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慶(武漢市測繪研究院湖北武漢430022)
東莞市1:500數字化地形圖修補測方法淺析
■周大慶
(武漢市測繪研究院湖北武漢430022)
結合工作經驗,介紹了數字化地形圖動態修測、補測的實施方案、方法,通過該方法的實施,減少了外業工作量,提高了測繪工作效率。
數字地形圖動態修補測方案測繪方法
由我院負責對F測區423.7平方千米范圍內的1:500數字化地形圖進行連續動態跟蹤巡視測量,并負責修測圖幅數據要經過“東莞市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入庫檢查。為保證地形圖修補測工作技術的先進性、數據的可比性、結果的可靠性,我院按照《東莞市1:500地形圖修補測量技術設計書》的要求,參照了國家及行業的有關標準、規范,根據我院多年相關工作的總結及經驗,結合當前測繪科技的最新進展,介紹了數字化地形圖動態修測、補測實施的方案、方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1.1衛星遙感(RS)技術進行外業調查時的運用
在修補測外業調查工作進行前,先利用近年來東莞地區的衛星遙感(RS)正射影像資料(DOM)和東莞市國土資源局最新1:500數字化地形圖資料進行疊加,劃分變化圖斑,讓外業調查人員在外業調查時做到有的放矢。采用該方法比傳統方法效率高,大大縮短了外業巡視跟蹤調查的工作時間。
1.2網絡GPS RTK技術進行控制測量時的運用
控制測量運用"東莞市連續運行衛星定位(GPS)服務系統( DGCORS系統)"GPS VRS測量技術,圖根控制采用動態GPS RTK技術。該方法比傳統導線測量速度快,精度高。
1.3開發PDA成圖系統
開發了PDA進行全野外數字化作業:自主開發成圖系統,該系統通過掌上智能電腦(PDA)與全站儀、GPS等測量儀器配套使用,實現全野外數字化修補測作業,現場實現外業成圖,控制點查詢,導線平差,GPS導航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2.1生產前的準備
為了順利完成本項目,我院非常重視,依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及技術要求配置了相應的技術人員、檢查人員,做好生產計劃,并對生產過程全面跟蹤,確保工程生產順利實施,組織全部人員對本測區相關的技術規定、歷年生產過程中的經驗,生產安全知識、保密知識等學習,為項目“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提供了保證。
2.2全面野外普查
對轄區內地形圖進行全面野外普查,調查地形、地物變化的具體范圍,并在修補測量工作底圖上劃定修補測量工作范圍線,確定修補測量工作量,調查現有控制點的分布及存在情況,調繪修補測量工作范圍圖。
2.3控制測量
根據野外調查現有控制點的分布及存在情況,對于不滿足修補測量工作要求的區域按照項目要求布設控制點,控制點直接采用東莞市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進行測定。具體操作:采用東莞市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觀測兩次,每次觀測三遍,觀測數據由東莞市國土資源局處理并提供最終成果。
2.4野外數據采集
大面積變化地塊采用極坐標法,利用全站儀在新布設的控制點或原有控制點上架站,直接測定地物點平面坐標和高程注記點。對于隱蔽地區采用全站儀支站測定地物點坐標,但要求發展次數不超過2次。為避免錯誤,還要求各小組必須加強測站檢查,特別是利用舊點時,每站施測前必須測定定向點坐標,經與原坐標檢查無誤方可施測地物點。
2.5內業編輯成圖
利用野外采集的數據,在GTC 2005軟件中編輯成圖。編輯過程中要求作業人員必須做到捕捉到位、符號運用準確、屬性數據輸入正確等,嚴格執行圖式、規范、技術設計書中有關的要求與原則。
3.11:500地形修補測成果數據在嚴格按照最新版的GTC20XX標準編輯地形圖時必須符合以下四個原則
完整性原則。線狀和面狀地物不得因注記、符號配置等而間斷,如等高線不能因高程點的注記而間斷,高程注記可直接壓蓋在等高線上(或用“WIPEOUT”對等高線進行消影);保持房屋、水涯線等地物要素的完整,房屋應用單一連續折線表示;符號塊不應炸碎。
公共邊重合原則。當相鄰地物有公共邊時,公共邊應完全重合(如兩房屋存在公共邊時,可采用拷貝方式保證重合)。
面狀地物封閉原則。編輯中凡面狀地物均應各自封閉,并由唯一實體構成。對于靠內圖廓邊的地物即使不完整,也應以內圖廓邊為邊界進行封閉,如:房屋、水系、植被等的地類界。
新舊數據接邊吻合原則。修補測數據范圍要求是變化范圍外擴20米。保證新舊數據接邊完全套合。
以上編輯四原則,具有通用性。凡遇有上述列舉的地物、地貌要素相類似的關系,均可照此處理。
3.2在處理野外修補測數據和編輯地形圖各要素時的注記方法
為方便在GIS系統中管理地形圖的注記,應該將注記按照以下的“注記要素代碼表”歸并到相應地物層中并賦編碼。注記一律使用text(單行注記類型)表示。房屋、道路、水系、植被注記的左下角點必須落在注記的要素內部。

注記要素代碼表
3.3上交成果數據的數據制作說明
上交成果數據時,要求同時上交數據制作的說明。對于制作數據時的特殊處理,比如新增加了GTC標準以外的自定義圖層,在地形圖中使用的超出GTC編碼標準的自定義編碼等特別處理的情況都要求在說明文檔中清晰列出。并且要求上交在數據中使用的自定義的塊符號文件(超出GTC包含的塊符號),并在說明中列出塊號與要素編碼的一一對應關系。所有GTC數據均要經過“東莞市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入庫檢查。
數字化地形圖動態修測項目由于歷時長,步驟繁瑣,委托監理保證了數字化地形圖動態修測的質量,監理單位負責日常監理工作對本項目實行全過程跟蹤監理,負責本項任務的工作程序落實、技術審核、成果驗收以及技術協調、安全生產監督等工作。同時主管部門應定時召開例會,了解現場情況,協調解決問題。
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具有現勢性和準確性的數字化地形圖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提供了平臺,沒有基礎數據的動態更新,任何信息化建設都將失去意義。地形圖動態修測相對于地形圖定期更新工作,能充分利用日常測繪資料,避免對大量沒有發生變化的內容的重復測繪,節約了時間,減少了外業工作量,因而數字化地形圖動態修測工程將會越來越受到同行的重視。
[1]東莞市國土資源局.《東莞市1:500地形圖修補測量技術設計書》(東莞市國土資源局20011年1月修訂)[Z].
[2]李全.數字化地形圖修測及補測方法淺議[J].山西建筑, 2010,36(12):356-357.
P2[文獻碼]B
1000-405X(2016)-1-193-2
周大慶(1968~),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