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九夫(新疆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新疆阿勒泰836500)
新疆阿勒泰地區地質成礦分析
■賈九夫
(新疆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新疆阿勒泰836500)
在野外對新疆阿勒泰阿熱勒托別地區進行以銅(鎳)多金屬為主攻礦種地質調查,大致查明區內成礦地質條件、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礦化特征及礦產分布規律,圈定物化探異常和礦化蝕變有利地段,利用大比例尺地物化等綜合手段,總結區域成礦規律、找礦標志,圈定一批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找礦靶區,新發現一批礦產地,并對區內礦產資源做出礦產遠景分析。
地質礦產金銅
新疆阿勒泰阿熱勒托別地區主體位于阿爾泰稀有、白云母、金銅成礦帶—喀納斯銅成礦亞帶上。其西南角涉入額爾齊斯金成礦亞帶范圍。區域上,北部的喀納斯銅成礦亞帶以偉晶巖型稀有礦產、偉晶巖型白云母礦產和斑巖型、矽卡巖型金銅礦化作用為主,還有少量石英脈型金銅礦化與砂金礦床。在華力西期侵入巖及接觸帶,還發現有與高溫氣熱液有關的白鎢礦化。南部的額爾齊斯金成礦帶,主要為與韌性剪切帶有關的金礦化。因此對新疆阿勒泰阿熱勒托別地區礦產遠景分析進行研究,一直受到地質工作者的青睞。
新疆阿熱勒托別地區調查區位于西伯利亞板塊西南緣,阿爾泰古生代山弧系中段,構造走向總體為北西向,中酸侵入體約占50%左右。地層主要為奧陶系。除此之外,零星覆蓋少量第三系地層,研究區交通位置見圖1。

圖1 研究區交通位置圖
2.1化探異常分析
據1∶20萬化探成果顯示:在研究區下石炭統地層中富集Ag、As、Au、B、Ba、Bi、Cd、Cu、Hg、Mo、Ni、Pb、Sb、U、Th、W、Zn元素,其中Ag、As、Cd、Pb、Sb、W、Zn元素富集程度較高;在泥盆系地層中富集As、Au、B、Ba、Cd、Cr、Cu、Hg、Ni、Pb、Sb、Li、Zn元素,其中As、Au、Sb元素富集程度較高;在奧陶系地層中無明顯富集元素,As、Au、Be、Bi、Hg、Mo、Ni、U、W、Y等元素低于區域平均含量。各地層中富集的元素,經地質作用發生富集、貧化,在成礦有利地段聚集形成相應的礦產。哈拉喬拉-川帶依阿熱勒托別普查區,處在青河幅1∶20萬化探圈定的金、銀、銅異常帶及哈拉喬拉-川帶依鐵族元素異常帶上。
根據1∶5萬化探測量結果共分析測試了Au、As、Ag、Sb、Bi、Cr、Co、Ni、W、Sn、Mo、Cu、Pb、Zn14種元素,研究區各元素背景均值、變異系數和阿爾泰地區1∶20萬化探地球化學成果,相應元素背景均值、變異系數對比,見表1。從富集程度來看調查區W、Au、Bi為強富集元素,Cr、Co為富集元素,Pb、Ni為相對富集元素,呈背景狀態,其他元素為貧化。從變異系數看Au、W、Bi元素活化性極強,Sb元素活化性強,Ag、Cr、Mo、As、Co、Ni元素活化性較強。以上可以看出W、Au、Bi、Cr、Co為本區的主成礦元素。普查區Au元素極大值為1500×10-9(地殼豐度1.5)、W元素極大值1361×10-6(地殼豐度1.5)、Bi元素極大值>30×10-6(地殼豐度0.17)、Ag元素極大值為2000×10-9(地殼豐度0.07)、Cr元素極大值1276×10-6(地殼豐度100)、Co元素極大值116×10-6(地殼豐度25)、Cu元素極大值137× 10-6(地殼豐度55),說明W、Au、Cu、Bi、Ag元素在本區有很好的成礦前景。
2.2物探異常分析
在新疆北部地區1∶100萬航磁異常圖上(圖2),調查區位于北西向延伸的額爾齊斯正磁異常北緣,阿爾泰負磁異常南段的富蘊-青河正磁異常區。該異常主體為低-中值的負磁異常,異常值多在-50 ̄-150△T之間,調查區范圍內的主干斷裂磁異常特征不明顯,調查區南部有一重要線狀延伸的磁異常坡度帶呈北西向延伸,對應著區域上的額爾齊斯-納爾曼德分界線。調查區正處在航磁異常值點極疏區,線條勾繪粗略,其西北角的巖基狀侵入巖帶磁異常圖上顯示為近南北向的正低值異常。
根據找礦遠景區的圈定原則,在綜合研究調查區內化探異常特征、物探異常特征、遙感異常特征、蝕變帶分析基礎上,重點以化探異常特征將研究區劃分出2個找礦遠景區,分別是Ⅰ號阿克不拉克Ni、Bi找礦遠景區和Ⅱ號克孜勒薩依Cu找礦遠景區。
Ⅰ號阿克不拉克Ni、Bi找礦遠景區出露的地層為一套淺海-次深海相碎屑巖夾濁流相沉積和少量火山碎屑巖,含放射蟲流紋質火山塵凝灰巖、蝕變凝灰質細粒巖屑砂巖、凝灰質粉砂巖夾細粒巖屑砂巖。
遠景區內巖漿巖主要為華力西期。主要有淺層侵入巖和火山巖。侵入巖以巖脈、巖墻、巖株、巖枝等形態產出,巖性以二長花崗斑巖、花崗閃長斑巖為代表,可見少量輝綠巖、輝綠玢巖。雖然侵入巖體分布零星,但分布的斑巖體與銅鉬多金屬礦產有關。火山巖中Cu、Pb、Zn、Au等主成礦元素普遍較高,是成礦的有利因素。而不可忽視的是后期熱液活動的產物石英脈對金、銅的成礦亦較明顯,個別地段已富集成小的礦體。
Ⅱ號克孜勒薩依Cu找礦遠景區主要在侵入巖出露的斑巖體當中,斑巖體是主要的控礦因素。斑巖型礦化花崗閃長斑巖關系密切,孔雀石、輝銅礦、輝鉬礦、閃鋅礦多呈細脈浸染狀分布于巖體中,說明成礦元素的富集與巖漿分異緊密相關,依目前工作程度淺部可見礦物以孔雀石、藍銅礦為主,可能與侵位環境有關。
[1]朱筱敏.沉積巖石學[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54-72.
[2]曾佐勛,樊光明,劉強,等.巖漿巖巖石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5:46-82.
P5[文獻碼]B
1000-405X(2016)-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