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源(廣西第六地質隊廣西玉林537000)
芻談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相結合的應用
■黃天源
(廣西第六地質隊廣西玉林537000)
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是影響施工工程質量的兩大因素,在施工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想保證工程的質量,加強二者的合理應用是必可不少的。本文主要從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的勘察內容、基本條件以及將二者相結合以后的應用幾個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應用
隨著我國城市化腳步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建筑行業也蓬勃發展起來,工程越建越多。但由于我國南北地形以及氣候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使我國地區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結合的不是非常好。一些技術人員在進行測量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對水文地質的重視,使其勘測的數據常常缺乏精準性,影響工程的質量。因此,加強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相結合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
水文地質勘察主要是對施工地點的地下水的運動規律、以及分布情況等進行勘察,進而為施工工程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工程地質勘察通常分為四個模塊的內容,即對施工現場進行勘察進而進行具體的規劃、對其可操作性進行研究、設計前期的施工計劃、進行技術施工。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土石類。土石是建筑工程最為基礎的原材料,它不僅對工程的質量有直接的影響,還直接關系到工程的成本,在工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第二,地形地貌。地勢條件對于工程的修建具有重要影響,設計人員如果設計的好,則可以借助地貌特點修建工程,進而保證質量的同時又能降低成本;第三,水文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包括地下水的類型、運動特征、空間分布等內容,對于工程的修建也有重要影響;第四,工程的天然建筑材料。在進行修建前需要對其進行實地勘察,進而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對設計進行調整,保證設計的科學性。
3.1測繪的主要內容
在進行水文地質測繪的過程中,需要對水利觀測的構造、地貌等進行勘察,其主要內容包括怎樣補給地下水、如何進行排泄、水層的具體分布狀況以及隱藏條件等內容。而工程地質在進行測繪時,會對水文地質的測繪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結合需要修建工程的整體情況,對其規模、類型等進行設計[1]。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設計的時間存在差異,會影響工程地質測繪的比例尺的規定。
3.2壩基巖體工程地質
大壩有多個類型,這也導致了其對地質的要求的不同。所以,在進行正式的施工以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結合相關的設計要求,對不同類型的大壩進行掌握與了解,然后進行實地的勘察,看其與設計要求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該采取怎樣的措施等[2]。例如,一些壩區的巖體的地質會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其不能滿足設計的要求,就需要設計人員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措施,否則就可能會導致水利工程的壩區出現滲透或者出現壩基不穩等現象,影響工程的質量。
將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相結合的應用除了上述情況以外,還包括工程地質的邊坡分析。工程地質的邊坡問題主要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錯落致變形、松弛張烈等情況。而影響工程地質邊坡穩定的因素有很多,如地質構造、巖石的類型以及性質、外力的作用等,都是影響邊坡穩定的因素。因此,在進行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好勘察工作,通過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的結合,使其獲得精準、科學的數據,進而使其設計更加合理。
3.3建設水庫工程地質
水庫的工程地質主要有兩種形式,即地面水庫和地下水庫。地面水庫是在河流的上游,通過攔水筑壩的方式而形成的人工湖泊;而地下水庫則是利用地勢蓄水而形成的人工水庫。而一旦將水庫蓄滿水以后,就會使水庫周邊的地質發生變化,嚴重者甚至會對周邊的水文地質造成一定的影響。當水庫的水位在升高的過程中,水庫的岸邊就會變得濕潤,經過外力的作用,就會使水庫的岸邊不斷被侵蝕,使地下水位逐漸變高,最終將洼地進行淹沒[3]。而這時如果工程地質不穩定,出現問題,那么就會造成水庫的淤積、滲透,嚴重者還會造成水庫的塌岸,甚至誘發地震,造成安全隱患,如圖1所示。因此,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工程的過程中,做好相關內容的勘察與分析,保證工程的質量,提升工程的安全性。

圖1 山西某水庫坍塌圖示
3.4軟土基坑工程地質
軟土基坑工程地質主要有土質邊坡和基坑排降水兩個方面的問題。為保證土質邊坡的穩定,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時,加強對基坑坡度的重視,通過科學的方式與手段,建立設計合理的坡度,并且通過使用相關的設備,加強對基坑的支護,降低地下水位[4]。通常情況下,對基坑進行排降水有助于邊坡的穩定,因此做好排降水是非常重要的。為此,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明排或者人工降水等方式實現。
綜上所述,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在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認識到二者在工程中的地位,通過將二者進行結合的方式,增強其現場勘查的客觀性與準確性,進而為工程的設計與修建,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為工程的質量做出保障。
[1]譚遠發.長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質綜合勘察技術應用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2, (4):24-31.
[2]黃超,王薇.三道莊鉬礦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與環境地質條件調查研究[J].中國鉬業, 2012,36(3):34-37.
[3]隋旺華,孫亞軍,劉樹才等."煤礦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3,22(1):40-42.
[4]梅生金,駱國友.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相結合的應用研究[J].魅力中國,2013,(28): 142-142.
P64[文獻碼]B
1000-405X(2016)-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