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寶庫 譚海東 張冠群 關向暉 孫 昕
(大慶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黑龍江大慶 163311)
兩種重大疫病母豬免疫抗體、仔豬母源抗體變化規律及防控對策的研究
翟寶庫譚海東張冠群關向暉孫 昕
(大慶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黑龍江大慶 163311)
豬瘟(CSF)和豬O型口蹄疫(FMO)是危害養豬業發展的重大動物疫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近些年來,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已多次發生O型口蹄疫疫情,每次都嚴重沖擊畜牧業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惡劣的國際影響。我中心在日常監測中,也監測到豬瘟疫情,雖然沒有造成巨大的損失,但也為疫病防控敲響了警鐘,給各級防疫部門日常防控工作帶來重大壓力。目前我國對于這兩種疫病已采取強制免疫措施,對免疫密度也有著嚴格的規定,但部分地區仍有零星發生,防控效果并不理想。為保障養豬業可持續發展,針對這兩種疫病免疫紊亂,缺乏科學指導,筆者設計和實施了本次實驗,對母豬的免疫抗體和仔豬的母源抗體做了較為系統的連續監測,為免疫程設計提供參考,為科學防控提供依據,同時對保障現地畜牧業發展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有現實意義。
免疫抗體;母豬;防控對策
1.1試驗材料
試驗豬:我市某豬場空懷母豬3頭及其所產仔豬32頭。
試驗苗:政府采購專用豬瘟活疫苗(脾淋源)和豬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
檢測試劑:豬瘟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IDEXX公司生產;口蹄疫O型抗體液相阻斷ELISA檢測試劑盒,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生產。
1.2試驗方法
1.2.1母豬試驗方法
3頭空懷期母豬,用A、B、C編號,配種前耳靜脈采血,檢測殘余抗體,不論抗體高低,此時肌肉注射5頭份豬瘟疫苗,間隔7天,再肌肉注射3ml豬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于豬口蹄疫O型疫苗免疫后21天、分娩后和斷奶后耳靜脈采血,檢測母豬免疫抗體變化情況,確定母豬免疫方法。
1.2.2仔豬母源抗體檢測方法
3頭母豬所產32頭仔豬,按自然窩共分A、B、C三組,與母豬編號對應,A組10頭、B組11頭、C組11頭,每窩仔豬在產后第0天開始,每隔7天采一次血,每次每窩采集3-4頭,檢測豬瘟和O型口蹄疫母源抗體變化情況,確定仔豬母源抗體消長規律,為下一步仔豬免疫程序設計提供參考。
1.3檢測方法
按豬瘟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和口蹄疫O型抗體液相阻斷ELISA檢測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2.1母豬試驗結果
母豬豬瘟和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前采集樣品3份,免疫后采集9份,共12份,檢測結果如下:
2.1.1母豬豬瘟試驗結果
母豬豬瘟抗體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母豬豬瘟抗體阻斷率(%)OD值
由表1可知,在母豬配種前豬瘟殘余抗體較高的的情況下,5倍量加強免疫,母豬在仔豬斷奶后仍能保持較高水平的保護抗體。
2.1.2母豬O型口蹄疫試驗結果
母豬O型口蹄疫抗體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母豬O型口蹄疫抗體效價OD值
由表二可知,在母豬配種前O型口蹄疫殘余抗體較高的的情況下,每頭3ml加量加強免疫一次,母豬在仔豬斷奶后保護抗體水平仍能較高。
2.2仔豬母源抗體檢測結果
試驗豬場A、B、C三組仔豬共采集樣品51份,檢測豬瘟、O型口蹄疫母源抗體,具體結果如下:
2.2.1仔豬豬瘟母源抗體檢測結果
仔豬豬瘟母源抗體阻斷率檢測結果見表3。

表3 仔豬豬瘟母源抗體阻斷率(%)OD值
由表三可知,仔豬哺乳前母源抗體為陰性,吃初乳后14日齡母源抗體達到高峰,隨后緩慢下降,至28日齡母源抗體全部陽性,且平均阻斷率仍然較高。
2.2.2仔豬O型口蹄疫母源抗體檢測結果
仔豬O型口蹄疫母源抗體效價檢測結果見表四。

表四 仔豬O型口蹄疫母源抗體效價OD值
由表四可知,仔豬哺乳前母源抗體為陰性,吃初乳后7至14日齡母源抗體達到高峰,隨后迅速下降,至28日齡已有部分仔豬母源抗體轉為陰性,平均合格率只有64%,此時不能安全保護仔豬抵抗O型口蹄疫野毒感染,需適時免疫。
3.1母豬免疫方法分析
母豬豬瘟和O型口蹄疫常規免疫,有效安全保護不能持續到哺乳期結束,甚至不能持續到懷孕后期,需在孕期加強免疫,這對母豬及體內仔豬會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引起母豬流產,造成經濟損失。為延長母豬免疫保護抗體安全有效期,確保母豬在孕期,乃至整個哺乳期體內含有足夠的保護抗體,項目對3頭有基礎免疫抗體的經產母豬做了豬瘟和O型口蹄疫增量免疫實驗。結果表明,母豬在有較高基礎免疫抗體的情況下,配種前5倍量肌肉注射豬瘟活疫苗(脾淋源),母豬能夠克服較高殘余抗體的干擾,且臨床無明顯可見的不良反應,免后28d,保護抗體明顯增高,至仔豬斷奶,免疫保護抗體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同樣配種前一次肌肉注射3ml 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母豬也無明顯可見的臨床不良反應,免后21d,保護抗體明顯增高,至仔豬斷奶,抗體保護率仍然能達到100%。本次對現有疫苗的這一示范,提高了疫苗的應用效率,達到了實驗預期結果,使母豬兩病防控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對母豬臨床兩病免疫預防有實際指導意義。
3.2仔豬母源抗體消長規律分析
掌握仔豬母源抗體效價的變化規律,是科學制定仔豬免疫措施的重要前提之一,這對整體免疫措施相對恒定的豬場,尤為重要。實驗是在母豬配種前大劑量免疫的情況下,對新生仔豬進行的母源抗體跟蹤檢測。結果顯示,新生仔豬在哺乳前豬瘟的母源抗體很低,表明母源抗體不是通過胎盤傳遞,哺乳后7日齡母源抗體已明顯增高,至14日齡達到高峰,檢測陽性率達100%,21日齡已開始下降,至28日齡仍然高于臨界值,表明仔豬體內的母源抗體是通過哺食初乳獲得,且獲得較快,很快達到高峰,28日齡平均母源抗體效價仍能保護仔豬免受豬瘟病毒感染,因此,在基礎母豬配種前大劑量免疫豬瘟疫苗的情況下,新初生的仔豬,豬瘟初次免疫可在仔豬出生28日齡以后進行。同樣仔豬O型口蹄疫的母源抗體在出生時很低,出生后7~14日齡達到高峰,21日齡開始下降,28日齡已經達不到理想的保護效果,表明仔豬O型口蹄疫母源抗體,也是后天獲得,母源抗體的水平與母豬抗體水平密切相關,這提示在基礎母豬配種前大劑量免疫O型口蹄疫疫苗的情況下,新初生的仔豬,O型口蹄疫初次免疫在仔豬出生28日齡前進行。
4.1母豬免疫程序
后備期間已免疫過豬瘟和O型口蹄疫疫苗的初產母豬,以及已免疫過這兩種疫苗的經產母豬,豬瘟免疫可在配種前一次肌肉注射5倍量豬瘟活疫苗(脾淋源);O型口蹄疫免疫可在配種前一次肌肉注射3ml 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
4.2仔豬初免時機
在母豬配種前一次免疫5倍量豬瘟活疫苗(脾淋源)和3ml 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的情況下,仔豬口蹄疫首次免疫應選擇在28日齡以前。豬瘟首次免疫應選擇在28日齡以后。
[1]南文金,黃健強,胡鴻惠,等.豬O型口蹄疫母源抗體的變化規律及應用[J].韶關學院學報,2015,36(10):49-52.
翟寶庫(1965—),男,黑龍江大慶人,研究員級高級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