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龍飛 曹暕 李華
摘 要:北京市作為我國肉雞產品的主銷區,自2000年以后,由于受到與肉雞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肉雞產業的價格波動劇烈,價格風險增加,阻礙了肉雞產業平穩健康的發展。該文根據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肉雞產業的價格統計數據,分析了各種影響因素的影響,據此提出肉雞產業減弱價格風險的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肉雞產業;價格波動;價格風險
中圖分類號 F3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4- 0022-02
近年來,肉雞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北京市的農民增收和經濟的發展,現已成為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首都經濟整體的定位,以及全國肉雞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人們消費習慣等多因素影響,加劇了肉雞產業經營的風險。因此,通過對北京市肉雞產業的價格數據進行挖掘整理,對其波動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對于規避產業發展的價格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北京肉雞產業價格波動情況分析
2001-2015年北京市西服雞價格的波動幅度較大,每kg白條雞最低為9.14元,最高達15.77元。從2008年11月以后,雞肉的價格走勢將逐漸有一段段的平穩期,例如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雞肉價格基本圍繞13.5元/kg上下波動;2010年12月-2011年9月雞肉價格穩定在13元/kg,所以總體看來雞肉價格在排除外部環境的影響下將逐步平穩并逐漸上升的趨勢。大多數年份西服雞價格季節變動呈現“W”型態勢。肉雞價格一般從每年1-2月份開始上升,4-6月份價格降到最低,7-8月份開始逐漸回升,9-11月份經歷短暫的回落,12月到次年2月價格較高。通過對肉雞價格進行HP濾波分析,北京肉雞價格的價格周期大致有5個,這其中每個周期大致持續2a左右,例如,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雞肉價格一直處于低位,而在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雞肉價格有逐漸攀升;而從2011年12月到2015年4月,又是一個新的完整周期,總體看來北京市肉雞市場價格是一種“先漲后跌,再跌又漲”的走勢。
2 肉雞價格波動影響的因素及其規律
2.1 京津冀、山東四地肉雞供求價格分析 通過查閱《中國畜牧獸醫年鑒》和按照就近供應原則,在北方肉雞主產區包括河南、河北、山東、遼寧等幾個省份,而北方的肉雞主產區主要供應北方的主銷區北京和天津等地。
我們觀察京津冀以及山東的肉雞市場價格,自2001年以來,河北、山東地區的歷年肉雞價格都低于北京,而北京的肉雞價格自2001年一路飆升,到2013年以后,價格略有下滑。同時,通過各地歷年平均價格來看,山東、河北、天津三地比北京地區最大價格差距0.78元/kg,且地理位置也同樣與北京地區的養殖區具有優勢,因此,導致北京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增加肉雞養殖戶的經營風險。
2.2 與豬肉、牛肉、羊肉之間的替代效應 在市場上,豬牛羊肉均為雞肉的替代產品,具有很強的替代效應,但是豬牛羊肉之間的替代效應不明顯。而雞蛋作為產量最大的畜產品,因其高蛋白、低脂肪受到消費者青睞。因此,雞肉與雞蛋之間同樣具有替代效應。我們通過對歷年各肉類價格計算的相關系數,觀察可得,首先雞肉與羊肉的相關系數最大為0.896,說明雞肉與羊肉的替代效應最大。其次是牛肉、豬肉和雞蛋。對于牛羊肉相關系數均大于0.85,根據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替代品的特征必須在消費基本實現飽和的情況下才可以凸顯,而北京作為我國的一線城市,其生活消費水平等均高于其他地方,所以一般而言牛羊肉對其他肉制品的替代效應明顯。
2.3 飼料價格與肉雞價格的關系 在肉雞養殖成本中,飼料在其中占到很大的比例。我們借助Eviews7.2,將肉雞料的價格與肉雞價格做格蘭杰檢驗分析。正產肉雞的生產周期為1-2個月,我們進行格蘭杰檢驗時將滯后期做1-4個月,假設條件為:HO為肉雞料價格不是肉雞價格波動的原因;H1為肉雞價格不是肉雞料價格波動的原因。
通過計算得出,在H0中除去滯后期為4時,F檢驗中的P值均大于0.05,均不能通過檢驗,同時我們看滯后期為4時,雖說P值小于0.05,但因與現實情況不符,因此拒絕原假設,所以我們說肉雞料價格是肉雞價格變動的原因。因為,當肉雞料價格上漲時,肉雞的養殖成本增加,造成肉雞的價格也會上漲。在H1中滯后期為1時,P值很顯著,因此接受原假設,說明肉雞價格不是肉雞料價格波動的原因。
2.4 外部的波動環境的影響 雖然北京肉雞產業發展呈現出持續增強的態勢,在2001年的封關、2003年的“非典”和2006年的禽流感疫情的發生,造成了肉雞價格極不穩定,影響肉雞生產的穩定性。肉雞價格處于“W”走勢。原因在于“非典”和禽流感疫情的發生,人們對雞肉產生恐懼感,導致雞肉價格的暴跌,養殖處于虧本狀態,當突發事件過去后,雞肉出現了較大的缺口,又產生肉雞價格大幅上升的狀態,根據這個時間點我們就會看到那個時間段價格的大起大落。在2007年,特別是5月份以后生豬、雞蛋價格的突然上漲,使得雞肉的消費量突然上升,由此價格也會明顯的上漲,漲幅達到30%,養殖戶看到此情況,大力進行養殖補欄,使得肉雞供給上升,又產生了2007年9月份雞肉價格的回落。因此,肉雞價格的劇烈波動除了受本身價格規律外,還受到“非典”、禽流感、奧運會、政府政策等外部事件的影響。甚至這些因素成為了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
3 結論及對策建議
3.1 結論 本文主要運用北京市場西裝雞月度價格數據,分析北京肉雞價格波動的特點及其周期變化,并從肉雞供給方面、其他畜禽肉類的替代品、肉雞料和外部環境等方面分析了肉雞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主要結論如下:(1)從每年月度數據來看,肉雞價格的季節性變化明顯,波動規律基本為變動呈現“W”型態勢;從歷年數據進行周期分析,可以看到北京肉雞價格波動符合蛛網模型,平均每2a波動1次,并且肉雞價格趨于緩慢上升。(2)從相關畜禽產品的替代效應看,北京作為一線城市,其生活消費水平高于其他地方,在市場上,當牛羊肉價格發生變動時,肉雞價格波動幅度會發生較大變化。(3)從供給需求情況來看,飼料作為肉雞飼養的主要成本之一,當肉雞料價格發生變化時,肉雞價格會同比上升。同時,外部的環境,如禽流感、非典等破壞環境不容忽視,但是遇到類似2008年奧運會這也是需求較大的環境,必將帶動肉雞價格的上升。
3.2 對策建議 肉雞產業作為北京市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雞肉作為人們消費最多的肉類食品,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消費肉類,對北京市農產品供應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針對以上的研究分析,為進一步增強北京市肉雞的產業競爭力,提出如下對策建議:(1)建立健全肉雞生產與價格的監測預警機制。現如今,肉雞的價格監測與趨勢只能通過相關統計年鑒等查詢,而相關的普通養殖戶不能很好地獲取到相關信息,只能盲目進行生產決策和被動接受市場行情。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市場價格的周期波動情況分析,當市場價格出現異常情況,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獸醫站等向相關養殖戶及農業企業發出預警信號。同時,根據市場的供求情況,及時有效的引導肉雞生產,適當情況可采取應急措施如貼息貸款、進出口產品等進行宏觀調控。(2)發展肉雞產業“小龍模式”。提升家禽產業鏈水平。將養殖戶、中間商、供應商之間的普通交易,優化配置資源,進行合作共贏,這便是“小龍模式”,這種模式既能為養殖戶提供穩定的銷售渠道,減少肉雞養殖的風險性,保證了養殖利潤,又能進一步加強家禽生產的規?;?、集約化,不斷延伸肉雞及其附屬肉制品的產業鏈,以減少價格波動對肉雞產業的影響。(3)建立起肉雞產業發展保障體系。在肉雞產業價格波動下,產業鏈上各環節大多數虧損嚴重,肉雞養殖戶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通過社會互助、共濟的手段,建立一套將風險轉化分散的經濟補償制度??梢赃_到防災減損的目的,對從事肉雞生產的企業和養殖戶因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加以補償,以確保肉雞產業健康穩定發展。(4)進行科學宣傳,促進理性消費。雞肉作為大眾消費者普遍選擇的高蛋白、低膽固醇于一身的肉類產品,為大眾所選擇。但是,當遇到不斷改良的肉雞品種或飼養環境變化出現,卻因一些社會上流傳的對人體有害的成分被大眾所排斥。所以,相關的社會媒體應該進行科學宣傳,正確引導大眾的理性消費。
參考文獻
[1]王濟民.我國肉雞業可持續發展戰略[J].中國禽業導刊,2014(3):47-49.
[2]王明利,李威夷.生豬價格的趨勢周期分解和隨機沖擊效應測定[J].農業技術經濟,2010(12):68-77.
[3]張喜才,張利庠.突發事件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及調控機制研究——以我國內雞行業為例[J].經濟師,2011(1):22-26.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