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曾德燕
(1. 海南省定安縣人民醫院 護理部, 海南 三亞, 571200; 2. 海南省人民醫院 腫瘤內科, 海南 海口, 570311)
?
PDCA循環模式護理管理改善高齡結直腸癌患者及家屬情緒的效果觀察
陳海燕1, 曾德燕2
(1. 海南省定安縣人民醫院 護理部, 海南 三亞, 571200; 2. 海南省人民醫院 腫瘤內科, 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觀察PDCA循環模式護理管理對高齡結直腸癌患者及家屬情緒的改善效果。方法選取80例高齡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則接受 PDCA循環模式管理下的護理措施,觀察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況以及患者與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護理后患者的生活質量。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和 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DCA循環模式護理管理能明顯改善高齡結直腸癌患者及家屬情緒。
PDCA管理; 護理; 高齡; 結直腸癌; 情緒
結直腸癌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癌癥之一,其發病率、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均呈現上升趨勢。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治療難度加大,醫師及患者家屬對高齡患者診療方案的選擇常偏向保守,導致患者不能得到科學規范的治療,進而影響療效[1-2]。本研究對高齡結直腸癌患者應用PDCA循環管理指導下的護理模式后,效果較佳,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齡結直腸癌患者80例,均自愿參加本次調查,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57~87歲,平均(71.3±6.37)歲,高血壓22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20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56~85歲,平均(72.6±7.41)歲,高血壓23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21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等相關因素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心理指導、健康宣教等常規圍術期護理措施,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完成各項常規術前檢查并給予出院指導。觀察組患者接受PDCA循環模式管理下的護理方法[3]: ① 計劃階段。全面了解高齡結腸癌患者的心理狀態、對護理方式的需求、情緒變化、健康狀況等,建立高齡結腸癌患者個人健康信息檔案,有針對性地實施護理計劃。② 實施階段。護理人員參與心理知識講座,以便及時發現高齡結腸癌患者的負面心理狀況并進行及時疏導,安排專人觀察患者腸鳴音恢復情況,每天早中晚聽診3次,注意觀察進食后有無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現象,進食量按照患者耐受情況隨時調整。③ 檢查階段。由科室護士長對上述各項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抽查,對陪護情況、高齡結腸癌患者及家屬情緒等進行現場考察,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落實情況建立獎懲制度。④ 處理階段。對高齡結腸癌患者的各項評分進行公示,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更正,將效果較好的護理操作流程標準化,調整需要改進的護理工作,隨后進入下一個循環。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狀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 評分評定患者焦慮、抑郁癥狀的有無或者出現的頻率[4]。分析2組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自擬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滿意程度分4個層次,即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總體滿意度(%)=非常滿意度+滿意度。比較2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采用改良的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測定量表體系評價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狀況[5],共分為軀體功能(PHD)、心理功能(PSD)、社會功能(SOD)、不良反應(SSD)4個方面。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軟件包為SPSS16.0,計量比較采用t值檢驗,計數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2組患者護理前后 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 SAS評分和 SD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和 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32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的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結直腸癌是一種較頑固的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100萬新發病例,同時至少有50萬患者死亡[6]。目前,治療結直腸癌的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分子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基因治療以及中醫治療等,其中手術治療仍是唯一可能治愈結直腸癌的方法。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及其家屬常伴有消極情緒,對其生活質量造成負面影響,合理的護理干預對改善術后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有重要幫助[7]。
PDCA循環管理方法運轉程序嚴謹,管理層次多樣,適用于多種領域[8-10]。文獻[11-13]證實, PDCA理論包括計劃、實施、檢查以及處理等4個階段,具有周而復始、大環套小環、階梯式上升等特點,是一種全面的質量管理方法。將PDCA理論應用護理工作中,具有以下優勢: ① 在計劃階段,有關科室根據患者具體狀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服務,能夠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恢復; ② 在實施階段,護士人員通過學習、鞏固基礎護理知識,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 ③ 在檢查階段,能夠為更加完善優質護理服務提供了一種監管機制; ④ 處理階段,及時改善護理工作中的不足,有利于完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14-16]。路芳等[17]研究指出,PDCA循環模式護理管理可明顯改善手外傷、留置T 管引流等患者焦慮情緒,提高患者臨床療效、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18]。
綜上所述,PDCA循環模式護理管理能夠明顯改善高齡結直腸癌患者及家屬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
[1]孔紅艷. 快速康復在老年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中華護理教育, 2014, 11(2): 93-96.
[2]張萍. 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婦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4, 35(2): 298-300.
[3]張侖, 向艷, 戰秀華. PDCA循環護理模式對PICC置管并發癥影響研究[J].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13, 36(5): 707-709.
[4]章海華, 王珠美, 盛俊霞, 等. PDCA循環模式對急診胃鏡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3, 21(32): 3556-3560.
[5]汪翠云, 王維利, 汪苗. 105例結直腸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護理學報, 2012, 19(2): 12-15.
[6]張偉紅.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在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效果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14): 233-234.
[7]李艷輝, 王曉春, 李姣倫. 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效果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21): 1925-1927.
[8]葉文秋, 黃宴萍, 吳愛萍, 等. PDCA循環管理對腦梗死患者臨床安全護理效果觀察[J]. 現代醫學, 2014, 42(10): 1198-1201.
[9]岳利群, 徐蕊, 高永芳, 等. PDCA循環在護理關鍵指標持續質量改進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2, 18(9): 1064-1065.
[10]周春姣, 劉明, 林麗君, 等. 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改善留置T管引流患者焦慮情緒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1): 113-116.
[11]翟清華, 鄭蔚, 張利霞, 等. PDCA循環式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 實用醫學雜志, 2013, 29(22): 3768-3770.
[12]李紅, 劉曉玲, 曾宇, 等. PDCA循環管理對老年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 2014, 11(18): 129-131, 135.
[13]周如女, 羅玲, 周嫣, 等. 應用PDCA循環管理提高護理滿意度的效果[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3, 30(11): 48-51.
[14]楊月英, 朱玉蘭, 魯群英, 等. PDCA 循環對優質護理服務質量持續改進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5, 12(7): 87-88.
[15]路芳, 何小燕, 葉紅梅, 等. 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手外傷患者臨床療效和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安徽醫藥, 2014, 18(5): 994-996.
[16]張欣. 應用PDCA循環管理方法在持續提高醫院優質護理服務質量的效果[J].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30): 1-3.
[17]路芳, 何小燕, 葉紅梅, 等. 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手外傷患者臨床療效和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安徽醫藥, 2014, 5(18): 994-996.
[18]邱琴, 楊小梅, 符代雪, 等. PDCA 循環在提高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率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 中旬刊, 2015(9): 166-167, 168.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mode nursing management on improvement of emotions in senile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CHEN Haiyan1, ZENG Deyan2
(1.NursingDepartment,ThePeople′sHospitalofDing′anCounty,Sanya,Hainan, 571200;2.DepartmentofOncology,Hain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Haikou,Hainan, 570311)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mode nursing management on improvement of emotions in senile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MethodsEighty senile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usual nursing measures, 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DCA circulation mode nursing managemen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as well as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After nursing, the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2.5%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nursing, score of each item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PDCA circulation mode nursing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emotions in senile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PDCA management; nursing; senile; colorectal cancer; emotion
2015-12-27
R 473.73
A
1672-2353(2016)10-097-03
10.7619/jcmp.2016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