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寧文祥 編譯
印度掛車市場的機遇和挑戰
本刊記者 寧文祥 編譯
自從印度總理莫迪上臺后,我們對于印度經濟的理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印度國內的商業信心開始大幅度增加,印度運輸設備的市場也開始逐步增長。在印度經濟復蘇的背后,很多人認為是選舉后的結果。但是更多的專家認為印度經濟的增長跟印度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生產有關,這些因素漸漸取代了IT和通訊產業,成為印度經濟增長的引擎。對于印度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因為過去我們都習慣于把印度當成技術服務的中心,如今印度正轉變為制造業的中心。

印度總理莫迪上臺不久,就推出了一系列的結構和金融改革方案。方案推出后世界銀行和國際基金組織馬上提升了對于印度經濟增長的估算,并且認為今后印度經濟的增加速度甚至會超過中國,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
印度工商業聯合會秘書長Didar Singh表示:“現在的印度跟一年前相比,情況已經好很多了。莫迪總理的多項措施增加了印度商業的活躍度,政府大力推進了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采取一切措施逐步恢復經濟。”
知名的評級機構穆迪公司曾經預計印度的經濟增長將會出現下滑,他們于近期改變了這個預計,認為印度經濟將可以取得長期穩定的發展,這也從側面表明了新一屆政府上臺后的影響力。穆迪公司的高級副總經理Atsi Sheth表示:“從印度建立的通貨膨脹目標框架,對于銀行的改革及其各種賬單和現實預算來看,各項數據都是正面的,說明了目前印度的信用框架十分良好。”
所以我們已經可以明確得感受到不論是印度國內還是印度國外,對于印度經濟的預期都是變得越來越樂觀了,雖然目前依然有很多投資者敦促莫迪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刺激工業的增長。Sheth表示:“事實上,莫迪的改革能否成功,最終需要取決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實施、法規的改動和政府機構的改革是否落實到位。”Sheth事實上認為經濟需求的改變或者地緣政治的穩定程度會在一夜之間將印度改革的果實“沒收”。
莫迪在馬來西亞會見東盟國家的首領時表示,了保證稅收環節的透明和可預見性,印度的內閣正在努力地構建起一套可靠的系統。莫迪還表示當屆政府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時還清除了那些可能阻礙投資的各種瓶頸。印度的經濟總量達到了兩萬億歐元,莫迪表示印度這個龐大的經濟體正在轉型的道路上。他說:“我們改革的目的就是轉型。亞洲的復興道路上東南亞國家已經做出了他們的貢獻,現在該輪到印度了,我知道我們的時代即將來臨,我們即將登上舞臺。”
其中有一項工程,對于印度的改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建立貫穿東西3 300公里的西東連線。這項工程不僅可以帶動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且可以建立起一個更高效的道路運輸體系,讓高效率的掛車可以運行。如果這條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順利完成,那么將會大大推動印度掛車市場的銷量。在如今,印度的大多數道路并不具備安全通行掛車的條件,比如說有些道路實在太窄了,讓掛車難以通行。另外一個印度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點就是工業生產本身。現在還有很多人將印度和IT服務業聯系在一起,而莫迪則將重心放在了工業生產,并認為這是拉動就業的新引擎。哈佛商業評論的專家Vijay Govindarajan表示:“從購買能力的角度,印度是僅次于美國和中國的世界購買力第三強的國家。印度擁有大量的工程師和工人,印度的知識產權保護也做得比較到位,而且在印度還可以輕松招到會說英語的工程師。”

因此,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正期望到印度建立商店,他們也想從莫迪政府的商業友好政策中獲利,因為如今印度的購買能力和當地的需求已經被激發了。比如說美國企業康明斯,現在康明斯已經開始了大力進軍印度市場,在印度市場建立了生產工廠,用于生產發動機、電機和渦輪增壓器等產品。
Govindarajan進一步解釋了康明斯在印度投資的例子,他表示印度市場不僅僅是美國品牌的目標市場,而且還是一個地區生產和出口的中心。他說:“在過去五年時間內,康明斯在印度的出口在以年平均5%的速度增長,而且出口份額占產品的40%。在印度康明斯共有多達20家生產工廠,并有接近1萬個工人,占據了康明斯全球工人數量的六分之一。”Govindarajan認為康明斯是西方國家企業在印度市場立足的一個不可多得的例子。康明斯在進入印度市場之前經歷了漫長的土地購買過程和突破了各種復雜法規的阻礙。Govindarajan認為印度依然處于轉型期,很多框架依然在搭建之中,造成了外商投資的困難。
所以,Govindarajan認為既然莫迪總理想要刺激當地的生產業,投資者若想在印度獲利,可以考慮和印度當地的生產企業達成一個合資的協議,在印度開設一家新的工廠獨立運營也并非是唯一的選擇。他說:“在給美國的企業做咨詢服務的時候,我們發現印度的供應商能供應一些擁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如汽車零部件等。表明了印度工業生產領域正在快速的進步。”
不少國際制造企業也想參與到印度制造業復興的進程當中,已經有人發現一些國際的企業開始探尋印度掛車市場的商機了,雖然當前印度掛車市場總體來說十分混亂。不少掛車企業都希望可以通過合資的方式打入這個復雜的印度市場,這些企業就包括了Dutch Lanka Trailers、 Tranztar和 PL Haulwel。
對于印度的生產企業來說,他們對于和德國、美國等企業合資是持開放的態度的。因為他們希望通過合資來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并且學習到歐美先進的管理經驗。有種說法是印度現在的市場跟上世紀70年代歐洲市場類似,現在印度的各項技術和標準正在整合升級當中,印度企業也希望通過與國外企業合資來應對未來技術升級的挑戰。
在印度的道路運輸和物流行業,他們也正在經歷著與歐洲當年同樣經歷的事情:個人的貨運模式正在逐步被大企業大集團來取代,所以印度正在尋找新的物流模式來取代原來的“一人一車”的模式。專家表示,推動這種全新物流模式的是在印度投資的大型跨國企業如沃爾瑪、特斯科和宜家等企業,他們都想用新的物流模式取代印度原有的物流模式。與其和印度當地的汽車企業來合作,其實他們更愿意跟國外的汽車企業合作,因為國外的企業十分了解其中的流程。
印度政府也十分熱衷于鼓勵歐洲和美國的汽車企業對印度進行第二輪的投資,現在距離第一輪的投資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了,那時候沃爾沃和梅賽德斯奔馳等歐美汽車企業集體進駐印度。
知名的車軸和懸架生產企業BPW就十分熱衷于開發印度市場,BPW在印度市場越來越活躍了,他們想要抓住外資企業在印度的第二輪投資機會,從印度制造業復興的計劃中獲利。BPW在2014年之前在印度市場僅僅是進口一些行走機構到當地的生產組裝企業,現在他們已經開始在印度當地進行生產了。BPW掛車系統的主管Philipp B?cker表示:“我們已經和印度當地的企業建立起了十分良好的關系,我們的合作模式是雙贏的。我們從2010年開始開始在印度市場上活躍起來。我們是一家德國的企業,來到印度不僅僅進行銷售,還要時刻進行學習,學習怎么和印度企業合作。” 他還表示,順應莫迪總理未來的遠景規劃,BPW在印度當地進行生產不僅僅可以讓企業更加靈活,而且產品的價格也在市場上更具有優勢,這兩個優勢Philipp B?cke認為是海外企業在印度成功的基礎。
根據了解,在2016年BPW將在印度實現產品全印度產,其產品所有的配件都將100%從印度本地采購,這家德國企業正在印度華麗轉身。


如今印度對于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像BPW這樣的企業來印度進行投資都將幫助印度市場向制造業強國進軍,這樣是印度總理莫迪所期待的。Philipp B?cke認為隨著印度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和國內的結構改革,印度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
跟Philipp B?cke對于印度市場的樂觀相比,國際評級機構標普表達了對于印度改革步伐變慢的擔憂。他表示莫迪總理和他的內閣在推行改革方案的同時不要超過財政赤字的目標。
Philipp B?cke的樂觀并非毫無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專家Vijay Govindarajan表示現在媒體對于印度的觀點正在發生改變。很多專家將現在的印度描述為“半杯水”。Vijay Govindarajan表示:“對于印度來說,制造業也許是唯一一個能夠令超過5億人口擺脫貧困的方式。如果莫迪政府可以成功刺激制造業的發展,激發印度土地和勞動力的潛力,印度國內和國際企業都將從中獲益。”
“我們當然不會認為印度制造業很快可以比肩中國、日本、美國和德國,但是如果大家還是認為印度只是軟件服務和呼叫中心的話,那么你就需要改觀了,因為制造業已經是印度即將攻克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