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英,楊國棟,楊 建(.川北醫學院病原中心,四川南充637000;.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川南充637000)
引導式教學在寄生蟲教學中的應用*
張曉英1,楊國棟2,楊建1(1.川北醫學院病原中心,四川南充637000;2.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川南充637000)
目的探討問題引導式教學方法應用于人體寄生蟲教學的效果。方法臨床專業98名學生隨機分為引導組和對照組,各49人,分別進行問題引導式教學和傳統教學后,調查本次課滿意度并考核本次教學內容。結果98份考核及調查問卷全部回收;引導組學生的滿意度(89.8%)和平均成績[(89.00±8.71)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63.3%,(81.00± 9.82)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引導式教學是對人體寄生蟲傳統教學的新探索,但由于我國教育現狀,具體實施細節還需進一步進行研究和嘗試。
教育改革;教學;寄生蟲病;課堂教學;引導式教學
人體寄生蟲學是一門基礎醫學學科,是醫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臨床、預防等各個專業都是一門非常重要應用課程[1-2]。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往往不重視這門課程,缺乏學習熱情及主動性,導致知識掌握不牢且臨床應用能力差。針對此現象,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川北醫學院采用了引導式教學方法,從寄生蟲學在醫學實踐中的應用出發,融合寄生蟲學科知識,對對人體寄生蟲這門學科進行新的教學改革及探索。
1.1一般資料臨床專業學生共98名,其中男48人,女50人,年齡18~21歲,隨機分為引導組和對照組,各49人。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引導組隨機分為6組,授課前1周將相關病案資料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課前討論、總結。授課時每組代表發言,之后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自由討論。對照組則采取傳統教學模式。作者執教同一章節兩種模式,講授內容基本相同。教材采用李雍龍主編的第七版《人體寄生蟲學》。
1.2.2考核指標課后考核相同的試題和問卷,共21題。主要針對學生本節課的內容進行考核及對教學模式滿意程度。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學生對兩種教學方式滿意度比較考核及調查問卷全部回收,其中學生對引導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為89.8%,傳統教學法為63.3%,兩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種學生成績比較引導組學生平均成績為(89.00± 8.71)分,對照組為(81.00±9.82)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學生對兩種教學滿意度比較[n(%)]

表2 兩組學生成績比較
引導式教學是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首先根據此次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內容,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思想水平、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接受能力等各種綜合因素,從學生的確實際情況出發,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點撥、引導等手段,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方法的實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的思考、操作、演練,主動獲取知識的一種積極的教學方法[3-7]。引導式教學理論雖然由來已久,但始終隨著社會的發展增加其新的內涵,發揮其作用。引導式教學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主導作用,且二者相結合。引導式教學強調學生智力及能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能的充分發展。引導式教學法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為主要目的,其核心在于通過“引導”學生學習過程,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中以問題作為線索,引導學生不斷對問題的探索中,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學習效率,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僅被動接受知識,失去主動求知的欲望。本次教學通過課前看書、學習遇到的問題,不明白的地方向帶老師請教或通過網絡及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反復學習、反復記憶、反復思考、反復討論,達到掌握提高的目的,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式教學法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之間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5]。
寄生蟲病的危害目前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衛生問題,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流行。法國進行一項問卷調查中47%的醫生認為在學校學到的寄生蟲學知識不足以應付其日常醫療實踐,而我國也同樣存在此類問題。人體寄生蟲學是一門形態學課程,是與臨床很多學科密切相關的一門基礎課程[1-2]。作者對引導組學生首先提出寄生蟲相關病案,通過學生自主查詢相關資料并研討病案,層層深入,引入本節課內容。這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記憶能力及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如南方的一些地區生吃魚類、蝦等,可引起華支睪吸蟲的感染及流行,進而講解其形態、生活史、致病及流行防治。教師所引入病案的設計及編寫,對引導式教學法是至關重要。需要教師全面考慮所選病案內容必須與本次教學內容一致,內容完整,難易適中。還需采用多媒體、電影的片段或報道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案本身并不要求一定是百分之百的真實,可根據教學要求的進行適當加工,但必須緊扣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引導式教學的組織是其教學的最核心部分—即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通過對病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提問,引導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人人發言。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進行探討、爭論,集思廣益,最后由教師進行重點及難點的精講及評價。通過教師的評價達到將知識系統化,但仍要留有一定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動眼、動手操作。引導式教學方法激發并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生作為學習的真正主角。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對采用該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為89.8%,明顯提高學習興趣。從考試成績分析看,其平均成績遠遠高于傳統教學法。學生課堂的理解力、文獻查詢及新進展的了解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
導入式教學法雖已體現了它的優勢和作用,但其在實際教學的應用還存在局限。如病案的收集和編寫困難較大,且受傳統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生學習習慣及基礎參差不齊等。這就需要在課程設置、教師培訓等多方面下工夫。通過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以期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8-10]。
[1]趙丹,牟海軍,宋波,等.多維式教學法在寄生蟲教學中的優勢[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3(19):2674-2674.
[2]王維,沈繼龍.淺談計算機輔助人體寄生蟲教學[J].生物學雜志,2001,18(2):36-38.
[3]Midla GS,Coryell JE.Problem-based learning preparation for physician assistant faculty[J].US Army Med Dep J,2010:39-47.
[4]Marshall TA,Finkelstein MW,Fang Q.Improved student performance following instructional changes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um[J]. J Dent Educ,2011,75(4):466-471.
[5]Ambreen U,Syed Tipu S,Sobia A,et al.Comparison of students and facilitators′perception of implement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J].Journal of the Pakist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1,61(4):332-335.
[6]王亮,李學義.PBL教學模式在臨床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2):58-60.
[7]張萃,李紅枝,劉曉波,等.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6):554-556.
[8]李嵐,楊毅,李婭.導入式教學在腫瘤放療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4):142-143.
[9]段斯亮.高職高專院校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改革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4):90-91.
[10]肖滿田.應用啟發引導式教學查房提高兒科教學質量[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3(20):1-2.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3.057
B
1009-5519(2016)03-0460-02
川北醫學院科研發展重點培育項目(CBY13-A-ZP21);川北醫學院質量工程項目(無編號)。
(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