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豐(廈門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福建廈門 361009)
一例豬丹毒病的診療
陳慶豐
(廈門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福建廈門361009)
豬丹毒是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傳染性強,其主要特征為高熱、急性敗血癥、皮膚疹塊(亞急性)、慢性疣狀心內膜炎與多發性非化膿性關節炎(慢性)等多種情況。隨著豬場飼養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豬丹毒疫病的發生率較低。但近年來,因豬場重視不夠,豬丹毒病有抬頭趨勢,目前全國呈零星散發狀態。
豬丹毒??;癥狀;診療
2015年6月,某豬場3月齡的大豬,1頭豬突然發病,病初食欲下降,體溫41~42℃,躺臥于地,驅趕站立時腰背弓起,似有疼痛感。5d后,全群爆發,共計53頭豬發病,死亡18頭。
早期都出現高熱癥狀,呼吸困難,心率增速,個別豬心臟聽診有雜音,約一半的病豬關節腫脹,步態強拘,跛行,甚至倒地不起,約1~2d后,病豬在胸、腹、背、四肢等部位皮膚出現圓形、菱形的疹塊,少則幾個,多則大小幾十個。開始時,指壓褪色,指去復原。隨著病程發展,后期變成黑紫色凸起,變黑,干硬如皮革樣,逐漸與新生組織分離,最后脫落,遺留無毛色淡的瘢痕(見下圖)。


病理剖解可見全身淋巴結腫大、充血,切面濕潤多汁。脾臟櫻紅色,充血、腫大。腎有典型的“大紅腎”特點,腫大,呈彌漫性暗紅色,有針尖樣的出血點。心內膜上有出血點,胃腸粘膜呈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癥,肺臟淤血、水腫,關節液增加。
取病死豬腎臟和肝臟組織涂片,革蘭氏染色,顯微鏡下觀察,可見革蘭氏陽性菌,纖細成絲狀排列的的小桿菌,呈單個、成對或者幾個排列,無芽孢和莢膜。
對發病豬立即注射20萬單位的青霉素,每天3次,連續4d,同時,配合注射氨基比林鎮痛解熱。對同場生豬阿莫西林(300ppm)預防,飲水給藥5d。連續1周用3%來蘇兒和1%碘王對豬群進行徹底消毒,飼槽、用具用3%火堿徹底消毒,糞便、墊草進行燒毀,對病死豬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治療后同場其他欄舍的生豬沒有病例出現,病情得到控制。
免疫接種是預防豬丹毒病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皮下注射豬丹毒滅活苗,單苗或者多聯苗均可。種公、母豬每年春秋兩次進行豬丹毒疫苗免疫,育肥豬60日齡時進行一次免疫。不提倡用豬丹毒弱毒苗,因為疫苗全群免疫后,整群豬可能帶毒,在飼養管理不善或應激等情況下,可能導致整場豬丹毒疫病暴發。
豬丹毒桿菌在潮濕環境中可存活很多個月,特別是在溫暖的環境中,因此加強養殖場的飼養管理是預防豬丹毒以及其他疫病的關鍵,養殖場要做好場內環境衛生,設置進出口消毒池,消毒間,對進入場內的人員、車輛等進行嚴格消毒,定期開展消毒滅源活動,夏季注意欄舍通風,做好降溫防暑工作,對新調入的種豬進行隔離觀察后再混群飼養等。
[1]湯和平,袁海紅,周亞俊,等.豬丹毒病的診療和預防[J].養殖與飼料,2013,(1):44-45.
[2]張宇.一例豬丹毒病的診療體會[J].山東畜牧獸醫,201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