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劉勇 劉莉

摘 要:利用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是一項較為成熟的生物防治技術。南方煙區全年氣溫變化較小,能滿足煙蚜繭蜂17~27℃,濕度50%~80%的繁殖條件,而山東、河南等北方煙區全年氣溫變化較大,難以滿足其繁殖條件的要求。針對這一難題,該文對山東煙區煙蚜繭蜂繁殖條件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繁殖技術,以保證山東煙區煙蚜繭蜂的繁殖與釋放。
關鍵詞:煙蚜繭蜂;規模繁殖;山東煙區
中圖分類號 S43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4-0041-02
生物防治技術是防治煙草病蟲害的重要措施,是提高煙葉品質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煙蚜是煙區的主要害蟲,可危害包括煙草在內的400多種植物,由于長期依靠化學農藥防治,導致蚜蟲的抗藥性不斷增強。繭蜂是煙蚜的優勢天敵,發生代數多,1a可發生20余代,無越冬現象,可終年繁殖,而其他天敵只能發生6代左右。利用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是一項較為成熟的生物防治技術,它的推廣應用減少了煙葉生產過程中化學農藥的施用,減輕了環境污染,降低了煙葉農殘,提高了煙葉安全性,提升了煙葉內在品質,是保障行業優質安全原料保障的重要科技支撐。目前該技術已在云南、貴州等南方煙區全面推廣,而北方煙區受氣候條件的限制,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的繁殖推廣體系。
1 南方煙區常用的煙蚜繭蜂繁殖方式
1.1 漂浮育苗繁蜂 選用煙蚜喜好取食、繁蚜量高的烤煙品種,采用規格為0.66m×0.33m、162穴/盤的漂盤,按漂浮育苗的技術要求滿盤播種。在4—6月繁蜂期間,30d左右煙苗進入5葉1心時,即可進行接蚜、繁蚜,接蚜前按常規育苗的施肥量追肥一次;每株煙苗平均接蚜約9頭;接蚜后清除種蚜葉,及時罩網,防止煙蚜繭蜂及其他昆蟲的侵入。接蚜后10d左右,當平均蚜量達到300頭/株左右時接蜂,接蜂量按1∶50的蜂-蚜比計算(按雌蜂計算則為1∶100),將成蜂接入罩網內任其寄生,把僵蚜葉分散掛在拱架上,任其成蜂羽化、寄生。
1.2 成株繁蜂法 移栽前對繁蜂棚內的栽煙地塊進行深翻,一個棚內起壟3行,行距90cm,株距45cm,壟高15~20cm。選擇健壯無病煙苗深栽。每棚栽煙28~30株,煙株距四周棚邊25cm,常規管理煙田。在煙株長到9~12片葉左右時接蚜,當煙蚜達2 000~3 000頭/株時,即可從蜂種保存室中直接吸取成蜂放入棚中寄生煙蚜。將群體交配過的煙蚜繭蜂蜂種按蜂蚜比1∶(50~100)放飛入繁蜂棚內,任其自然尋找煙蚜寄生。
這2種方式對外界氣溫要求較高,常年溫度在17~28℃,濕度在50%~80%,南方煙區較適宜,而對山東煙區來說則不適宜繁殖。
2 東煙區煙蚜繭蜂繁殖技術研究
山東煙區烤煙移栽一般在4月25日左右,蚜蟲第一遷飛高峰期在5月20日左右,根據繁蜂時間測算,需在2月中旬育苗,而月份外界氣溫較低,平均為2.0℃,水溫低,漂浮育苗煙苗無法正常生長,不能繁蜂。根據煙蚜繭蜂的繁殖條件需求,筆者完善了繁殖設施,改建了繁蜂棚,配套溫濕度自動控制系統及補光系統,常年可保持溫度17~27℃,濕度50%~80%。
2.1 不同繁蜂方式比較 通過對集中繁蜂方式進行數量、成本等對比(表1)發現:(1)盆栽成株繁蜂法,煙株生長期長、葉片大、具有接蚜方便、載蚜量高、放蜂時間和放蜂速度較易控制的優點,但缺點是費工費時;(2)漂浮煙苗繁蜂法和托盤育苗繁蜂法,周期短、效率高、成本較低等優勢,但是由于煙苗生長期短,無法保證煙蚜繭蜂的持續供應,托盤育苗繁蜂法單位面積繁蜂量較大;(3)田間小棚繁蜂法成本較低、繁蜂量較大,可隨煙田的輪換而隨田搭建,方便靈活。綜合以上因素,山東煙區應采用田間小棚、盆栽成株和托盤育苗相結合進行,可有效避免規模繁蜂的脫節。
2.2 繁蜂技術
2.2.1 播種育苗 采用大棚托盤育苗,播種具體時間應根據放蜂時間確定,一般比常規煙苗移栽時間提前20d左右,山東煙區一般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育苗。
2.2.2 托盤煙株假植 當煙苗長至3葉1心時,假植到塑料托盤中,對假植后的煙苗及時噴水,可用病毒抑制劑藥液代替,以利煙苗成活。
2.2.3 接蚜接蜂 4月中旬接蚜,選取3~4齡的蚜蟲進行接蚜,地栽和盆栽煙株9~12片真葉時進行,每株煙接煙蚜20~30頭,繁殖煙蚜10~20d后,從蜂種保存室中直接吸取成蜂,按蜂蚜比1∶100放入繁蜂棚內,任其自然尋找煙蚜寄生,接蜂2~3d后,煙蚜繭蜂對煙蚜的寄生率可達90%以上,經過8~10d可形成僵蚜。
2.2.4 煙蚜繭蜂的釋放
2.2.4.1 釋放前的準備工作 (1)釋放前必須做好煙蚜發生動態監測。在擬放蜂區域設置煙蚜發生動態監測圃,定點定株調查,5點取樣,每點調查10株,移栽后每5d調查一次煙蚜發生情況,記載蚜蟲發生數量。(2)確定煙蚜繭蜂釋放標準。根據大田蚜蟲種群數控的監測情況確定放蜂數量,于煙蚜始發期進行第一次放蜂,此后根據煙蚜發生情況在煙田大面積發生時進行第二次放蜂(表2)。
(3)確定釋放區域。根據田間蚜蟲的數量確定釋放地點、釋放面積,合理規劃放蜂路線,確保當天采集的成蜂或僵蚜葉全部放完。
2.2.4.2 釋放 (1)成蜂的釋放:將收集的成蜂運至煙田,打開容蜂器,并散放于田間。(2)掛僵蚜葉或僵蚜苗法:葉片上80%以上的煙蚜繭蜂形成僵蚜時,每7~10d采一次僵蚜葉,將僵蚜葉綁在移動放蜂器內,僵蚜葉數量根據田間蚜蟲量確定。僵蚜葉掛放7d后全部收回集中銷毀,以免傳播病毒病。在采用“掛僵蚜葉”散放煙蚜繭蜂時,要注意將葉片上活蚜蟲剔除干凈,若剔除不凈或被寄生的活煙蚜較多,會造成人為增加煙田中的初期蚜量。(3)田間小棚散放法:針對田間小棚繁蜂技術,當小棚內煙株上僵蚜大量形成,煙蚜量很少時,掀開繁蜂棚,讓羽化的成蜂飛出尋找煙蚜寄生。大量成蜂羽化后,可再次在小棚內進行繁蚜繁蜂。
3 結語
通過本項目的研究,立足北方實際,引進南方成熟技術,不斷改進、完善、提升,形成了一套適合山東煙區的煙蚜繭蜂規模化飼養技術。下一步要積極探索煙蚜繭蜂不同寄主飼養技術,利用小麥、油菜、茼蒿等蔬菜繁殖蚜蟲,提高蚜蟲寄主培育的多樣性,降低繁蜂成本。
參考文獻
[1]賈芳曌,易忠經,楊在友,等.不同蜂蚜比的蜂蚜同接對規模化繁殖煙蚜繭蜂的影響[J].中國煙草科學,2014,35(3):56-60.
[2]柴正群,況榮平,朱建青.煙蚜重寄生蜂種群動態初步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13,34(1):61-65.
[3]陳常理,韋茂兔,李明江,等.溫度對 B 型煙粉虱存活率和保護酶系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0(4):853-857.
[4]馮宏祖,劉映紅,何林,等.阿維菌素和溫度脅迫對朱砂葉螨自由基及保護酶活性的影響[J].植物保護學報,2008,35(6):530-536.
[5]王楠,張志春,王滿囷,等.腐胺對小菜蛾幼蟲生長及保護酶活力的影響[J].昆蟲知識,2008,45(4):573-576.
(責編:張宏民)