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嘉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
“互聯網+”時代小學體育教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任玉嘉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互聯網+”是一種先進的生產力,能夠推動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為社會改革與開放提供寬廣的平臺。“互聯網+”時代讓互聯網與教育資源深度融合,使教育資源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配置,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和提升,從而推進教育教學的進步。“互聯網+”時代下小學體育教學面臨各種機遇和應對的挑戰。
互聯網+;小學體育;教育資源;機遇;挑戰
2015年3月份,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他指出,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應當建立起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緊密聯系,提升產業的信息化、網絡化發展水平[1]。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同樣亦為現代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提供了契機,“互聯網+”教育模式逐漸走入我們的課堂,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巧妙應用互聯網輔助體育教學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教學內容更加清晰具體,學生的思維會更加靈活,視野得以開闊,從而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推進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
“互聯網+”時代中的小學體育教學中,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能夠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教育資源優勢,從教學環境的構設、教學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學手段的提升等多方面為小學體育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機遇[2]。
1.1創設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互聯網被引入小學體育教學中,使傳統教學中僵化的教學環境得以改善,沉悶的教學氛圍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互聯網為教師提供了便利,體育教師根據教學情境設置情境教學,設置符合學生認知的趣味性教學內容。互聯網具有開放、靈活、交互、共享等眾多優勢,豐富了教學手段,教學資源得以擴充[3]。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常規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教學,整體的教學氛圍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眾多網絡軟件使教學內容多樣化,圖形、文字、動畫、視頻等多種軟件使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動作原理以及運動力學原理,對體育教學有了更加清晰與直觀的認識。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學習興趣也更加高漲。
1.2更新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現場教學通常是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則被動接受。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逐漸進入體育教學領域,并得以普及與推廣,顛覆了傳統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4]。在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下,體育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在互聯網時代則要形成互聯網思維來適應不同時期的具體要求,“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教育工作者教學理念的改變,在教學過程中更看重學生的參與性和體驗性,同時,先進的互聯網思維也為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提供便利,移動互聯以及無線網絡的全覆蓋使碎片化、移動化以及交互學習成為可能,學生可以更積極熱情地投入到體育學習過程當中。
1.3完善了小學體育教學手段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師沒有掌握體育教學要領,加上部分學校對體育的不重視,體育教學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互聯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使體育教育工作者有更多的資源去完善教學手段,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學到的知識也更加豐富,教學手段更加先進、人性化,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也更大[5]。在“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化技術化的教學模式成為小學體育教學中最好的模式,使體育教學逐漸形成標準化,教學手段也得以完善。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涉及的項目,如排球、足球、籃球、游泳等都需要有標準化的教學模式,實踐中卻并沒有形成標準化,而通過計算機等技術手段,可以制作出標準化動作,學生能夠清晰明了地看清動作要領,便于在體育實踐環節運用,體育課程的標準化進程得到推進。

小學體育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點在于動作示范要領以及對于動作要領的講解,這一過程中要充分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與相互之前的協調配合,傳統的體育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這種“你講我聽”的教學模式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對于動作要領的掌握情況教師也不好把握,“互聯網+”時代則要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成為教學中的主體,在體育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所感悟,對于不理解的環節能夠與教師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中只關注體育知識、 技能、 方法的講解傳授,提升體育教學的效果[6]。
2.1傳統的單項教學模式受到沖擊與挑戰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時,較為見效的方式就是利用“互聯網+”聯系雙方進行互動。小學生的認知還沒有發育完善,自我約束與調整能力相當有限,需要有外力進行及時的督促與指導,通過“互聯網+”可以加強師生間的聯系,如建立通訊錄,便于師生間進行信息互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能夠增加相互間的情感,便于教師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動向。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特殊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授課方向,因材施教,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性改變,是“互聯網+”時代體育教學的新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不僅注重教,同時也注重學,體育教師不單純依托網絡平臺的硬件進行相關教學,還要積極發揮網絡軟件的作用增加教學效果。在體育教育過程中,只有實現了師生以及與計算機之間的有機結合,實現信息互聯并把結果及時反饋到教學中,才會最終形成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這對于傳統體育教學來說是一個挑戰,對于師生角色定位以及相處模式也是一個挑戰。只有積極應對挑戰,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盲點,強化師生間的互動與信息溝通,在良好的互動模式下,教學效果才會得以提升。
2.2體育教師的教育理念需要進行提升
小學體育教學針對的客體是小學生,而小學生從思維發展以及認知習慣來看,都處于尚未完全成熟階段,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的培養則更為重要。在小學體育教學階段,不能簡單地進行灌輸式教學,如果體育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授課方式上還是秉承傳統模式,教學重點依據教學大綱制定教學內容,則不能形成有效教學模式。傳統教學中著眼于學校與大綱來制定計劃,這種模式僅僅是教師教的有效,而并非是學生學的有效,因此并不是教師追尋的真實意義上的有效教學。只有將著眼點定位在學生主動學的這一層面上,才能形成有效教學。
首先,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掌握和詳細的了解,在明確了學生的具體情況下,才能在體育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師組織的教學實施才能更加有效; 其次,要做到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才能成為實效的教學,如同治病過程中對癥下藥一個道理,只有找到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及對教師的期待,在教學中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實小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在整個教學環節則需要教師的精心引導與耐心培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大綱的要求以及教學中的相關規定,將現代教學模式下的各種教學資源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最后,體育教育工作者也要結合各自不同的情況制定出最適合自己、能夠發揮個人特長的教學模板,畢竟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教學風格、教學技巧,教師的教育程度、教學背景以及教學觀念都各不相同,這些因素都能夠影響到教學,為此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認知,不斷追尋進步,找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總結與提升,更好地為體育教育工作貢獻力量。
2.3信息技術化教學是“互聯網+”時代體育教學的常態
在“互聯網+”時代,電子信息技術與計算機的應用則非常普遍,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使得互聯網越過傳統媒體而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甚至成為最重要的信息來源。這種特殊時代也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由于信息大爆炸,各種信息充斥,而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于信息的分辨與接受都十分有限,有的學生不能合理利用互聯網信息,而是沉湎于游戲或者網絡暴力,這使得互聯網的價值不能充分發揮,作為當代體育教育工作者,則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發揮信息化在教學中的良好推進作用,實現在學校體育教學中互聯網的價值,真正發揮“互聯網+”時代的互聯網的作用,要用好這把雙刃劍。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在教學中多觀察學生,改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充分發揮互聯網及其相應的教學支撐平臺為教學提供的便利性,實現互聯網對于體育教學的價值。在教學中把立足點放在學生本身,注重學生的感悟與體驗,放在學生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上,放在學生的運動訓練上,在信息化的教學常態下實現師生的良性互動,在良好互動情形下講解教學內容,使教學講解服務于學生的學習。
2.4體育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學環節做到反思與不斷創新
在體育教學中,有效的教學則需要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反思、不斷進行教學探索與創新才能完成。體育教學課程中的教學理念與價值觀的體現最終都需要老師通過不斷的學習、認真的領會以及深刻鉆研,才能將之應用到體育教學實踐中。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才能解決問題,實現反思性教學。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缺乏實踐,缺乏的是結合“互聯網+”時代的需求而培養出來的反思與創新意識。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有效地將新時代的教學理念融入到體育教學當中,使之行之有效。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使學生的知識、感情、技能、思想模式等發生了相關變化,只要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思想以及專業技能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的特殊作用,才能實現學生在新時代背景下積極主動學習,讓學生的學習技能和學習精神相互融合,使師生之間相互啟發、彼此影響,在變化中不斷成長,在成長中共同進步,也是體育教學在“互聯網+”時代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互聯網+”時代,伴隨網絡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更新,體育教學技術也需要不斷提升,體育教育工作要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和學生的發展階段制定更加符合教學需要的教學內容,形成科學有效的教學。“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復雜而綜合的時代,只有科學有效的合理運用才能從根本上推進體育教學,提升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教師要不斷適應“互聯網+”時代體育教學發展的需求,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全能型人才。
[1] 賈西蘭,李書寧,吳英梅.“互聯網+圖書館”思維下的下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J].圖書與情報,2015(1):44-48.
[2] 蒲世紅.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新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4(2):98.
[3] 張曉林,陳新鍵,毛振明.我國大中小學體育課程有效銜接現存問題及改進思路[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2):78-83.[4] 洪雅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體育科技,2014(5):62-64.
[5] 胡小善.全納教育視野下高職體育教學的新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6):47-49.
[6] 徐柏楊,楊小帆.移動互聯網對學生體育學習影響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5(1):71-73.
(責任校對游星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7.004
20160421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XJK014CZY074);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規劃課題重點課題(XHA2013014)
任玉嘉(1981-),女,湖南邵陽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學校體育教學研究。
G623
A
1674-5884(2016)07-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