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維林
(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院 外科, 陜西 榆林, 718000)
?
音樂療法對術后監護室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的研究
葉維林
(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院 外科, 陜西 榆林, 718000)
音樂療法; 手術; 術后焦慮; 術后抑郁; 護理
現代醫學強調心理情緒變化對保持及促進健康過程的作用,在整體護理中,需要著重強化心理護理[1]。手術是重要的臨床治療方案,但對患者而言,手術可能因具備較高的創傷性及危險性,容易使患者形成強烈的焦慮、抑郁等心理應激,此類不良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緩解,將嚴重影響術后身體恢復[2]。目前對術后焦慮及抑郁的治療,以非藥物治療為主,本研究重點探討了音樂療法對改善術后監護室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行擇期手術、術后入住監護室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手術時間2015年1—10月,納入標準:20~60歲;術后接受監護時間≥1周;既往無焦慮、抑郁心理及精神病史;無人格障礙、智力障礙、腦損傷及腦部疾病;初中及以上文化,認知功能正常。行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2組各40例。觀察組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齡(45.8±12.5)歲,惡性腫瘤、心血管系統疾病及其他疾病患者比例22∶13∶5;對照組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齡(46.1±10.5)歲,惡性腫瘤、心血管系統疾病及其他疾病患者比例24∶11∶4。2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已獲得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圍術期及監護室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持續接受音樂療法,每日8∶00~8∶30、21∶30~22∶00聆聽輕音樂,持續至離開監護室。音樂療法具體內容如下。① 營造良好的音樂干預環境:設置單獨的音樂室,要求室內燈光柔和、安靜無噪音、無閑雜人等,可設置盆栽、清新圖片等裝飾物。② 根據患者個性選擇不同類型的音樂:疼痛敏感、焦慮明顯患者,以節奏平和的抒情類音樂及自然背景音樂如流水、鳥鳴聲等為主,如班得瑞的《月光水岸》《自然》等;對單獨住院,表現出強烈孤獨、抑郁類型患者,以節奏明快、歡快活潑的音樂為主,如莫扎特的《漫步》、貝多芬的《G大調小步舞曲》等;對表現出強烈恐懼感的患者,以清新典雅的樂曲為主,如勃拉姆斯的《搖籃曲》等;對有特定要求的患者,優先選擇其喜好的音樂。③ 接受音樂治療:曲目存儲于MP3播放機,患者佩戴耳機自行播放,囑患者將注意力集中在音樂中,護理人員柔和講解音樂內涵,要求患者適當聯想以達到全身放松狀態。
1.3統計標準
分別應用STAI及SDS量表統計患者術前1天、術后3天、術后1周時焦慮及抑郁情況。STAI量表共2個分量表、40項目,全量表均以1~4級評分,受訪對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計算2個分量表累加分為總分。本量表得分20~80分(分量表均存在半數反向計分項目),得分20~39分為輕度焦慮、40~59分為中度焦慮、60~80分為重度焦慮,量表內容效度0.88,重測信度0.72。SDS量表共20項目,全量表以1~4級評分,根據國內常模結果,其分界值約為41分,即總粗分>41分時可能存在抑郁狀態,量表奇偶條目分半信度0.92,效度0.84。
1.4統計學方法
2.12組焦慮情緒變化
觀察組術前1天STAI得分(71.5±6.1)分,對照組(71.8±7.3)分,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經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2組STAI得分均有顯著下降,且觀察組在術后3天、術后1周時上述得分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焦慮情緒變化對比±s)
與術前1天比較,*P<0.05;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抑郁情緒變化
術前1天觀察組SDS得分(49.6±6.5)分,對照組(49.2±7.2)分,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經重復測量方差分析,2組SDS得分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在術后3天、術后1周時得分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焦慮情緒變化對比±s)
與術前1天比較,*P<0.05; 與對照組比較,#P<0.05。
手術患者受疾病的影響,精神狀態不穩定,而進行手術治療意味著切除部分器官組織或置入人造器材等,這可能進一步對患者精神及生活造成不良影響。部分婦科疾病手術患者需要切除子宮、卵巢、乳房,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長期置入球囊擴張器等,前者可能對女性特征、女性身份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患者社會功能,后者亦可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持續影響,這些不良影響使患者表現出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出現內心混亂、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臨床癥狀,部分患者甚至會拒絕治療,表現出對醫療人員的敵對情緒,進而影響患者預后[3]。研究[4]顯示,焦慮情緒可促進腎上腺素及皮質醇分泌,影響傷口愈合,增加感染風險,高度焦慮還可直接造成軀體及心理痛苦。本研究顯示,術前患者STAT及SDS得分均較高,存在焦慮及抑郁障礙,由此可見術后積極開展干預,抑制監護室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有助于提升預后。
既往研究認為音樂療法有助于改善多種疾病所致的不良情緒,吳秀英等[5]將其應用至肝癌患者、孫韡韡等[6]將其應用至乳腺癌化療患者,均取得了較佳的效果,但上述研究對象病種及治療方案較為單一,可能尚缺乏全面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STAI得分和SDS得分均低于對照組,這說明觀察組焦慮及抑郁情緒均輕于對照組,與既往研究結論一致,說明音樂療法的效果具備一定普遍適應性。
音樂療法能夠將音樂作為媒介,不依賴任何藥物,利用人與音樂的特殊關系改善人體健康狀態,是理想的“自然療法”,幾乎不具備不良影響[7]。中國古代既有關于“五音療疾”的記錄,古代醫家將五音與臟腑、情志對應,將音樂應用于疾病的治療,療效較為確切,也能夠顯示其優勢[8]。音樂對患者心理的影響,可能包括:刺激大腦皮質,吸引患者注意力,使患者對疾病、手術損傷等外界感覺變弱;喚起愉快的聯想及情感,使患者暫時性忘卻置身環境;刺激大腦皮質,改善并消除外界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緊張狀態”,提高患者心理應激能力[9]。
[1]楊薇, 沈婷, 李艷芳, 等. 音樂療法結合中醫辯證改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郁證的效果[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4, 31(4): 11-14.
[2]林衛紅, 武百強. 中醫音樂療法治療肺癌術后患者不良情緒的護理觀察[J].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36(3): 333-334.
[3]卞美娟, 蔣菊芳, 范丹丹, 等. 音樂療法緩解焦慮、抑郁脊髓損傷患者不良情緒的效果觀察[J]. 現代臨床護理, 2015, 14(7): 47-49, 50.
[4]李幻, 唐素榮, 石柳春, 等. 音樂療法改善HIV感染孕婦焦慮及抑郁情緒的臨床觀察[J]. 護理研究, 2013, 27(20): 2138-2140.
[5]吳秀英, 魏珍蓉. 音樂療法對肝癌患者的焦慮及抑郁心理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5, 31(z1): 145-146.
[6]孫韡韡, 趙麗麗, 劉敏, 等. 個性化音樂療法對減輕乳腺癌患者化療不良心理反應的效果觀察[J]. 安徽醫藥, 2013, 17(8): 1441-1443.
[7]謝春梨, 石柳春, 梁桂月, 等. 音樂療法減輕艾滋病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患者焦慮、抑郁的應用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19): 1768-1769.
[8]魏花萍, 岳偉崗, 李永剛, 等. 音樂療法對ICU患者孤獨、抑郁及焦慮的臨床療效研究[J]. 衛生職業教育, 2012, 30(20): 102-104.
[9]姚倩, 李莉, 彭順蓉, 等. 音樂療法對類心絞痛患者抑郁焦慮狀態的干預[J]. 四川醫學, 2013, 34(4): 611-613.
2016-01-25
R 473.6
A
1672-2353(2016)10-177-02
10.7619/jcmp.20161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