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道中有兵 兵中有道
——談談《孫子》與《老子》兵學思想的一致性

2016-09-07 03:26:09趙承鳳
孫子研究 2016年3期
關鍵詞:老子思想

趙承鳳

道中有兵 兵中有道
——談談《孫子》與《老子》兵學思想的一致性

趙承鳳

老子《道德經》與兵家有密切的關系,它是《孫子兵法》的重要思想源頭,而《孫子兵法》是孫武運用發展老子的軍事思想之果,二者相互聯系,緊密貫通,一脈相承。其相融相通相同之處概括起來有11“觀”,可謂“道中有兵,兵中有道”。

《孫子》 《老子》 兵學思想

《孫子兵法》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孫子兵法》的沃土。它與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諸子百家各個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蕩、相互融合、同生共長、相映成輝,形成了燦若群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觀。特別是在那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年代里,兵法滲透到了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農、醫等諸子百家的文化學說中,而諸子百家的思想根脈也為兵家學說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營養。可以說到了儒中有兵、兵中有儒,道中有兵、兵中有道,易中有兵、兵中有易,墨中有兵、兵中有墨,法中有兵、兵中有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地步。本文僅就“道中有兵,兵中有道”談點意見。

郭沫若曾經講過“《道德經》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兵書”。他還明確指出:“《孫子兵法》是稍晚于老子的一部杰出的古代軍事著作,相傳為孫武所著。孫武,齊人,活動于春秋晚期,做過吳國的將領。他所著的《孫子兵法》發展了老子的軍事思想,為后來兵法家的先驅。”老子《道德經》共81章,蘊含著豐富的軍事哲學思想。唐代王真說:“五千之言……未嘗有一章不屬于兵也。”宋代蘇轍也說:“……此幾于用智也,與管仲孫武何異?”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則直接說:“老子是‘言兵者師也’。”由此可見,老子《道德經》與兵家有密切的關系。這關系主要不是后世善用兵者如何運用它,而是它的思想本源可能與兵家有關。老子《道德經》是汲取兵家的現實經驗,加上對歷史的觀察、領悟概括而成為政治——哲學理論的。其中的兵學思想極其豐富,它是《孫子兵法》的重要思想源頭,而《孫子兵法》又是孫武運用發展老子的軍事思想之果,二者相互聯系,緊密貫通,一脈相承。其相融相通相同之處概括起來有以下11“觀”。

一是“不以兵強天下”的非戰觀

《道德經》第30章指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這一章的意思是說,依照“道”的原則輔佐君主的人,不是靠兵力成就自己在天下的最強的地位。窮兵黷武這種事必然會得到報應。軍隊所到的地方,荊棘橫生。大戰之后,一定會出現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強大而逞強。達到目的而不自高自大自夸,達到目的要認為這是出于不得已,達到目的也不逞強。(事物)氣勢強盛之后就會趨于衰老,因此必然會走向死亡。從上述這段話可以看出,老子主張的用兵之道不是為了戰爭,不可“以兵強天下”,而是為了保家護國,為確保人民安全和政治穩定而用,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這兩句話道盡了戰爭的危害,戰爭不僅破壞環境,而且直接影響到當地百姓的生計,造成生靈涂炭。一旦選擇了武力解決問題,戰爭將是無窮無盡的。“其事好還”,用兵這件事一定會得到還報,一報還一報,戰爭永遠無法避免,人類永遠無法取得和平。所以老子警示我們,武力橫行終將自食其果,濫施武力必定自取滅亡。老子的這種非戰思想與孫子講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是一致的。老子在《道德經》第80章還說:“雖有甲兵,無所陳之。”意思是說,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布陣打仗。這句話進一步闡釋了老子的和平觀念。由此看出,老子追求的是沒有戰爭、沒有你爭我奪的生生不息的大道無形之境界,這與孫子追求的“全勝”和平理念是相通的。

二是“勝而不美”的戰爭價值觀

《道德經》第31章說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戰爭是不吉利的,不是君子所使用的東西,萬不得已才使用它,最好淡然處之,勝利了也不要自以為了不起,那就是以殺人為樂。凡是喜歡殺人的人,就不能得到天下。所以吉慶的事情以左邊為上,兇喪的事情以右邊為上,偏將軍居左,上將軍處于右邊。這就是說要以喪禮儀式來處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戰爭中殺人眾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去對待;打勝了仗,也要用喪禮的儀式去對待死去的人。

從這一章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對待兵器上,老子認為“兵者,不祥之器”,必須慎重使用。在對待戰事時,老子主張以“喪禮處之”。中國古代禮儀中左尊右卑,左吉右兇,喜慶的事都以左邊為尊上,只有遇到兇喪之事才以右邊為尊上。所以偏將站在左邊,而上將軍站在右邊,就是說用喪禮的儀式來對待出兵打仗;在戰爭結束后,老子主張“勝而不美”,體現了老子對待戰爭勝利的基本價值態度。老子認為,喜歡殺人、樂于殺人,很難得志于天下,難使天下人歸順。所以老子主張“哀兵”,哀兵體現了慈心,無論是戰爭哪一方,勝利或者失敗,都是以生命為代價的,因此沒有必要狂喜,只有悲哀。這與《孫子兵法》中“盡知用兵之害”“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主張大智不張、大功不揚,勝于未萌,天下不知,這才是善戰者之勝,是同一個道理。

三是“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的正義戰爭觀

《道德經》第67章有言:“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是不敢處在眾人之前面。慈愛所以能夠勇武;節儉所以能富裕寬廣;不敢處在眾人的前面,所以能成為萬物的尊長。現在有人舍棄慈愛而搞勇武,丟棄節儉而去追求富裕,舍棄退讓而只求爭先、出人頭地,結果就會走向滅亡。慈愛,用于征戰就能夠勝利,用來守衛就能穩固。上天要幫助誰,就用慈愛去衛護它。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老子并不反對一切戰爭,他說:“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就是說,慈愛,就能攻無不克、守以必固。可見老子是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的。這與孔子講的“仁者無敵”、孟子講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出一理。孫子則進一步發展了老子的這一思想,指出:“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愛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亂而不能治,譬如嬌子,不可用也。”在這里,孫子既強調了將帥愛兵如子,士兵沖鋒如虎,又講了“慈不掌兵”,必須嚴明軍紀,對士兵不能嬌寵縱容的道理。二者是義理相通、相輔相成的。

四是“以正治國,以奇用兵”的制勝觀

《道德經》第57章開宗明義指出:“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意思是說,以正道、無為、清靜之心去治理國家,以奇詐、詭秘的計謀去用兵,以不擾害人民來取信治理天下。正大光明,以正治國,這是老子的一貫主張。而用兵打仗,老子則主張要用奇法、奇謀、奇計來迷惑對方,用非常規的戰術襲擊對方,從而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在第27章中,老子還講了“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等奇正微妙之法。這與《孫子兵法》中正合奇勝觀如出一轍。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孫子的這一論述,突破了正合奇勝的固定模式,揭示了奇正相生無窮盡的本質,上升到了一個更高境界,成為兵家克敵制勝的妙諦。

五是“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與”的為將觀

《道德經》第68章指出:“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意思是說,善于帶兵打仗的將帥,不逞勇敢;善于作戰的人,不會被敵人激怒;善于勝敵的人,不與敵人正面沖突;善于用人的人,對人態度很是謙下。這叫做不與人爭的品德,叫做能夠運用別人的能力,這些都符合自然規律,是自古以來的準則。

在這里老子講的不爭并不是屈從,老子的柔弱并不是軟弱。老子認為,以冷靜的態度進行戰爭,不怒而興兵、感情用事,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計劃,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才能取得最好的結果。善于克敵制勝的人,不是要寸土必爭、斤斤計較于一時一地之得失,而是要獲得最后勝利,所以能夠以不爭的態度來指揮戰爭,就能夠把持全局,操縱戰機,進退自如。善于用人的人應該在態度上表現得謙下,才是高明的策略,才是獲得人心的最佳方式。一名領導者不能以自己的力量完成所有工作,尤其是一名軍事指揮員不可能獨立進行一場戰爭,所以必須依靠眾人的力量,這就需要指揮員有一種態度來把眾人力量凝聚在一起。因此,老子認為采取謙下的態度才是真正的善于用人。作為一個優秀指揮員,要有智慧不能逞匹夫之勇;要靜幽正治,不被敵人激怒;要進退自如,不與敵人正面沖突拼消耗;要善于謙下用人,不搞單打獨斗。這些都是為將的標準要求。另外,老子在許多篇章中講到的對圣人的要求,如“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這些論述與孫子講的“智、信、仁、勇、嚴”的為將五德和“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相差無幾。孫子“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則進一步對老子的“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與”的為將觀作了具體詮釋。

六是“禍莫大于輕敵”的憂患觀

老子在《道德經》中兩處講到“禍”字,一處是第46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說,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做到太平安定,把戰馬退還到田間給農夫用作耕種。治理天下不合乎“道”,連懷胎的母馬也要送上戰場,在郊外的戰場上生下小馬駒。沒有比任情縱欲更大的罪惡,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禍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大的罪過。所以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該滿足的人,才能享受到永遠的滿足。

第二處是第69章:“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意思是說,用兵征戰有這樣的說法:我不敢主動進犯、挑起戰爭,而是采取守勢;不敢前進一步,寧可后退一步;雖然有陣勢,卻像沒有什么陣勢可擺一樣;雖然要揮舉胳膊,卻像沒有臂膀可舉一樣;雖然面臨敵人,卻像沒有敵人可攻擊一樣;雖然手執兵器,卻像沒有拿兵器一樣。最大的禍患莫過于輕敵,低估了敵人的力量,幾乎就會喪失我寶貴的。所以,兩軍對陣,實力相當的時候,藏強而示人以弱者可以獲勝。

這兩章的兩個“禍”字,揭示了兩條真理,一是做人之道,禍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常足;二是用兵之道,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孫子兵法》進一步發展了老子的這一思想,提出了安國全軍的慎戰之道:指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詳細闡述了預測勝負的“五事”“七計”,強調了“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的慎重決策態度,指明了知勝有五的“知勝之道”,講述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等示弱于敵的許多辦法。《孫子兵法》通篇沒有講“輕敵”二字,但卻處處蘊含著“慎之”“警之”的慎戰觀、憂患觀。

七是“不爭而善勝”“ 繟然而善謀”的謀略觀

《道德經》第73章指出:“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無畏敢為就容易被消滅,能夠有所畏懼就可以保全自己。這兩種規律,給人帶來好處或讓人滅亡。上天厭惡什么,誰能知道是什么緣故呢?即使是圣人也難以說清楚。自然的規律是,不爭斗而善于獲勝;沒有言語卻總能有所回應;無需召喚卻能自動到來,寬緩從容、泰然自若卻能善于計謀,天網廣大無邊,雖然寬疏但卻沒有任何遺漏。這一章老子以一個“勇”字開篇,指出“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整句話的大意是勇敢到無所不敢為時,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勇敢到有所顧慮時就能保全性命。因為勇敢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過了這一限度就會轉向反面,就不能稱其為勇敢而只能稱作魯莽了。魯莽是一種性格缺陷,天不怕,地不怕,恣意妄為是違背自然規律的舉動,老子認為會招致殺身之禍。自然的法則不交戰而善于取勝,不發言而善于回應,不召喚而自動到來,寬緩從容卻籌劃妥當,這個思想與孫子提出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謀”同出一理。

八是“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的戰后修功觀

老子在《道德經》第64章中有一句名言:“民之從事,常與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意思是說,人們做事情,常常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對待即將成功的事情也如剛開始那樣慎重,則沒有辦不成的事,就不會失敗。虎頭蛇尾,前緊后松,這也是事物發展的一個規律。在實踐中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功敗垂成的事例很多。所以,歷史上許多政治家、軍事家都把“慎終如始”作為律條要求自己。這個律條運用在作戰制勝中就是要戰后修功。孫子在《火攻篇》中明確指出:“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兇,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我認為,這段話是孫子總結吳軍伐楚五戰五捷,攻進楚都,但沒有戰后修功,沒能保住伐楚之戰的勝利成果,在秦楚聯軍的進攻下,倉促退回吳國的沉痛教訓而寫進去的。老子的“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這一思想,無論是治國理政、用兵打仗,還是修身齊家,都是需要認真記取的。

九是“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的兵形若水觀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78章,意指天下沒有什么東西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攻堅克強卻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勝過水,這一點幾乎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得上。《孫子兵法·虛實篇》也說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形象地說明了兵形若水的辯證關系。晚清思想家魏源也說:“《老子》其言兵之書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吾于斯見兵之形。”因此,我們不僅要記住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這句話,也要把握“兵形若水”這一觀點,在用兵打仗中做到因地而制流,因敵變化而取勝。

十是“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的以患為利觀

《道德經》第22章指出:“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委曲反而能保全,彎路有時勝過直線,低洼處才可以裝進東西,陳舊反能生新,少取反而多得,貪多反而會迷惑。……古時所謂“委曲反而能保全”的話,怎么會是空話呢?在危難中能保全自己的人,全憑懂得這個道理。由此看出,委曲中求全、枉中取直,是一條智慧的處世方略,也是作戰制勝的重要法寶。《孫子兵法·軍爭篇》就有類似的精辟論述:“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歷史上,以屈為伸、以迂為直、以退為進、以少勝多的戰例很多。如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晉文公重耳的“退避三舍”,紅軍的萬里長征等等,都是以患為利、成功運用迂直之計的經典范例。

十一是“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的權變觀

《道德經》第36章指出:“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使它強盛;想要廢除它,必先使它興起;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這就叫做微妙而深遠的預見。在這里,老子從自然物理出發,概括當時戰爭發生的實際,結合宇宙人生,總結出獨特的用兵之道。老子認為,歙與張,強與弱,廢與興,取與予,都是矛盾的對立,并能相互轉化。這一辯證思想可以概括為“反其道而行之”,在《孫子兵法》里稱之為“因利制權”“懸權而動”。列寧也說過:“沒有不用計謀的戰爭,戰爭就是在一定軍事實力基礎上的斗智斗勇”。要打勝仗,就需要指揮員的權變奇謀。老子的這段權變之論,非常精彩,毛澤東在其著作中就曾引用。他說:“關于喪失土地的問題,常有這樣的情形,就是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這是‘欲將取之必先與之’的原則。”而《孫子兵法》中,如“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等,都是老子這一權變思想在戰爭中的運用。

南宋道教學者李嘉謀有言:“《老子》五千言,以之求道則道得,以之治國則國治,以之修身則身安。”德國哲學家尼采也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老子《道德經》內容博大精深,玄奧無極,涵括數家,包容萬物,的確是治國治軍之學、修身養性之學、長生久視之學。本文主要是講其中的兵學思想與《孫子兵法》的一致性,其它如“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等許多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不爭而善勝、不戰而取天下的至理名言,這里就不一一闡述了。

(此文為作者在2016年3月2日山東孫子研究會舉辦的“中華文化與孫子兵學學術論壇”上發表的論文。)

(責任編輯:曹永孚)

Military Science Lies in Tao and Tao Lies in Military Science —A Review of the Consistency of The Art of War and Tao Te Ching

Zhao Chengfeng

Tao Te Ching by Lao Tzu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ilitary science. It is the important thinking source of The Art of War, which is a military thinking result of Sun Wu’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o Tzu’s thinking. So The Art of War and Tao Te Ching have consistent close relationship,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into 11 “caveats.” It could be said that military science lies in Tao and Tao Lies in military science.

The Art of War ; Tao Te Ching ; Military Science Thinking

E8

A

2095-9176(2016)03-0030-06

2016-2-22

趙承鳳,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高級顧問、山東孫子研究會會長、山東國際孫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主任、少將。

猜你喜歡
老子思想
你好,老子
中國漫畫(2022年10期)2022-10-27 07:20:48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智者老子
北大簡《老子》釋文指瑕
老子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国产青榴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天天综合色网| 成人中文在线| www.日韩三级| 久久性视频| 欧美伦理一区|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免费在线色|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中文字幕在线观| 国产黄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色综合网址| 久久国产香蕉| 亚洲精品动漫| 四虎永久在线|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 久久福利片|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久久无码av三级|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 99在线视频免费|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香蕉网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天天躁狠狠躁|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国产第二十一页| 亚洲黄色成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毛片| 国产精品xxx|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三区在线视频| 五月综合色婷婷| 亚洲国产系列|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a毛片在线|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色综合成人| 色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