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案 英雄事跡不容置疑

提起“狼牙山五壯士”,每一個中國人都會被他們的英雄事跡所感動。他們是抗擊日軍侵略的英雄,他們是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他們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反抗壓迫反抗侵略的民族之魂。
然而近些年來,有些人打著所謂“言論自由”的旗號居心叵測地質疑起這些民族英雄的事跡。2016 年6月27日,據《新華社》報道,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對“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兩位英雄葛振林、宋學義的后人葛長生、宋福保起訴《炎黃春秋》雜志社前執行主編洪振快侵害名譽權、榮譽權案作出一審宣判,判決被告洪振快立即停止侵害葛振林、宋學義名譽、榮譽的行為;判決生效后三日內,被告洪振快在媒體上刊登公告,向原告葛長生、宋福保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宣判大快人心,有力地打擊了那些造謠中傷者的企圖。判決得到媒體廣泛支持。
中國軍網證實,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實,在目前所能見到的有關歷史文獻中,如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及其所屬第1軍分區當年所作的反“掃蕩”戰役總結、年度工作總結、戰斗詳報,以及《解放日報》《晉察冀日報》等所刊登的有關通訊報道等,都有明確的記載。歷史就是歷史不容歪曲和抹黑。
“狼牙山五壯士”主審法官對新華社記者表示,被告洪振快發表的兩篇文章在無充分證據的情況下,文章多處作出似是而非的推測、質疑乃至評價,通過強調與主要事實無關或者關聯不大的細節,引導讀者對“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英雄人物群體及其事跡的細節產生質疑,從而否定主要事實的真實性,進而降低他們的英勇形象和精神價值。因此,被告實施了侵害名譽、榮譽的加害行為。
《法制日報》發表《以法治之名讓英雄安息》的文章認為,法院的這一判決,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公正判決。英雄人物寄托了一個民族巨大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抹黑英雄、解構英雄形象,其后果是讓民族的歷史虛無化、庸俗化。“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詆毀英雄最終會帶來民族的消亡。面對如此嚴重的潛在負面后果,法律必須及時出手。
環球網則建議,要努力推動《革命英烈榮譽保護法》盡快進入立法程序,用法律的手段為英烈們筑起一道不受誹謗的鐵壁銅墻。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衛國說:“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相統一是現代民法的發展潮流,更是當代中國民法所堅持的思想。葛長生訴洪振快案不是一個偶然和孤立的民事訟案。它帶給我們的思考和討論,也許能夠對我國民法的未來發展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中央黨校教授沈傳亮認為,我們雖不能阻止那些所謂的劍走偏鋒式研究,但有義務有責任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行動制止那些自以為有點研究的人隨意發出那些不尊重歷史、不注重客觀事實的言論。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莫紀宏一語中的:“言論自由必須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限制。”
《中國國防報》站在歷史的高度闡述了他們的觀點: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決不會缺席。這份判決書,對那些歪曲歷史、編造謠言,懷著極端仇視心理看待中國共產黨歷史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歷史的人提出了正告:通過污蔑、栽贓來丑化英雄人物,妄圖以此達到否定黨和人民軍隊歷史功績和地位,繼而否定我黨執政合法性的目的,必然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