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人:陳 靜 王俊麗 鄭愛蓮
通過專業會議約稿以及稿件質量分析
——以2012年大環化學年會約稿為例
經驗人:陳 靜王俊麗鄭愛蓮
本文以《中國化學快報》編輯部在2012年“大環化學年會”約稿的工作實踐為例,分析了約稿的稿件質量,總結了科技期刊通過專業學術會議約稿而出版高質量學術論文方面的策略和方法。
科技期刊目前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而學術內容是科技期刊的靈魂,優質稿件是期刊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稿件質量決定了期刊的學術水平。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科研投入的不斷增加,科學產出也就是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也成倍增長。但是由于政策原因,國內大量優質稿件投向國際期刊,造成國內學術期刊優質稿件匱乏。因此,爭取優質稿源是提升期刊質量的關鍵。在工作中,編輯部想盡各種辦法吸引優質稿件,如拜訪作者約稿,通過電話、手機短信或者通過E-mail約稿,委托編委約稿、通過會議約稿等等。本文主要以《中國化學快報》編輯部的工作實踐為基礎,總結了科技期刊通過專業學術會議約稿而出版高質量學術論文方面的策略和方法。
會議是科技期刊編輯約稿的理想場所。作為一種接觸性約稿方式,通過會議約稿成功率高、時效性好,而且可以借此機會宣傳期刊、提高本刊知名度。
編輯部選擇了“全國第十六屆大環化學暨第八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作為約稿會議。此次會議于2012年10月27~31日在揚州召開。該會由中國化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揚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和超分子化學研究所承辦,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和揚州市化學化工協會協辦。選擇這次會議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大環化學是當前的研究熱點,我國大環化學的研究也處于國際前沿水平;二是會議涉及專業范圍較窄,會議規模不大,有利于與參會者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
編輯部提前與組委會主席取得聯系,請求組委會對《中國化學快報》予以支持。會議召開期間,編輯部全程參加該會議并進行宣傳。在組委會幫助下,在大會上對約稿相關事宜進行了宣講。最后,以組委會主席和編輯部的共同名義,編輯部發送了投稿邀請函。經正常審稿程序后,最終錄用稿件29篇。
為評價此次約稿的實際效果,本文從被引頻次、零被引論文、作者分布三個因素對稿件質量進行了分析。所有數據采集自湯森路透社Web of Science數據庫,采集日期為2016年3月1日。
(1)被引頻次。被引頻次是指學術論文發表以后被引用的次數,是引文分析用于績效評價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標。一篇學術論文的被引用次數越多,說明該學術論文受同行關注的程度越高,在同行中引起的反響越大。因此,被引頻次是文獻計量學中用來衡量學術論文的社會顯示度和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指標,顯示了該科學論文在科研過程中被使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標志。經檢索,《中國化學快報》2013年共發表論文307篇,總被引頻次為1209,篇均被引頻次3.94;其中發表的大環化學年會約稿論文29篇,總被引頻次165,篇均被引頻次5.69。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約稿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是全年論文篇均被引頻次的1.4倍。篇均被引頻次最高的文章達到17次。引用次數超過10次(包含10次)的文章共有4篇。這表明約稿論文受到了同領域專家更高的關注,更好地發揮了學術交流的作用,這對提高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地位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2)零被引論文。零被引論文是指在發表后的一定周期內未被引用過的論文,也稱為無被引論文或未被引論文。零被引論文不僅關系到期刊的影響力、學術水平和引證指標,對期刊的稿源篩選也有指導作用。經檢索,在《中國化學快報》2013年發表的307篇論文中,零被引論文為36篇,占比11.7%。而在29篇約稿論文中,僅有1篇零被引論文,占3.4%,占比非常低。
(3)作者分布。如表1所示,約稿論文的作者團隊中,4個來自于中國科學院,18個來自于985、211重點高校。這些研究團隊活躍于大環化學和配位化學領域,其研究成果被國內外同行高度關注,部分團隊的研究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也確保了約稿論文的質量。

表1 約稿論文引用次數統計表
從上述的結果中可以看出,通過2012年大環化學年會約稿出版的論文質量普遍較高,遠遠優于期刊平均水平。依托專業學術會議約稿是一種獲得優秀稿源、提高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有效途徑。在此之后,編輯部與大環化學年會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了約稿的長效機制。按照這種方法,編輯部還與其他會議進行了合作,出版了1期“化學生物學專刊”、1期“二維相關光譜專欄”、1期“分析化學專欄”,均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因此這種約稿的方法是可行、有效、可以復制的。通過專業學術會議約稿是增加期刊可見度、提高期刊論文質量的有效途徑。


陳 靜王俊麗鄭愛蓮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期刊聯合編輯部
10.3969/j.issn.1001-8972.2016.07.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