并及時調整。正確的姿勢能使患者取得最大的呼吸量。患者呼吸節律均勻后,夾鼻夾,并及時進行用口呼吸的示范,避免舌頭堵住口嘴。② 使用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是聾啞人的主要交流工具,以目光面部表情及頭手軀體動作與接觸傳達信息,在肺功能檢測中,指導者的肢體語言可以感染受試者,指導者和受試者全程投入,同步完成。慢肺活量(VC)測試時,指導測試者將含嘴放入口中,用嘴呼吸,當需要吸氣至最大量時,用手拖起測試者肘部向上引導至最大吸氣量末,指導者也隨之挺胸抬頭身體向上伸展,然后用手下壓患者肩部,一直呼氣,直至呼盡結束,指導者也放松下來。時間肺活量(FVC) 測試時,面對患者,指導其做深呼吸后,可迅速拍打患者的肩部,使用爆發力呼盡。測量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時可用手的上下擺動來指導測試者的呼吸深度和頻率。③ 及時調整檢測項目次序: 在肺通氣功能檢測中,讓患者先完成簡單的需要爆發力的時間肺活量(FVC)的檢測,并進行身體保護,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然后再進行慢肺活量(VC)的檢測,以保存患者的體力,最后進行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的檢測。
1.3.3檢測后的護理干預: 檢測結束后,調整其呼吸,用賞識的表情或手勢,對患者的配合表示肯定,讓患者適當休息。及時打印檢測報告。如果部分受試者用力呼吸的配合程度欠佳,影響測試結果,應在報告中詳細說明,以供臨床參考。
1.4判定標準
檢查參數評價檢查是否符合要領,檢查次數確定配合程度。患者能夠掌握FVC,VC,MVV要領,完成一次后,休息片刻再次測試,一般3次。肺通氣功能3次完成為配合良好,≥4~8次為配合欠佳。
2組患者肺通氣功能完成情況比較,肺通氣功能三次成功率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提高,通氣功能需四次或四次以上的完成率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肺通氣功能完成情況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肺功能指的是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肺通氣功能的參數肺功能測定的基本指標,可以體現不同生理狀態下肺的靜息呼吸時的通氣功能,以及肺的儲備功能和代償能力[8]。常見的肺通氣功能參數有最大通氣量、時間肺活量和流量容積曲線,通氣儲量百分比和氣速指數等。在肺通氣功能測定結果中最大通氣量(MVV)用來評估能否耐受大手術的安全指標,1秒率(FEV/FVC%)很有價值,已被作為術后呼吸衰竭的篩選手段[9]。本科對2010年前檢測的術前聾啞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其采取的常規檢測指導,其良好配合率為52%。對2010年后的聾啞患者進行護理干預,配合良好率達80%,受試者能較好予以配合,保證了檢測的順利進行和檢測數據的準確性,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準確的依據,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肺功能檢測的嚴格質量控制是正確評估肺功能結果的前提[10],在肺功能檢測中,對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不嚴都會影響檢測結果的客觀性和可靠性,肺功能檢測人員要有嚴謹的工作作風。① 熟悉肺功能檢測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了解申請肺功能檢測目的,檢測的項目,做好檢查的各項準備工作,每天開機后要進行氣體定標和容量定標,從而排除系統誤差; ② 在肺通氣功能檢測中,各項檢測至少要重復3次,每次誤差應<5%,取最好的一次結果,并打印完整的圖形,以判斷操作的準確性和患者的配合程度; ③ 預防交叉感染,研究[11]證明,肺功能儀器在使用過程中易受各種呼吸道微生物的污染使用一次性空氣過濾器,避免交叉感染。肺功能儀器要定期消毒,使用一次性呼吸過濾器,做好室內環境的空氣消毒。
[1]馬真, 卓宋明, 劉文風. 肺功能檢查在慢性阻塞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 四川醫學, 2011, 32(16): 888-890.
[2]楊俊玲, 張煥英, 趙鳳蓮. 肺功能測定對胸部手術風險的評估作用[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09, 23(10): 1007-1008.
[3]胡文梅. 護理干預在肺功能檢查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7): 65-66.
[4]畢春霞, 李曉明, 金薇. 手語在門診導診中的應用與效果[J]. 護理管理雜志, 2010, 17(6): 900.
[5]王艷. 老年患者肺功能檢測的操作體會[J].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志, 2009, 7(6): 86-88.
[6]鄭向真. 家屬參與肺功能檢測的效果研究[J]. 臨床肺科雜志, 2013, 18(5): 970-971.
[7]鄧璇. 中國手語的語言地位[J].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09, 17(6): 578-581.
[8]朱蕾, 劉又寧, 鈕善福. 臨床呼吸生理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2: 93-94.
[9]Canet J, Mazo V.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J]. Minerva Anestesiol, 2010, 76: 138-143.
[10]鄭勁平. 關于制定我國用力肺功能檢測質量控制指導的建議[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4, 27(10): 716-717.
[11]高怡, 鄧勁平. 肺功能檢查的感染預防與控制[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5, 28(7): 486-488.
2015-11-15
R 473.5
A
1672-2353(2016)10-165-02
10.7619/jcmp.20161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