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赤華(內蒙古赤峰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內蒙古赤峰024000)
淺談我國地質礦產勘查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周赤華
(內蒙古赤峰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內蒙古赤峰024000)
我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對相關資源的需求量也不斷加大。本文以內蒙古境內相關地區尋找地質礦產等工作為研究對象,挖掘相關問題,并采取合適的方式予以解決。
地質礦產勘查問題應對策略
1.1相關技術人才的欠缺
現階段,在內蒙古地區的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中,缺乏技術人才是制約地質礦產進一步挖掘的重要因素。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得出,近年來,在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中,人才缺乏程度日益加深尤其在內蒙古部分地區,人才的缺乏會抑制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中的發展,所以應控制人才的流動。
1.2地質礦產勘查經費不足
地質礦產勘查中相關經費的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發展,須予以重視。在我國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中,投入充足的經費是保障其順利進行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地質礦產勘查的經費投入上,我國仍存在投入不足、投入力度不均等問題。隨著礦產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其所需經費也呈遞增趨勢,而目前,投入力度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這嚴重制約了我國地質礦產勘查的順利進行。
2.1加大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地質礦產勘查已經向技術層面不斷靠近,對相關技術的掌握是順利完成地質礦產勘查任務的先決條件。加大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舉措。在維持地質礦產勘查發展速度的同時,必須重視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相關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進行,這對地質礦產勘查宏觀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內蒙古的相關單位中,對其進行了自有礦業權的評價工作,使得各方面的工作順利進行。這為強化地質礦產勘查的一體化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相關單位對自有礦業權大力開展評價工作內容,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設置,對礦業權的質量作出更為深刻的比較論證。與此同時,內蒙古地礦局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與流程,加速了對礦業權的開發以及轉讓,這一舉措不僅將地質礦產資源的數量進行了詳細地了解,同時,也更深地挖掘出了自有礦產權尚未開發出的價值。例如,在扎蘭屯二道河這一區域中,多種金屬地質礦產得以進一步的挖掘,這為地質礦產的尋找提供了有效范本。

圖1 人才流失原因示意圖
2.2優化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人員的待遇條件
隨著開采力度逐漸加大,地質礦產開采的難度也日益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相關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也進一步增強,這一實際情況為人才的保障增加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目前階段必須采取相應措施,適當加大對工作人員福利待遇的投入,同時這也是優化相關企業工作的有效手段。
圖1為地質勘查中,人才流失的原因示意圖。在圖1中,顯示出對薪酬不滿意的人員比例最高,為48%,這進一步說明了優化勘查人員的薪資待遇是十分必要的舉措。
2.3加強“走出去”的發展力度
在內蒙古地礦局的引導下,將地質礦產勘查市場積極擴展到國外,是符合發展要求的舉措。在立足于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加大“走出去”的發展力度,是未來內蒙古礦產勘查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對地質找礦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目前,內蒙古地礦局在贊比亞的公司已經成立,并且運行良好,是非洲目前相關設施基礎最優的實驗測試公司。
2.4提升地質勘查經費
在地質勘探的過程中,需要各級地質部門以及政府適當加大資金投入,地質礦產勘查中相關經費的投入不足,就會阻礙其發展。各級地質部門以及政府在對地質礦產勘查的投資比較單薄,因此,在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下,伴隨著礦產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其所需經費也應該呈現出遞增的趨勢。
3.1區域地質特點
內蒙古地區的地質屬于環太平洋地區的金屬礦地帶,在這一地區中,褶皺構造較多,其斷裂構造的主要組成部分為舍日特敖瑞西的平推斷層構造。斷裂的方向主要為西北、東北向,并為扭性斷裂構造。這一情況說明了內蒙古部分本地區的地質特點,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有助于進一步了解相關地區的礦床成因。
3.2礦產地質
當前內蒙古地區相關地區的砂板巖內,斷裂構造對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度,呈現脈狀構造,方向為北東走向。該礦床成因的類型較為明顯,即在中低溫熱液作用下形成的礦床。由于其自身條件的限制,對地質礦產資源有越來越高的需求量,其正在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增多,這顯然十分不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因此必須及時提出相對策略,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內蒙古的礦產地質有著其自身的特點,其中礦石類型較為豐富,有利于礦床的形成。由于受到自然環境等客觀條件的影響,礦產地質的特征較為明顯。由于地質礦產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對該地區的礦產資源進行開采利用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合理化以及科學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各項工作都能順利進行。對于礦產地質的研究,同樣是進一步加深對礦床成因了解的重要途徑。
上述研究表明,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地質礦產資源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多,所涉及到的范圍日益擴大。因此,對地質礦產勘查予以重視,進一步挖掘其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具體舉措,這也將會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1]李峰.中國礦產資源儲量分類與JORC類礦產資源儲量分類的對比與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2]張靜姝.地質一線人才培養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P62[文獻碼]B
1000-405X(2016)-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