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亞會
(北京師范大學 石家莊附屬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00)
?
在線交互在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中的應用研究
米亞會
(北京師范大學 石家莊附屬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綜合實踐類課程,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尚未形成一套成型的教學評價體系。隨著學校計算機機房軟硬件水平的提升,在計算機機房中進行在線交互成為可能。結合具體的案例,討論借助于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實現在線交互,促進信息技術教學多維評價的進行。
在線交互;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
教學評價對于整個教學起到了導向性的作用,它是用于衡量教學質量的核心因素。從教學者的角度來看,通過評價才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改進教學方式的依據。從學生的角度來看,評價能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作為改進學習方式的參考[1]。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綜合實踐類課程,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尚未形成一套成型的教學評價體系。因此,對于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如何實施教學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好、怎樣能夠在有效的教學時間中讓學生盡可能多地習得相應的知識,是信息技術教育者們所面臨的一大問題。
在線交互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教師與學習者以及學習者群體之間形成交流互動的一種新興教與學的方式。多媒體教學網絡系統是基于TCP/IP及Win32平臺的網絡應用系統。它利用一套軟件,在計算機教室中,把影視、圖形、圖像、聲音、動畫、文字等各種多媒體信息及控制實時動態地引入教學過程,是一種專用電腦網絡的平臺,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進行現代化教學活動的一個系統。通過在線廣播、在線轉播、在線考試等方式實現互動化教與學的相關活動[2]。
硬件基礎。目前中小學計算機機房基于局域網完成網絡的布線,能夠在每個獨立的機房內實現實時的內部網絡自主管理,局域網軟件(FeiQ、飛鴿傳書等)能夠保證師生之間實時在線交流及文件傳輸的實現。高配置的二層和三層交互機,保障了內部數據傳輸的通暢。
軟件基礎。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在硬件支持的基礎上,完成教師機與學生機、學生機與學生機之間的有效互聯,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的在線廣播功能將教師的操作屏幕傳送到學生機的屏幕上,傳送時也可以兼有聲音廣播的功能,此功能可用于向學生介紹課程任務具體操作、詳細要求等內容。遙控轉播是教師遠程控制某個學生的計算機,并將此操作的過程廣播給選中的其他學生,利用此操作做展評的工具,為師生、生生在線評價奠定基礎。在線考試功能用來對學生進行實時互動測評,在學生提交時,答案統計處就能夠立即顯示出學生回答的先后順序與情況,這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時進行評價,進而找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信息技術教學中按照評價的時間主要有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則是在教學過程中持續進行的,其目的是促進學習,使達成最大學習成效[3]。總結性評價又稱終結性評價、事后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為了解教學活動的最終效果而進行的評價[4]。按照評價的對象,又可以分為師生評價、生生評價、自我評價等一系列的評價方式。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主要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經驗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進而實施改進型的措施。在線交互為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多維評價提供了可能,通過實時監看可以了解學生完成任務的進度情況,通過在線測評可以實時了解學生相應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在線投票可以讓生生評價成為可能。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探索在線交互評價的具體實施方法以及其對信息技術教學實施的作用,以能夠為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提供具體可操作性的參考。接下來借助具體的教學案例對在線交互評價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具體的說明,以河北大學出版社的《信息技術(初中版)第一冊》第三章《文字處理》第2節《圖文混排》為例進行介紹。

3.1課程準備階段
教師要事先調試好計算機機房的網絡及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在本節課開始前,先做好課程的準備工作,啟動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檢查計算機教室中的各個設備(教師機、學生機、網絡中轉設備)是否工作良好,對于有問題設備要做好課前維修及調試,在硬件上保證課堂交互成為可能。教師要設計合理而有效的在線評價試題(知識與技能知識的掌握情況測評的試題、生生互評的試題),對各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的評價。
3.2教學階段
教師啟動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以初中部建設中的運動場設計平面圖為情景導入課程,引出學生“建筑設計師”角色的代入,通過在線廣播的功能(如圖1所示),完成任務的布置。

圖1 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
學生小組通過面對面、在線軟件方式實現內部的任務的分工和交流,完成任務的交接,此時教師則通過實時在線監看功能多方位了解學生任務完成的情況,實時調整課程的步調,并對問題出現比較多的知識點進行及時的鞏固講解,保障課堂的高效進行。
在各小組任務完成后,在傳統情況下,此時只能由教師對其作品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而在在線交互的環境下,通過在線轉播的功能,小組內、小組間分享彼此的作品,個體對自己的作品、小組內成員對作品、教師對作品都做出相應的評價,實現了多維評價并行(如圖2所示)。
課程基于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競爭式的課堂活動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采用在線考試,讓全班評出最優秀的“建筑設計師”團隊,充分體現了在線交互參與范圍廣、測評實時性強的特點。
在課程最后,基于《圖文混排》的知識點,使用在線考試功能,完成學生學習情況的適時測評,教師針對實時測評的情況(點擊學生列表可以了解每一位同學的答題情況)進行講解,真正實現高效課堂的打造(如圖3所示)。

圖2 生生互評 圖3 實時測評結果統計
3.3在線交互在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中的應用
在線交互為信息技術教學的評價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其一,為教師評價提供了實時的數據和素材,能夠保證教師實時把控課堂的進行情況。其二,為學生互評提供可能性。通過轉播共享數據,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看到彼此的作品;通過在線考試,讓每一名學生都具有選擇權利。其三,讓學生自我評價成為可能。通過在線考試中測試題實時結果展現,讓學生實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課堂中即能夠完成自我評價。
評價的實時性。在線交互能夠實時查看到學生的操作情況、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能夠避免在傳統環境下,因為查看時間有差異,導致一部分學生改變其操作機答題情況所帶來的誤差,這是在線交互在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中的一大亮點。
評價的全面性。在線交互為生生互評提供了可能,通過在線轉播查看到其他同學的作品,每一個同學此時都可以對作品進行個人觀點的闡述,通過在線投票系統,保證都能參與到評價中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中全員參與的特點。
評價的有效性。基于在線交互的實時性和全面性,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保證能夠針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評價,這使得評價的數據能夠真正為教學服務,使得信息技術課堂的評價更加有效。
在線交互使得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更具有實時性、全面性和有效性,其能夠通過及時的反饋提高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教學效果,能夠幫助學生在特定的時間中盡可能多地習得相應的知識。但對于在線交互在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中的適用范圍、適用階段等具體問題仍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究,筆者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行更加深入的教學研究,以更好地指導信息技術教學。
[1] 陳曉嵐,陳志云,王行恒.Moodle系統中的教學評價[J].計算機教育,2007(8):68-71.
[2] 遠志資訊.多媒體教學網絡系統使用手冊.
[3] Ellen Osmundson,何珊云,王小平.理解課堂中的形成性評價[J].全球教育展望,2012(4):3-6.
[4] 盧健.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理論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5):30-33.
(責任校對游星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7.003
20160110
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重點課題(142022232)
米亞會(1989-),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主要從事移動學習、思維教學、校本教學研究。
G627
A
1674-5884(2016)07-0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