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力(樂清市水利電力總站,浙江 溫州 325000)
基于KINGCAN技術的水電站機組導瓦溫升改善的研究
葉文力
(樂清市水利電力總站,浙江 溫州 325000)
針對目前大部分農村水電站機組老化,機組導瓦溫升有待改善,而方法不多的情況,創新了一種基于KINGCAN技術的方法。該方法以導瓦潤滑油為載體,在機組導瓦潤滑油箱中加入適量的Kingcan金屬修復劑,并通過不斷數據采集、試驗、分析和對比,確定加入試劑的量度,從而達到改善機組導瓦溫升,分析機組導瓦溫升原因的目的。該系統在浙江省樂清市福溪水電站應用,達到很好的效果,值得其他農村水電站借鑒。
水電站;導瓦;KINGCAN技術;金屬修復劑
目前,大部分農村水電站的機組由于運行時間長,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問題,尤其是機組瓦溫升高問題,嚴重影響了機組的安全可靠性。但農村水電站由于資金等條件的限制,更換機組的成本高,大型水電站機組的檢測方法又不實用[1]。隨著技術的發展,筆者結合KINGCAN技術,對農村水電站機組的導瓦溫升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實際中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重點研究基于KINGCAN技術的農村水電站機組的導瓦溫升,主要包括KINGCAN技術的原理介紹、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和實際案例分析等。
KINGCAN技術是以導瓦潤滑油為載體,將KINGCAN金屬修復劑帶入導瓦和軸(徑向軸承)、導瓦和導瓦(推力軸承)的摩擦副表面,當摩擦副表面相對運動時,在微觀金屬接觸處將產生瞬間高溫,在活化劑作用下,將磨損表面逐漸修復,并在摩擦副的金屬表面形成一層類陶瓷改性層。磨損表面的修復與磨損發展的抑制,有利于導瓦溫升的抑制,修復達到一定程度后還能使導瓦溫度逐步下降,導瓦溫度的降低就有可能提升機組的發電功率。并且由于改性層硬度非常高,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延長軸和導瓦的工作壽命,從而延長發電機組的工作壽命,改性層表面粗糙度非常低,有利于導瓦工作表面壓力油膜的形成,油膜的形成不僅能延長軸和導瓦的磨損壽命,還使摩擦溫升大幅降低,故能有效降低軸和導瓦,或導瓦和導瓦的工作溫升。故KINGCAN技術對因導瓦磨損而導致發電效率下降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而對非因磨損原因而導致發電效率的下降不具備改善效果。另外,KINGCAN技術對因軸磨損導致密封處漏油的現象也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在潤滑、密封正常的前提下,機組運行導瓦溫升過高,主要源之于導瓦磨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
(1)機組頻繁起動造成導瓦磨損[2]。由于在啟動及停機的過程中,導瓦表面油膜處于未建立或未完全建立狀態,導瓦在油膜未建立或未完全建立狀態下工作,由于一般情況下,軸的硬度要明顯高于導瓦的硬度,故導瓦將被很快磨損,導瓦磨損將導致導瓦溫升。
(2)軸或導瓦制造缺陷導致導瓦溫升過高。如軸或導瓦工作表面粗糙度、表面形狀誤差過大等,在機組工作運行時,工作油膜無法完全建立,軸瓦工作表面處于邊界潤滑狀態,故導瓦磨損將會很快發生,導瓦磨損將導致導瓦溫升。
除上述2種情況外,可能還存在葉輪與主軸之間存在安裝誤差,如2個裝配面之間存在安裝間隙等,導致機組工作時產生振動[3]、同心度偏差等問題導致瓦溫過高;另外還有機械結構問題帶來的水能振動,機組基座存在的水平度偏差等都有可能導致瓦溫過高[4]。
(1)實施目的。在機組導瓦潤滑油箱中加入適量的KINGCAN金屬修復劑,通過機組一段時間的運行后,使已產生磨損的導瓦工作表面得以逐漸修復,使水輪發電機組在提升發電功率的同時,各導瓦溫度仍在報警溫度(60℃)以下,使開機發電功率得以提高。
(2)試前試機。在添加KINGCAN金屬修復劑前,機組輸出功率在原來狀態下運行,如果提升發電功率,導瓦溫度馬上升高,運行不長時間即達到或接近60℃的報警溫度。為了驗證情況屬實性,需要將機組發電功率進行提升,實時監控各導瓦溫度,運行2 h后,確認前導瓦最高溫度所達到的程度。
(3)驗證。為了驗證KINGCAN技術對發電機組發電功率提升的有效性,需要將機組1.5個月的運行數據(前導瓦溫度、推力瓦溫度、中導瓦溫度、后導瓦溫度和發電功率)收集列表,以供與技術實施后機組運行數據對比。
(4)實施。根據導瓦箱油量確定每只油箱的KINGCAN金屬修復劑用量。一般水電站機組的導瓦有4個[5],分別是前導瓦、推力瓦、中導瓦和后導瓦,如圖1所示。前導瓦和推力瓦共用一個油箱,確定中導瓦油箱油量、后導瓦油箱油量,試驗在前導瓦油箱中加入適量的修復劑,在中導瓦和后導瓦油箱中也分別各加入適量修復劑,在機組運行狀態下實施添加。

圖1 發電機主軸及相關零件示意圖
5.1水電站概況
福溪水電站隸屬于樂清市水利電力總站。坐落在浙江省樂清市仙溪鎮高塘村,以發電為主,結合防洪、灌溉、養殖等綜合利用。調節庫容為1 531萬m3,控制水位為43 m,相應高程為228.31 m。水輪機設計水頭為136 m,設計流量為2×2.744 m3/s。
該站在原裝機2×2 500 kW發電機組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擴容為2×3 200 kW,于2013年6月18日開始并網試運行發電。但是2號機組運行狀態不理想,到2014年1月,其中2號機組出現水輪機有異響和前導瓦溫過高等問題。本站、安裝公司和水輪機廠家,經過多次的廠家的檢測,現場的檢修,始終無法使機組穩定處于理想的運行狀態,機組會出現時好時壞的狀況。特別是在2015年,出現不能滿負荷發電的情況。當出現工況相對較差時,機組運行在滿負荷附近時,前導瓦溫度升高,可能會超過報警值60℃,所以2號機組只能采取降功率運行,使機組發電效率降低。
5.2基于Kingcan技術的應用
本站2號機組輸出功率2 200 kW狀態下運行,將2號機組發電功率提升至2 400 kW,實時監控各導瓦溫度,運行2h后,前導瓦最高溫度達到62℃。將2號機組從4月1日起到5月19日的運行數據收集,以供與技術實施后機組運行數據對比。前導瓦和推力瓦共用一個油箱,油箱油量約為120 L,中導瓦油箱油量約為80 L,后導瓦油箱油量約為80 L,在前導瓦油箱中加入86 mL修復劑,在中導瓦和后導瓦油箱中分別各加入57 mL修復劑,總計添加修復劑200 mL(86+57+57=200 mL)。實施時點為2015年5月20日上午10點,在機組運行狀態下實施添加。
實施后,使2號機組基本處于發電狀態,記錄2號機組技術實施后的運行數據,包括前導瓦,推力瓦,中導瓦和后導瓦的溫度和運行功率,記錄時段為2015年5月20日到7月22日。在歷時64 d中,2號機組處于發電時段為40 d,另24 d為停機未發電時段。
由于KINGCAN金屬修復劑添加后,金屬表面類陶瓷改性層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故添加后的初期仍保持機組發電功率(2 200 kW)不變,后續根據導瓦溫度數據逐漸增加機組發電功率,由2 200 kW逐漸增大到2 400 kW、2 600 kW,最終于2015 年5月27日(技術實施后第7天)增加到2 700 kW。
5.3實施后數據分析
從理論上講,合理的機組設計應使前導瓦、中導瓦、后導瓦的溫度基本一致,推力瓦的溫升隨著負荷的增加而增加,隨著負荷的減小而減小。為便于證明2號機組存在安裝缺陷,將實施前和實施前每天記錄的發電功率平均值和4個瓦溫平均值繪成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KINGCAN技術實施前后溫度與功率記錄曲線
(1)中導瓦溫度無論實施前與實施后,均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在發電功率從2200kW提升到2700kW的過程中(圖2中的第13天到第17天),中導瓦溫度未見明顯的快速上升。說明中導瓦溫度的上升趨勢源于環境溫度的上升,而非由功率提升引起的中導瓦溫升。同時說明中導瓦的溫升隨著發電功率的提升增加不明顯,且在2 700 kW運行過程中瓦溫最高僅為52℃左右,僅從中導瓦溫度來看,機組具有較大的進一步提升發電功率的潛力。
(2)推力瓦溫度實施前波動較大,實施后平均溫度略有上升趨勢,與發電功率提升有關聯,但波動幅度大幅減小,說明KINGCAN金屬修復劑具有修復效果,且在2 700 kW運行的前段時期,最高溫度在55℃左右,隨著KINGCAN技術修復效果的逐漸發揮能否進一步降溫有待進一步試驗。如果不能進一步降溫,則進一步提升發電功率的潛力有限;如果能進一步降溫,則發電功率尚有進一步提升的潛力。
(3)無論是實施前還是實施后,前導瓦與后導瓦溫度均呈現相反的趨勢,即在同一發電功率下,前導瓦溫度較高時后導瓦溫度較低,前導瓦溫度較低時后導瓦溫度較高,與機組設計理念相悖。
由此可見,前導瓦溫度與后導瓦溫度應不隨著發電功率的提升而發生變化,而是不論發電功率大小如何,前導瓦與后導瓦的溫升總是呈相反的趨勢,即不論發電功率大小如何,前導瓦溫度高時,后導瓦溫度較低,前導瓦溫度低時,后導瓦溫度較高。可見機組前后主軸存在嚴重不同心,且前后主軸中心高存在嚴重不穩定性,在機組多次起動發電時,時而前導瓦徑向受力過大,時而后導瓦徑向受力過大,在水落差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前導瓦徑向受力較大時后導瓦徑向受力就較??;前導瓦徑向受力較小時后導瓦徑向受力就較大。故前后主軸中心高不穩定是前后導瓦受力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前后導瓦受力不穩定是前后導瓦溫度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故2號機組若經前后主軸中心高進一步調整并穩固后,發電功率尚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1)根據本項目試驗,2號機組在使用KINGCAN技術后,發電功率由原來的2 200kW提升到2700 kW,各導瓦溫度仍維持在報警溫度(60℃)以下(實測各導瓦最高溫度均低于58℃),發電功率提升22.7%,可見KINGCAN技術對機組發電效率提升具有明顯的效果,值得國內農村水電站借鑒應用。
(2)由于2號機組安裝、調試、穩固不到位導致試驗無法繼續進行,KINGCAN技術能否將2號機組發電功率進一步提升,以達到滿功率(3 200 kW)運行有待機組修復后進一步試驗確認。
[1]方輝欽.現代水電廠計算機監控技術與試驗[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2]徐金壽,張仁貢.水電站計算機監控技術與應用[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工業部.DL/T620-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 [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7.
[4]鄭 源,陳德新.水輪機[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
[5]張立翔,王文全,姚 激.混流式水輪機轉輪葉片流激振動分析[J].工程力學,2007,24(8):143-150.
TK730.3+22
B
1672-5387(2016)05-0038-03
10.13599/j.cnki.11-5130.2016.05.013
2016-01-18
浙江省農村水電安全監管監控系統建設可行性研究(RC1421)
葉文力(1964-),男,工程師,研究方向:水電站運行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