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滌,梅榮柱,朱賽美(.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機電系,浙江 杭州 33;.浙江省景寧縣水利局,浙江 景寧 33500)
景寧縣水電人才與文化體系建設的研究
范滌1,梅榮柱2,朱賽美2
(1.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機電系,浙江 杭州 311231;2.浙江省景寧縣水利局,浙江 景寧 323500)
在論述景寧縣水電發展取得的成績同時,看到了水電發展的瓶頸,從景寧縣水電人才與文化體系建設和規劃出發,從農村水電國際培訓中心建設、農村水電從業人員輪訓中心建設、農村水電崗位技能培訓基地建設、農村水電與地方文化融合建設等方面,進行充分論述,希望能夠解決景寧縣水電管理的人才培養和弘揚“中國水電之鄉”的文化。
水電;人才培養;文化建設;景寧縣
經過多年的發展,景寧縣小水電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1)小水電的發展和農村電氣化建設,滿足了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要,為生產、生活提供了充足的電力能源,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電氣化水平明顯提高,通電率達到100%,正是由于小水電的支撐,在能源日益緊張的浙江企業受電力不足的影響極小,群眾的生活用電得到了保證。同時,景寧縣得天獨厚的水力資源,也為國家、大中城市輸送清潔電力能源,緩解城市電能緊缺做出了貢獻。
(2)水電是景寧縣的縣域經濟發展支柱產業之一,2004年景寧縣被國家水利部授予“中國農村水電之鄉”稱號。電氣化建設推動了山區工農業的發展,加快了小康建設步伐。隨著我縣水電農村電氣化的建設,農村用電電價由原來的0.74下降到0.53元,極大改善了農民生活條件。小水電發展還極大地帶動了工業、材料、建筑、運輸、電器、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村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帶動一批人先富起來,也解決了一大批人員就業。如今,景寧18萬畬漢人口中,有近1萬人是小水電企業股東,全縣直接或間接參與小水電開發人數占全縣總人數的50%以上。
(3)小水電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縣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2010年年產值3.79億元,全年繳納稅費6 757.84萬元。通過10年的發展,加上規劃、擬興建的電站(其中大均電站調整方案裝機14.72 萬kW通過),景寧縣境內全部水電項目如期完成后,總裝機容量將達49萬kW,總投資約38億元,設計年發電量約12.0億kW·h。年產值4.6億多元,將為政府提供各類稅費1億多元,占景寧縣財政收入的1/3。
(4)帶動了當地公益事業的發展。景寧縣在水電建設進程中,鼓勵多種經濟成份參與電站建設,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供了一個非常穩定和有效的增收渠道。同時,小水電的建設投資,除給予支付直接的經濟補償外,還兼顧村民的利益,投資建設公益性基礎設施,為鄉村建橋鋪路,解決了一大批農村的交通問題;同時,通過為農戶安裝自來水,給予村集體不定期的額外經濟補償及對當地村民用電補貼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
(5)發揮了綠色能源優勢,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實現了社會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通過發展小水電,建設水電農村電氣化,大大加快了小流域的綜合治理,有效地提高了調峰、防洪抗旱及城鄉供水能力。通過實施了“以電代燃料”工程,解決了全縣14.2萬農民燃料問題,每年減少薪柴消耗量5.28萬t,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38萬t、二氧化硫排放0.61萬t、煙塵排放0.31萬t,有力遏制了山林和植被的破壞,森林覆蓋率大幅提高,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5 m2;水力資源開發權出讓實現了從探索實踐到逐步規范完善,確保了小水電產業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6)通過農村電氣化建設造就了一批水電建設和經營人才,聚集了一定的建設資金,并積極參與中、西部水電資源開發。
通過近10年的發展,我縣小水電建設在取得了較大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挑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生態保障電價偏低
景寧縣地方用電少,近10年每年用電量只有1億kW·h,致使景寧縣小水電電價在全省屬最低,雖然目前綜合電價達到0.43~0.48元/kW·h。但相對火電電價依然偏低。
景寧縣小水電發展勢頭強勁,但小水電電價形成機制尚未包含其外部經濟性應得的合理報酬。小水電上網電價全省最低這一現狀也直接影響了本縣水電開發建設的積極性,嚴重制約了小水電的健康發展。
2.2小水電開發成本增加
目前,景寧縣小水電已開發資源量占總可開發資源量的65%以上,開發程度已相對較高,剩余資源主要為甌江小溪大均流域為主,其余部分因電站本身資源因素、原材料和人工資漲價及政策處理費用的增加等原因沒有開發。開發成本比前5年電氣化建設時期普遍增加了35%。成本的快速增加,為開發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2.3老電站設備陳舊,急需更新
老電站電價一直較低,跟新建電站相比,電價差距較大。老電站屬國營或鄉(鎮)、村級集體所有,雖然屬鄉(鎮)、村級集體的電站大部分已經進行改制,拓寬了融資渠道,運營資金困難的局面有所緩解,但是由于長期存在管理人員偏多,積累少,設備陳舊等問題,電站所得收益僅能維持簡單再生產,自我發展比較困難。
2.4水電安全監管困難,安全生產標準化急需加強
景寧縣農村水電站很多在偏遠的山區,長期缺少專業人才管理,病患很多,有些電站存在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前些年,隨著農村水電站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開展,一些國有電站積極配合,開展了農村水電站安全生產標準化,電站面貌和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一些私人電站,安全意識薄弱,因為沒有經費資助,不想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景寧縣到目前還沒有一個電站的安全生產標準化達到國家一級標準,這與景寧縣“中國農村水電之鄉”稱號不匹配。
更加積極的開展人才培養和文化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水電工程的人才隊伍層次,傳承和弘揚景寧中國小水電之鄉的品牌和文化,形成更加濃郁的水文化氛圍。
3.1農村水電國際培訓中心建設
依托國際農村水電集約化管理基地和中國小水電之鄉品牌,掛牌成立國際農村水電運行管理人才培訓基地,通過建立農村水電培訓中心,為國際小水電中心的培訓提供必要的理論和實踐的教學環境,承擔國內外小水電培訓工作,持續擴大國際小水電中心的影響力;利用高校科研優勢和景寧縣小水電開展產學研合作,提高國內小水電的管理和建設水平;承接各層次的安全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促進景寧農村水電發展建設水平,擴大景寧作為“中國小水電之鄉”的知名,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預期目標是:形成一支涵蓋高校教師、專業人才、業務骨干在內的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每年為國際承擔1 000人次/年的培訓業務,為國內承擔10 000人次/年的培訓業務。農村水電國際培訓中心的主要建設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農村水電國際培訓中心建設主要內容
3.2農村水電從業人員輪訓中心建設
依托中國小水電之鄉品牌開展農村水電從業人員輪訓中心建設,通過農村水電從業人員輪訓中心可以實現為行業培訓熟練、合格的水電從業人員,特別是一線的操作人員,同時也為景寧縣水電管理上水平上臺階提供人才支撐,實現為行業服務為本縣服務,提升景寧水電品牌知名度,更好的吸引投資、旅游和相關培訓業務,實現良性循環。預期目標是立足麗水,向溫州、臺州、寧波等地區輻射,實現溫州、臺州、麗水、寧波等地區技能簽訂培訓5 000人次/年。
3.3農村水電崗位技能培訓基地建設
同樣依托中國小水電之鄉品牌開展農村水電崗位技能培訓基地建設,為行業開展從業人員技能鑒定提供服務,也是提升景寧水電品牌,吸引投資、旅游和培訓業務的重要途徑。主要立足于麗水地區,預期目標是實現麗水地區技能簽訂培訓5 000人次/年。
3.4農村水電與地方文化融合建設
景寧縣被譽為“中國水電之鄉”,要深入挖掘景寧縣水電文化歷史遺產,加強對水電文化遺產的調查、認定、保護和利用,特別是結合中國水電之鄉特色水電文化和景寧畬族自治區特色少數民族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景寧水電文化。要重點建設一批賦含水文化元素的精品生態水電工程;加強農村水電工程所在水利風景區的管理和保護;加強農村水電的水文化研究工作,開展重點專題研究;加強農村水電的水文化遺產的整理和保護;實施農村水電的水文化宣傳推廣工程,大力弘揚景寧縣優秀農村水電的水文化傳統和現代治水思路理念及成果。
成績是過去的,今天依然有很多挑戰,作為“中國水電之鄉”的景寧縣,順應時代的脈搏,加強水電人才與文化體系建設規劃,這必將有利于景寧縣水電管理的人才培養和文化弘揚。
C975
A
1672-5387(2016)05-0057-03
10.13599/j.cnki.11-5130.2016.05.020
2016-04-03
范 滌(1965-),男,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發電廠及電力系統技能實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